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财经

他把健力宝推向巅峰,最终却成为“罪人”!值得中国企业家深思!

时间:2017-07-05 06:20:52 来源:kepu365.cn

他把健力宝推向巅峰,最终却成为“罪人”!值得中国企业家深思!他是体操王子李宁在商业上的知遇恩人,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的偷师对象。

他创立的东方魔水曾统治了一个行业,风靡大街小巷,年销售额高达60亿元,每年为地方贡献了近50%的税收,企业保洁员的工资比公会主席还高。

但下场却是惨遭出局,眼睁睁看着自己一手创建起来的企业被贱卖,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最终戴罪病逝,令人嘘唏!

他既是中国企业家的标杆人物,也是中国式政商博弈的典型悲剧。

他就是健力宝的创始人李经纬。

他把健力宝推向巅峰,最终却成为“罪人”!值得中国企业家深思!

1

第一次喝可口可乐

顿时心生商机

1939年,李经纬生于三水市白坭镇,父亲死于战乱,是个可怜的遗腹子,母亲去世后,住进了孤儿院。

李经纬从小就开始干苦力活,打零工、擦皮鞋、修水电、在印刷厂当工人,样样都做,而且比任何人都努力。

一次偶然机会,李经纬被提拔当县体委当副主任,这一做就是13年,李经任职期间是亲下不亲上,他可为球员们提鞋,但是跟上级领导的关系却不是很好。

他把健力宝推向巅峰,最终却成为“罪人”!值得中国企业家深思!

之后,李经纬被调到濒临倒闭的三水酒厂当副厂长,颇有商业头脑的他不仅把酒厂从破产边缘救回,还做得有声有色。

1983年,在广州出差的李经纬第一次喝到易拉罐装的可口可乐,顿时心生商机。

回三水后立刻与广东体育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花了3个多月时间,经过130次试验合作研发出一种“能让运动员迅速恢复体力,普通人也能喝”的橙色的、含碱电解质的饮料。

这种饮料就是享誉全球的“东方魔水”健力宝。

他把健力宝推向巅峰,最终却成为“罪人”!值得中国企业家深思!

2

名字还没取好

直接瞄准奥运会

健力宝可以说让李经纬的商业智慧和胆识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时名字还没取好,李经纬就将目光直接瞄准了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他豪掷20万元赞助12支国家队。

他把健力宝推向巅峰,最终却成为“罪人”!值得中国企业家深思!

当时公司账上一共才28万,李经纬相当于把酒厂数年利润的钱全部赌到了大洋彼岸,成败在此一举。

李经纬随即展现了其决心,几天时间里,他先是想出了“健力宝”这个品牌名称,又找人设计了一个在当时超凡脱俗的商标,接着是工商注册,所有工作一气呵成。

没想到,这一次,李经纬真的赌赢了!

那一年的奥运会,许海峰、李宁一战封神,女排更是以勇不可挡之势登顶,引发举国沸腾。

他把健力宝推向巅峰,最终却成为“罪人”!值得中国企业家深思!

而日本一篇题为《靠"魔水"快速进击?》的花边新闻疯传全球,健力宝因此一夜成名,爆红全国。

奥运军团出征前,健力宝的销量几乎为0,伴随着奥运军团载誉而归,健力宝一飞冲天,企业在几个月内实现了345万元的销售额,第二年1650万元,第三年1.3亿。

从此,在体育营销上,李经纬一发不可收拾。

1、1987年,李经纬拿出250万元,力压可口可乐(出价100万)买下了全运会的饮料专用权。

全国经销商订货会上,短短两个小时,订货额达2亿元。

2、1990年,李经纬投标一千多万赞助北京亚运会上,成为第一家赞助亚运会、赞助额最高的中国企业。

秋季订货会上,健力宝在几天内收获了7.5亿元的订单。

更牛的是,李经纬讲健力宝的广告直接打上央视,他亲自拟定了简单易记的广告词:您想身体好,请喝健力宝。

之后李经纬的营销智慧和经营能力也是不断得到体现:

1、“拉环有奖”的促销创意至今仍然是营销界的经典案例之一。1991年奖品价值100万元,1992年200万元,1993年300万元,1994年800万元;

2、1993年,策划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畅饮健力宝照片;

3、1994年,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其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509号小行星命名为“三水健力宝星”,这是全球第一颗以企业名称命名的星星;

4、李经纬还是国内企业公共关系第一个实践者,让巴西足球队穿健力宝的球衣参赛;邀请李宁、聂卫平、邓亚萍等或是加入公司、或是任高级顾问;

5、连宗庆后都坦言,当时推出娃哈哈儿童营养液时,“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广告词灵感是从健力宝的广告词里偷来的;

6、1991年,健力宝在纽约设立了办事处,还花了500万美元买下帝国大厦的一整层,全面开启走向世界的目标。当时李经纬告诉美国记者:“在中国,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加起来卖得都没有我多。”

在李经纬的带领下,健力宝如日中天。

好几年的时间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大货车将三水的街道围得水泄不通,产量吃紧的时候,一张健力宝的拿货批条被炒到了几万块。

他把健力宝推向巅峰,最终却成为“罪人”!值得中国企业家深思!

1996年,健力宝的年销售额接近60亿元大关,这一数字是当时排名行业第二的娃哈哈的两倍多。

3

利益和权力的交织

矛盾日渐凸显

健力宝越做越大,成了国民品牌,巅峰时期,健力宝贡献了三水市近50%的税收。

时任市委书记曾说:“三水人每发100元,就有46元来自健力宝。”如果没有健力宝,政府公务员的工资甚至都发不出。

所以当地地方官员们对健力宝的支持也不遗余力,在企业用地划拨及各项优惠政策上都予以倾斜。

虽然李经纬把健力宝做得风风火火,创造了巨大的利润,但是最终话事权却不在李经纬手上。

健力宝的身份是国有控股,大股东是三水县政府,利益和权力的交织,让李经纬和三水县政府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

1.在做决策时,李经纬很少上报,这让某些官员非常不爽。一位书记曾在媒体的面说:不要一直提李经纬,健力宝是政府的财产,我才是健力宝的大老板。

2.政府的某些行为也让李经纬很不满。为了完成就业率,三水政府明确规定健力宝员工必须有45%的比例是本地人。

李经纬曾直言很多人是“上班一条虫,下班一条龙”,他曾拍桌子称健力宝的中层军心不定、行事涣散,“我这点老本也很容被吃光”。

3、健力宝先后在全国各地设立分厂,有人认为这是李经纬在将健力宝的资产往外转移,不把钱留在三水。收购项目和企业,投入市场开发却被认为“乱洒钱”。

4、政府加大对健力宝资金的掌控力度,其每一款新产品投资、每一笔项目预算,都要政府亲自审批。

他把健力宝推向巅峰,最终却成为“罪人”!值得中国企业家深思!

1996年,李经纬主导投资10亿元在广州兴建38层健力宝大厦的事件成了他和三水线政府激化矛盾的导火索。

三水政府向李经纬提出:不要离开,在三水找个地方建。

但被他一口回绝,双方的矛盾就此激化。

4

经销商有着铁交情

却偏偏没有搞好政府公关

李经纬认为健力宝是他创立的、带大的,健力宝离了他不可能活下去。

但是现实是他错了,1998年,三水政府领导开会,主要领导说李经纬可以继续留任,其他领导没有一个站出来附议,而是纷纷沉默不语。

曾经下属极力说服李经纬抓住这个机会进行股份改制,并且上市,转换成民营企业家,但是李经纬认为健力宝不差钱,没必要上市。

当他反应过来,时局已经太迟了。

1997年,李经纬筹划健力宝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的方案,但三水政府以李经纬团队“没有香港暂居证,因而不得购买H股原始股票”为理由,直接否决。李经纬一怒之下,放弃上市计划。

外患不断,内忧也接踵而至。期间,娃哈哈、乐百氏、农夫山泉在饮料市场内狂飙突进,老霸主健力宝却开始显露颓势。

2001年7月,三水市政府为健力宝召开转制工作联席会议,与会的市委市政府官员一一表态,结果90%的人主张卖掉健力宝,但绝不能卖给创业者李经纬。

几经挫折,健力宝被以和李经纬开出4.5亿的同样价格卖给了一个自称气功大师的张海。

他把健力宝推向巅峰,最终却成为“罪人”!值得中国企业家深思!

在签约仪式上,李经纬如同一匹遭弃的战驹,含泪仰天,不发一语。

签约仪式9天后,李经纬在家中突发脑溢血,自此之后,一病不起。

他把健力宝推向巅峰,最终却成为“罪人”!值得中国企业家深思!

2002年10月,李经纬被举报,后因为涉嫌贪污而被罢免全国人大代表职务,并被监视居住。

最终佛山中院认为李经纬行为已构成贪污罪,一审判决其有期徒刑15年,并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15万元。

一向与经销商有着铁交情的他,却偏偏没有搞好与政府的公关,晚年的李经纬反思自己当年的行为,表示后悔,但是他仍然无法理解三水政府为何不将健力宝卖给他。

5

人总是要死的

我死了比活着舒服

2004年底,健力宝被张海等人折腾得元气大伤,濒临停产。

2005年,张海锒铛入狱。有人认为:最初从三水政府手里买下健力宝的投资团队,根本没想过经营好这家企业,纯粹是为了炒一手就走。

最终健力宝1亿美元卖给了台湾统一集团。

他把健力宝推向巅峰,最终却成为“罪人”!值得中国企业家深思!

2016年11月,广东健力宝集团又以9.5亿元人民币,回购了统一集团手中持有的“佛山市三水健力宝贸易”100%股权,戏剧性地重回国资。

2013年4月22日,李经纬病逝,享年74岁。

在生命最后的两个月里,李经纬依然没有停止抽烟,但只是把点燃的烟放在桌上看着它一点点燃尽。他对身后事的唯一一次交代,是有一天突然说,“人总是要死的,我死了比活着舒服”,未了又加一句,“最好能让我睡觉着走。”

他把健力宝推向巅峰,最终却成为“罪人”!值得中国企业家深思!

李宁参加李经纬追悼会现场落泪

吴晓波在《大败局2》中对健力宝的故事这样评价:

在2000年前后的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变革大潮中,健力宝案可谓一个经典的范例。

在处置国有企业产权的时候,握有生杀大权的地方政府出手对经营层的极端不信任,转而试图从外部寻找产权改造路径,国有资产成为跨国公司和资本经营者们争相追逐的猎物。

在这个过程中,对现有经营层的无情排斥,与对外来力量的盲目信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 ©2015-2017 科普365 京ICP备10002591号-6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