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十三个省直管县(县级市)现在都发展怎样了?看来看看你的家乡上榜了没有
湖南省直管县分布图
湖南目前有十三个省管县,下面来看看这些省直管县都发展的怎样,你的家乡有没有上榜?
第十三位、蓝山县
蓝山县,湖南省永州市辖县,位于湖南省南部边陲,南岭山脉中段北侧,有“楚尾粤头”之称,是湘西南通往广东沿海地区的重要门户。蓝山地处九嶷山东麓,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境内山、丘、岗、平区相互交错,以山地为主,是典型的山区县。
经济总量有新突破。初步核算,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7亿元,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32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35.11亿元,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45.58亿元,增长1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28423元,增长9.3%。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6:37.7:44.7调整为16.8:36.2:47。工业增加值为33.2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3%。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9%、23.5%和74.6%,分别拉动GDP增长0.17、2.11个和6.7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72.56亿元,增长9.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4.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节能减排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民生进一步改善。全县用于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城乡社区事务、节能环保、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民生支出达到166665万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5%。重点民生实事各项目顺利完成。
第十二位、武冈市
武冈市,湖南省辖县级市,邵阳市代管,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东麓,南岭北缘,资水上游。地势东、西、南三面环山、中部低平,由南向北倾斜,最高海拔1410米,最低海拔260米。资水由西南流向东北,汇纳众多支流斜贯市境。
初步核算,201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2.23亿元,扣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7.5%。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74698万元、249748万元、59794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5.6%、1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5.4:20:44.6调整为35.9:18.9:45.2,一产业比重上升0.5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下降1.1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286元。
全市20个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10项实事项目超额完成指标任务。其中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741人;帮助0-7岁残疾儿童实施抢救性康复34人;农村公路建设提质改造92.49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3%;农村危房改造5479户,共落实资金29873万元;完成精准扶贫40767人,投入资金1300万元。
第十一位、溆浦县
溆浦是怀化市下辖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怀化市东北面,沅水中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5′-111°01′、北纬27°19′-28°17′。全县辖14个镇、29个乡,总面积3438平方公里。
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38.9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94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2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0.83亿元,增长11.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18443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构成由上年的24%、33.8%和42.2%调整为23.7%、32.5%和43.8%。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8.55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4%。
第十位、慈利县
慈利县隶属湖南省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东部,地处武陵山脉东部边缘,澧水中游,东北与石门县毗连,东南与桃源县接壤,西北与桑植县相邻,西南与永定区连接,是一个“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
经济总量稳步扩张。初步核算,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167.08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1796万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516692万元,增长6.2%;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448720万元,同比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882320万元,增长10.8%。全县人均生产总值27301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按2016年平均汇率折算约为4110美元。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7.0:32.4:50.6优化为16.3:30.9:52.8。2016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87.9%,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04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52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50人,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10人。围绕家庭服务业免费开展技能和创业培训班110期,累计培训540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4%。
第九位、茶陵县
茶陵县,隶属株洲市,位于湖南东部。北抵长沙,南通广州,西接衡郴、东邻江西,面积2500平方公里(2013年)。地处东经113°20′~113°65′,北纬26°30′~27°7′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茶陵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个以茶命名的行政县。因地处“茶山之阴”,而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崩葬于茶乡之尾”而得名。
初步核算,2016年全县完成县内生产总值173.7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8.0%。其中: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342741万元,增长2.7%;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685171万元,增长7.4%,其中完成工业增加值576432万元,增长7.5%,建筑业增加值110796万元,增长6.7%;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709912万元,增长11.2%。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6、3.0、4.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19.7:40.9:39.4调整为19.7:39.4:40.9。
第八位、安化县
安化县位于资水中游,湘中偏北,雪峰山北段,东与桃江、宁乡接壤,南与涟源,新化毗邻,西与溆浦、沅陵交界,北与常德、桃源相连。安化是湖南有名的有色金属大县,水能资源大县,林业资源大县,茶叶生产大县,药材产业大县,先后获得“中国厚朴之乡”、“羽毛球之乡”、“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最美小城”、“中国最佳养生休闲旅游胜地”等称号。
经济总量保持稳定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6.3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7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2.3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79.3亿元,增长11.3%。三次产业比为22.8:36.8:40.4,一产业比重下降0.2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下降0.4个百分点,三产业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10.6%、30.3%和59.1%,分别拉动GDP增长0.8、2.3、4.5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GDP为21499元。
市场物价基本稳定。除猪肉等少数几种商品外,其他大多数民生商品价格未出现明显波动,物价总体保持稳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100.8%,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1.9% ,服务项目价格指数101.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105%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00.4%,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指数100.7%,新建住宅销售价格指数106.8%,二手住宅销售价格指数104.2%,通信服务价格指数100%。
第七位、宜章县
宜章县位于湖南省郴州市南端,距郴州市人民政府驻地50公里。宜章古称义章,建县于公元617年。976年,为避宋太宗赵光义讳,改称宜章。宜章是湘南起义的策源地,宜章县养育了中国早期工人运动杰出领袖邓中夏,以及毛科文、胡少海、张际春等一大批党政军优秀人才。
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初步核算,201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9.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63亿元,比上年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81.34亿元,比上年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96.4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产业结构持续转优。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10.68:42.53:46.79调整为10.84:40.78:48.38。其中,第二产业比重较上年下降1.7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上升1.59个百分点。
就业创业形势良好。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921人,比上年增长15.4%;失业人员再就业1512人,比上年增长12.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5%,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11.64万人,比上年增长1.5%;在外务工总收入44.21亿元。
第六位、新化县
新化县,湖南省娄底市属县。境内多为山丘盆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环境宜人,素有“湘中宝地”之称。新化是重点林区县,矿产资源有煤、硅、钨、砷、石墨、锡、铅、锌、铜、锑、镁、黄金、高岭土和石灰石等。
201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23.37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3068万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687001万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953639万元,增长11 %。三次产业结构为26.6:30.7:42.7。
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1.71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7912万元,增长11%,其中税收收入43221万元,增长8.8%。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55928万元,增长14.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7%,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0.6%,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下降0.5%。
第五位、石门县
石门,隶属于湖南省常德市,是湘西北门户,地形呈现弯把葫芦状,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纵横全境的河流沟溪有236条。境内年平均气温16.7℃。是湖南省矿产资源大县,有储量居世界之冠的雄磺矿、居亚洲之冠的矽砂矿、磷矿。石门是“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禅之乡”、“全国绿茶出口基地县”;“中国柑橘之乡”、“中国早熟蜜橘第一县”。
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县总户数233035户,户籍总人口670876人,其中城镇人口154469人,农村人口516407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345943人,女性人口324933人。年末常住人口60.2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4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2.19%,比上年末提高了2.8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6450人,人口出生率9.6‰;全年死亡人口5720人,死亡率8.5‰;全年自然增长人口73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1‰。
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8.01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48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97.7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98.80亿元,增长10.9%。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5%、42.5%和50.0%,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3.8个百分点和4.5个百分点。全县人均GDP为39563元(现价)。
全县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7.7:41.2:41.1调整为17.4: 41.1:41.5,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75.15亿元,增长10.5%,占全县GDP的73.6%。
第四位、平江县
平江县,隶属于湖南省岳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处汨水、罗水上游,汨罗江自东向西贯穿全境。平江县是湘楚文化源头之一,被誉为“蓝墨水的上游” ,有“中华诗词之乡”的美誉。平江是著名桂花蜜源之乡、黄金产地及林业重点县之一。
2016年平江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实现程度88.3%,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经济发展类实现程度80.7%,人民生活类实现程度87.7%,社会发展类实现程度98.9%,民主法治类实现程度100%,生态文明类实现程度95.8%。全县完成GDP 239.09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84亿元,同比增长3.1%,对GDP的贡献率7%,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04.32亿元,同比增长8.3%,对GDP的贡献率43.8%,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88.92亿元,同比增长11.7%,对GDP的贡献率49.1%,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19.4: 44.8:35.8 ,调整为:19.2:43.6:37.2,第一、第二产业占比分别下降了0.2、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比提高了1.4个百分点。
第三位、湘乡市
位于湖南省中部,湖南省县级市,属湘潭市管辖,中南地区、华中地区城市,湘军故里,楚南重镇,古称“龙城”。
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365.65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07亿元,同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183.37亿元,同比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122.21亿元,同比增长14.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45465元,同比增长9.2%。三次产业比重为16.4:50.2:33.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9%、47.5%、46.7%。
第二位、耒阳市
耒阳市位于衡阳市南部,五岭山脉北面。耒阳市区现建成区面积50平方公里。素有“荆楚名区”、“三湘古邑”的美称。是湖南省市区面积最大的县级城市、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中国油茶之乡。耒阳为中国四大发明之首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故乡,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因地处耒水北岸而得名。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2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9%。其中,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9.16亿元,增长3.5%;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4.8亿元,增长6.7%;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4.65亿元,增长10.5%。一、二、三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7.0%、31.7%、61.3%,分别拉动全市GDP增长0.6、2.5、4.8个百分点。按平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6393元,增长10%。
全市三次产业比为16.1、36.1、47.8。与上年相比,一产业占比持平、二产业占比下降1.5个百分点,三产业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5.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31.4%,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84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129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637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第一位、浏阳市
浏阳,湖南省县级市,由长沙市代管。浏阳古为吴楚咽喉,因县城位于浏水之北(阳面)而得名。浏阳既是革命老区,也是世界闻名的花炮之乡,享有“中国花卉苗木之乡、中国蒸菜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湖南省文明城市”等美誉,是中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县(市)。
201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218.2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40.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4.8亿元,分别增长4.5%、11.2%和12.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3.5%、71.5%和25%,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7.9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为8.4∶6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