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又涨了,你该为退休了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高兴啊
养老金要涨,这事一点都不奇怪。人社部和财政部的红头文件早发了,通知全国各地从2017年1月1日起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上调5.5%左右。
而且,自从2005年以来,我国的养老金已经“13连涨”了。其中,2005年至2015年期间,每年的涨幅都在10%以上,其中2006年涨幅高达23%。
养老金又涨了,我们是该为退休了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高兴啊。
不过,高兴归高兴,我还是隐隐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
最近两年,养老金的涨幅在逐渐下降,2016年涨幅为6.5%,今年又降到5.5%。
那明年涨幅会不会再降?这上万亿的养老金怎么抠起门来呢?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知道养老金是怎么形成的。
在你的工资条里,“应发工资”的8%(即上图5890×8%=471.2),会作为养老金的个人缴费,进入你的“个人账户”;同时,公司将为你缴纳“应发工资”的20%(5890×20%=1178),进入“统筹账户”。
“个人账户”实行的是积累制,包括个人缴费和投资收益,这部分钱会在当你退休后分月返还给你的,即使不幸没领完,也可以由子女继续申领。
而“统筹账户”则是现收现付的共济账户,虽然这里会根据你的缴费基数和缴费金额给你划入一部分养老金,但这部分资金体现的是公平性,有那么点“劫富济贫”的意思。
但遗憾的是,在操作过程中,养老金筹资的两条渠道——个人缴费和企业缴费,混合流进了一个基金池子,由一个出口支付养老金,并没有分清“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各支付了多少缴费性养老金。
“混账”的模式,于是把“个人账户”的资金也作为了现收现付资金在使用了。直接的后果就导致了现在的退休人员,使用了正在工作的年轻人的养老金缴费。
当然,如果养老金的池子足够满,也无可厚非。但是,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提出,2015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记账额达到47144亿元,而当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额只有35345亿。
到2016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总收入是2.84万亿元,总支出是2.58万亿元,累计结余3.67万亿元。
记账额可以理解为是在未来几年当这些年轻人退休后需要支付的养老金,但因为只是记账,并没有实际的资金,所以也被称为“空账”;而累积结余额已不足以支付“空账”。
假如有足够多的年轻人继续缴费当接盘侠,而领取的人逐渐减少,这也不是什么问题。但问题就是,这两个假设一个都不成立,而且都朝反方向发展。
人口老龄化
自1999年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退休人口基数持续增大,养老基金开支相应增加。
与此同时,年轻人却在大幅度的减少。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至2015年五年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增长超4000万;而同时期劳动力人口则减少了1500万。
照此测算,职工养老保险的抚养比将从眼下的3.04:1,到2020年将变成2.94:1,到2050年则变成1.3:1。
养老保险基金本来就是靠年轻人缴费来为老年人支付退休金的收支方式。人口结构的变化,使得养老基金压力越来越大。
养老金越来越高
受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13年来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连年上涨。其中更有连续10年10%左右的增长,养老金的消耗速度可想而知。
既然这两个条件都不满足,还有没有办法,为我们的未来想想办法呢?
办法当然是有的。
一就是投资
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将公共部分的养老金投资国债,2000年以来始终保持4%以上投资回报率。
而企业部分的养老金计划则有著名的401k计划,灵活投资于债券、基金和股票等,长期获得了6%以上的年平均回报率。1984至2012年间,资产规模从917亿美元增加到3.5万亿美元。平均每个美国企业雇员持有的401k计划养老金资产规模翻了5倍多。
我们国家的养老金当然也有投资,但限于政策约束,仅限于国债、银行存款等低风险、低收益渠道,导致养老基金跑不赢通胀而贬值。
而投资界神一样存在的“全国社保基金”,虽然自2000年成立以来的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11.76%,即使是在2016年这样的行情里也没有亏过钱。
但是,这只“全国社保基金”并不是全国所有的社保基金,它只是各省预留了一定支付资金后委托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经营的部分社保基金。
2016年末,“全国社保基金”中的养老金权益仅1.7万亿左右。所以,即使其收益超过10%,也不过是弥补了那边的通胀侵蚀。
所以,从去年底开始,养老金也开始玩“股票”了!北京、上海、河南等7省市的3600亿元养老金归集到位,其中1370亿元已经到账并开始投资。
二就是财政补贴
这也是近几年我们常用的补窟窿办法。
但是,随着国内经济放缓,财政收入增速已降至个位数。财政的压力会越来越大,依靠财政补贴作为重要来源的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很难持续。
此前,财政部门还想通过全国统筹,用养老金较为充裕的省“支援”困难地区,但目前来看,即使像广东、上海、浙江这些富户,也将在短时间内面临收不抵支问题,所以这条路目前也不会很快实现。
三就是划拨国资
“划拨国资充实社保”已连续两年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国有企业本质上是全民所有,通过近几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有企业改革传递出的信号看,国资划拨社保,倒是很可能最快成为现实的办法之一。
如果这样,养老金的事又能安心几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