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的一份内幕账:钱与命的较量
一直听到这样一种观点,寿险太坑。
我的一位做保险的朋友告诉我,你就回归保险的基本功能看看。
无非就这么几大作用:1.意外医疗门诊报销;2.住院报销;3.重疾确诊就赔;4.意外身故;5.身故;6.理财+保险。
大道至简,回归需求,答案就很明朗了。
1.
那么寿险我们需要吗?不妨先问问自己保险我们需要吗?
我向来不赞同那些危言耸听的恐吓营销,保险远没有神通广大到左右死亡的地步。
不买保险我们会死吗?当然不会,但是穷困绝望而死和体面从容赴死还是有区别的。
说到底,买不买保险都不会改变现在的生活,但它有能力防止生活被改变。
有人可能会说,重疾险关键时刻也能当救命稻草,有了重疾险是不是就不用买寿险了?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回归到重疾险和寿险最本质的保障作用。
重疾险简单来说就是你得了某种重大疾病给你一笔钱,主要是让你治病的。
寿险不一样,不管疾病还是意外,万一你有个好歹,会给家人留下的一笔钱。你的房贷啊,车贷啊,孩子教育费用就暂时不用担心了。
一句话:重疾险保的是疾病,寿险保的是人的生命。
从概率来讲,死亡比重疾更苛刻。所以相同情况下寿险比重疾险要更便宜,保额也更高,能撬动更高的杠杆。
不过实际操作中,我们会先买重疾险,如果资金充裕再配寿险,就比较全面了。
买寿险不存在浪费不浪费的问题,它也是家庭理财的配置之一。
那么哪些人适合买寿险?建议房奴可以优先买寿险。
身为有房贷的家庭支柱们,一定要给自己和家人做足保障。万一中途有意外,尽管自己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好处,还可以给家庭留下一笔积蓄。
保险这东西,你信或者不信,风险就在那里,不远不近。
你买或者不买,意外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2.
既然决定要买寿险,定期寿险和终身寿险哪个要更划算一点?
无论是定期寿险还是终身寿险,两者的保障范围其实都是相同的。
表面上看,也就差了一个保障期限。
定期寿险保障期短,一般也就10年,20年,30年,不足以陪你终老,终身寿险基本能陪你寿终正寝。
再说得简单些,买定期寿险好比租房子住,出险了得到赔偿,如果满期没出险,什么都没有。而终身寿险相当于买房子住,虽然贵一些,但更一劳永逸。
反正都是要买,该不该锁定终身呢?
举个例子,现在你有100块钱的预算,购买定期寿险相当于买了一份价值100元的保障。如果用这笔钱购买一份终身寿险,就相当于买了一份价值50元的保障,还有50元的定期存款。
从钱的角度来讲,终身寿险具有一定储蓄性质,比定期寿险更诱人。
但相应地,同样保额和交费年期,终身寿险一般比定期寿险会贵很多。对年轻人来说,经济能力一般,显然先考虑保费更低的定期寿险较为合适。
在主要的年龄段,定期寿险的杠杆功能惊人,能最大限度地将风险转移。在配置寿险时,保额尽量做到年收入的5-10倍,把杠杆用到极致。
(产品:擎天柱定期寿险)
另外,建议购买定期寿险的另一个理由是,定期寿险比终身寿险要更灵活性。
随着福利政策这块越来越完善,后期说不定有更多惠民举动。就像如今花几十块钱就能买一份重疾险一样,大家边买边响应政策。
不过,年龄在50周岁至60周岁之间的中年人,可以考虑终身寿了。
因为保险有一个投保年龄的限制,年纪超过五十岁购买重大疾病保险,常常会出现交的总保费超过了保额,就是我们说的保费“倒挂”。
这时候终身寿险可以起到替代重大疾病保险的作用,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我们没有重疾险,但可以通过借款的方式支付我们的医疗费。身故之后,保险公司的赔偿金可以用来偿还债务。
总而言之,买之前要明晰自己想把哪部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
终身寿险在国外还有避税的功能,未来国内如果收遗产税,终身寿险能资产传承会更吃香。
长期寿险头两年退保损失最大,买了之后实在想退保可以通过减额缴清,相应降低保额,减少由于退保带来的损失,实际上相当于部分退保。原创不易,点赞、转发、留言都是动力!
*小贴士:
年度定期寿险推荐:擎天柱定期寿险(购买平台:小雨伞)、弘康大白定期寿险(购买平台:新一站保险网)、瑞泰瑞和定期寿险(购买平台:开心保保险网)。
换个方式,从知乎知笨投资
笨投资正式入驻知乎平台
-----End-----
聪明钱,笨投资。公众号:touziapp
【原标题:寿险的一份内幕账:钱与命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