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中国一代“鞋王”退市,市值一度超1400亿,曾豪言有女人路过的地方就有它,如今创始人和CEO套现百亿离场
来源:华尔街见闻(微信ID:wallstreetcn),作者:位宇祥。更多精彩资讯请登陆wallstreetcn.com,或下载华尔街见闻APP。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总是这样感慨曾经辉煌无比、但现在却开始黯淡的企业,比如说我们今天要讲的鞋类品牌“百丽”。
今日(7月27日)下午16:00,百丽国际在香港联交所正式退市,“一代鞋王”的传奇进入下半场。
联想起曾经的豪言“凡是女人路过的地方,都要有百丽”,百丽在资本市场走了一遭回到了原点,让人不免唏嘘。
1
“鞋王”市值一度超1400亿
在中国鞋履市场上,百丽国际可以说是当之无谓的鞋王,曾连续12年位居中国女鞋销售榜首位。
百丽创立于1991年,前身为鞋类产品代工厂,从90年代中期开始自建品牌和零售网络,旗下有包括Belle百丽、 Staccato思加图、 Teenmix天美意、 Tata他她、Joy & Peace真美诗、Millie’s妙丽等在内的13个品牌。
2007年,百丽上市,市值高达670亿港币。上市后借助资本的力量,加速扩张,百丽强势入驻各大商场。线下覆盖之全,曾让消费者在百货商场看到的逾半数鞋类专柜都属于百丽旗下品牌。
据中国服装网数据,除了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开店速度有所放缓外,百丽2007年到2013年每一年新开店数量都在1000家以上,最夸张的2008年新增了3241家零售点。
2010年,百丽占中高端女鞋市场46%的份额,而居第二名的鸿国国际仅占6.5%,差距十分明显。到了2011年,百丽的营收已经达到289亿,净利润增长到42亿。
在百丽国际最辉煌的2013年,百丽的市值一度超过1400亿港元,成为中国最大鞋履零售商。
2
兴于开店,衰于开店
行话说“得渠道者得天下”,然而百丽国际大举扩张店铺数量,也为日后单店产出的凋落埋下了伏笔。
近年来,零售行业销售惨淡,昔日鞋王也难挡业绩颓势。自2012年开始,公司净利润增长放缓至2%,疯狂的开店模式也在2014年有所放缓,但依旧新增零售网点876家。
2015年,百丽国际净利润首次出现大幅下滑,这是上市九年以来首次利润下滑。2015财年,百丽国际鞋类业务同店销售下降超过10%,鞋类业务销售规模同比上年下降8.5%,也是在这一年,一向强调开店数量的百丽国际,鞋类零售网点减少了366家(大陆地区)。
之后公司虽积极转型,但仍未能改变关店、业绩下滑的颓势。今年5月,百丽发布了退市前最后一份年报,截至2017年2月28日,百丽集团营收为417.07亿元,净利润为24.03亿元,同比下降18.1%。鞋类业务销售规模同比下跌10%,内地鞋类零售网点减少700家。
一年时间网点减少700家,相当于一天关闭达到2家。
3
创始人和CEO套现百亿离场
早在4月末,百丽国际公告称收到私有化通知,要约人所计划的私有化价格为6.3港元/股,公司总估值为531亿港元。
这与市值巅峰时的1500亿港元相比,市值缩水近2/3,即使与10年前上市首日时的市值670亿港元相比,也有所缩水。
百丽创始人、董事长邓耀与首席执行官盛百椒并未作为要约方参与私有化,目前,二人通过其所控制的实体公司共计持股25.74%。二者支持该私有化建议、并出售其所持有的股份。这意味着,邓耀、盛百椒将彻底退出,套现百亿。
私有化完成后,高瓴资本将持股56.81%,鼎晖投资将持股12.06%,包括于武及盛放在内的参与建议的管理层,将共计持有其余31.13 %。
4
转型失败,责任在他?
在电子商务还没发展起来,只存在街边店与百货商场两个消费场景的中国,百丽的铺货模式是无敌的,因为消费者只能接受这些选择,买什么完全由百丽说了算。
近年来电商快速崛起、消费场景转移,百丽曾经的优势不再。但是如果说百丽反应不灵敏,没有发现电商这一消费场景显然也是不公平的。
百丽是较早大力介入电商的国内零售品牌。2009年,百丽就创建了自己的电商平台淘秀网。2010年,淘秀网销售额达到了1000万元。2011年,百丽成立优购网,并将淘秀网的资源合并到优购网中。
然而,这两个电商平台都没有做成功。庞大的线下终端让百丽在电商业务上一直迟疑,长期以来百丽的电商平台只是用来清理过季款。
在5月16日的发布会上,百丽首席执行官盛百椒表示,过往百丽未能转型成功,自己仍然不会开电脑,连微信都没有,对市场的变化没有做出很好的预判,欠缺目前应对市场更加复杂情况的能力,进而导致了如此局面,“没有找到转型路径,主要责任在我”。
盛百椒直言不讳表示,自己已经65岁了,能力及价值观上难以再为公司带来大贡献。若此次私有化成功,自己将再工作两、三年,希望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公司顺利转型过度,若是私有化不成功,公司未来也要以长远发展为主,不再纠结短期利益,也不再发布季度同店业绩数据。“最近两年,每次开业绩会都难受,正是因为有责任感,所以感觉无法交代”。
5
抑或是时局的原因?
鞋企业绩下滑的不仅只有百丽一家,国内另一“鞋王”达芙妮也陷入业绩下滑的泥潭。达芙妮2016年年报显示,达芙妮国际营收同比下滑22.04%,净利润同比下滑116%,集团全年巨亏8.191亿港元。
如果只是百丽、达芙妮等个别企业出现业绩下滑,或许要更多的从它们自身找原因。而如今,业绩下滑几乎遍布整个行业。
数据显示,红蜻蜓2015年和2016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下滑5.15%和3.19%,净利润分别下滑8.43%和7.03%。奥康国际和星期六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滑2.07%、9.61%;净利润分别下滑21.79%、7.52%。
行业整体供过于求是他们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女鞋线下销售商铺增长了52%,但市场需求只增加了13%。供给的巨幅增加远大于需求的增长,这对市场造成巨大影响。
也有观点认为,以百丽为代表的服装鞋类行业其实是中国经济大环境下的缩影:
从1991到2011的20年,受益于中国经济以令世界瞩目的速度崛起,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百丽的业绩自然跟着起飞。
而从2011年开始,中国经济放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这不是受经济周期的影响才放缓,而是受经济发展规律的约束放缓,这个放缓过程是长期且难以逆转。
6
回归A股是“最好的选择”?
从港股退市后,百丽下一步路在何方?
市场普遍预测,百丽谋求A股上市将是大概率事件。
据新京报,国内服装行业营销专家程伟雄表示,此次百丽从香港退市,对公司自身而言也许并非坏事。“现在内地资本市场已经充分发展起来。在港股市场被低估的股票回归A股,都会获得比以往更高的估值。”
程伟雄说,“私有化财团又不是傻子,最终的目的一定是要获利套现的。”他认为:
参与百丽私有化的财团之所以愿意接手,一定对百丽的价值有自己的研究和判断。
任何行业和企业,有波峰就有低谷,不能一看见关店、退市,就断定这个企业要死掉了。
不过,程伟雄同时也指出,假如百丽下一步的目标是A股市场,其自身必须先进行一系列改造,“比如产品线调整,拿掉一些以往过于传统的产品线,向更时尚、休闲的路子改造。再比如更新一些营销和包装方式。”
转载请回复 授权 查看须知
新媒体总监 位宇祥
华尔街见闻官方微信(ID:wallstreetcn)
喜欢此文,欢迎转发和点赞支持见闻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