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狠狠地给了韩国造船业致命一击!
财爷语
不负众望,中国拿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造船订单!
这两年韩国造船业陷入了各种危机,好不容易出现了史上最重量级的大订单,但这块大肥肉却被中国造船公司吃进肚里,令韩国业界深感“切肤之痛”!
据韩国《亚洲经济》8月21日报道,近日中国两家造船厂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CMA-CGM)签订了9艘2.2万TEU级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每艘价格最高可达1.6亿美元(约合1826亿韩元,人民币10亿元,财爷注),订单金额共计1.6438万亿韩元(约96亿人民币,财爷注)。
这个标题……既描绘了韩国造船业奄奄一息的现状,又表达了韩国垂死一博的思想渴望,既写出了订单的重量级别又描画出了中国轻松又稳妥地拿下的霸气!财爷要为韩国同行击掌!
中国抢走韩国期盼已久的大订单
据财爷所知,此次订单是史上规模最大的集装箱船订单!
在此之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集装箱船订单是三星重工业公司2017年5月建造的2.1413万TEU级集装箱船。
这次,韩国三大造船公司:韩国现代重工业公司、三星重工业公司和大宇造船海洋公司,都参与了这场订单竞争,韩国业界也曾一度预测现代重工业公司有望拿下订单。
韩国现代重工业公司船舶营业本部的余容华常务甚至曾在8月1日非常自信地说“我公司以往(2015年)曾单独与法国海运公司谈判,拿下大型集装箱船订单,双方之间保持着良好关系,相信这次一定可以拿到订单”。
中国有句老话,不知韩国人有没有研究过,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般多用在感情上表达思念,但其实也用在人性上,昨日怎么就能代表今日呢?况且,还是两年前?!
所以这次结果就这样超出了韩国业界预期,强大的中国将韩国嘴边上的肥肉直接抢走了。
韩国中央日报21日刊文称,韩国造船业期待已久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落入了中国手中。称造船与海运行业的景气好不容易有所恢复,面对难得一见的超大型船只建造订单,却被中国抢走了生意,韩国造船行业普遍感到了“切肤之痛”。
这次订单的船只属于双燃料系统的高附加价值船只。其中的五艘由中国国营企业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旗下的沪东中华造船公司负责建造,另外四艘由同属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的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建造。
韩国专家认为,是中国的价格优势使中国能够成功获得该大型订单。
韩国国内大型造船公司相关人士表示:“双燃料系统船舶造价早在1年前就已涨至1.75亿美元,虽然输给中国很可惜,但这么低的价格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
那问题就来了,是你韩国无法接受,不是我们中国无法接受。既然我们中国船企能接下这个订单,就只能说明我们中国用更先进的技术达到了更低的成本。
中国造船业有多牛?
今年5月份,满载排水量16万吨,比两条6万吨级航母还大中国中远海运集团巨型集装箱船“中远发展”号,驶抵美国萨凡纳港,当地民众惊叹:“自由女神像、华盛顿纪念碑、大本钟都能放进去”。
这并非是中国巨轮第一次震撼世界。
两年前,中国比三艘航母还大的“中海环球”号,就已经震撼了英伦三岛。
这艘“中海环球”号长1312英尺,排水量18.6万吨比三艘航母还大。携带19100个集装箱,可装货物总重57000吨假。如果这些集装箱叠放在一起,高度是珠穆朗玛峰的5倍。
还有中国人自己建造的航母,中国自主研发满载排水达到5万吨的901型综合补给舰,及官方已公布的714艘军舰,为全球最多。
这些,都代表了中国造船业的实力。
目前,全世界的船有40%是中国制造的,世界船舶制造业的中心也正在转向中国!
再来看这次订单负责建造的两家中国造船公司:沪东中华造船公司和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它们建造的项目也都是名扬海外的,充分彰显了中国造船业的资质和竞争力。
沪东中华造船公司官网就显示了,著名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大厦、上海证券大厦、上海香港新世界大厦等都是由它建造的;
而上海外高桥造船公司则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旗下的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此前,达飞海运集团就在其订造了当时最大的1.8万TEU集装箱船,并已于2015年接收了新船。
就连韩国大型造船公司的相关人士也不得不服输:难得一见的大规模订单被中国夺走,虽然令人遗憾,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造船产业已经在技术上与韩国相差无几。
韩国产业研究院预测,韩国造船产业的竞争力最多再有2至3年,就会被中国企业赶超。
韩国造船业已经廉颇老矣~
曾一度强大的韩国造船业正经历着旷日持久的萧条。
2016年,作为韩国支柱产业之一的造船业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糟糕的一年。
为了拯救造船业,曾经以“造船立国”的韩国政府开始大力援助造船业,出台各种改革措施以求尽快突破当前困境。
为了削减开支,韩国船企纷纷加速抛售非核心资产并裁减员工总数,进行一系列自救措施。
韩国造船业曾一度是一个利润丰厚的产业。过去数年来,油价高涨使得韩国船企拥有一流的业绩表现。然而,自2013年以来,随着油价的下跌,海工装备和新船订单量不断减少,韩国船企成为了低价接单的主要受害者。
2016年,韩国三大船企营业亏损总计高达8.5万亿韩元(约合72.8亿美元),这是三大船企首次报出全年亏损。数据显示,韩国船企手持订单量在去年10月跌至过去13年来的最低水平。
2016年,曾为韩国最大班轮公司的韩进海运破产了。
韩国三大造船巨头之一的大宇造船,也同样危机重重。2016年10月大宇造船宣布,以约合1.5亿美元的价格出售了位于首尔市中心的总部大楼,并签署了长期租赁合同重新回租这栋大楼。
不只是大宇造船,其他韩国船企处境也同样很艰难。
为了拯救造船业,曾经以“造船立国”的韩国政府开始大力援助造船业,出台各种改革措施以求尽快突破当前困境。同时,韩国造船业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自救措施。
从2017年1月初开始,韩国另一家船企巨头——现代重工旗下的群山造船厂的650名员工将开始“自愿离职”。
在2015年韩国造船业已裁员超过2万人的背景下,2016年上半年,韩国造船业再次裁员近两万人;
到2016年底,韩国船企裁员人数可能将高达4万人。留下的员工也不乐观,诸多船企正通过降薪等方式削减企业成本;
韩国造船业危机不断,受订单骤减与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影响,2017年下半年造船业将同比减少3.3万个工作岗位。
虽然韩国业内人士认为,经过一系列痛苦的重组经历,韩国造船业已经触底反弹,整体成本的降低也使得韩国造船业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利好因素也正不断涌现。
但事实上是,韩国造船业也许在改进了,但是进步的速度却赶不上中国。所以这次史上最大订单,中标的是中国,而不是韩国!
2017年上半年中国造船公司共拿到了290万修正总吨(CGT)的造船订单,高于韩国的283万CGT,排名第一。
这次超过1.6万亿韩元的大规模订单被中国拿去后,韩国与中国的订单总量将进一步拉开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