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商帮经久不衰的3个秘密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智能工业云平台
潮汕人,即传统上的潮州人,是指历代从中原南下福建而后迁入粤东地区的早期汉人后裔。
长时间接触潮汕人你会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他们都比较温和,非常能谈天说地,在一壶茶的功夫中不知不觉把人情买卖也做了。
并且潮汕人大多都富甲四方,在新财富500富人榜上,就有36个人来自潮汕。
是不是南方的水土让人变得更有钱呢?还是怎么回事?今天跟着我一起来研究一下潮汕商人的发家路径,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
壹
第一代潮汕商帮
以李嘉诚为代表的第一代白手起家的潮汕商帮,发家于改革开放前。
这一代的潮汕人都出身贫寒,一方面是迫于生计,另一方面,他们自小在前人的熏陶下就培养了“敢闯敢拼”的性格,所以大部分选择背井离乡,漂洋过海,前往香港和东南亚寻求发展。
但是一无所有的他们想要在一个地方立足还是要干苦力。比如李嘉诚13岁就在香港的茶楼端茶,林百欣也曾做过底层苦力;
第一代潮商用他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实干精神赚到了第一桶金,才开始发家致富的道路。
一直到现在,潮汕人都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宁做创业者,也不做打工仔,甚至以创业为荣、打工为耻。
贰
第二代潮汕商帮
到了第二代潮商,以黄光裕、黄振达为代表。这些人都是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能迅速抓住改革开放的重大红利,也正是在外起家,这代潮商尤为“抱团”。
比如黄光裕创业初期,就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经常从老乡那里先拿货、后付款;国美上市时,黄光裕也得到了很多香港潮州大佬的支持;就连当年与陈晓争夺国美电器董事会话事权时,黄光裕家族向潮汕老乡求助,短时间便筹得20亿元。
叁
第三代潮汕商帮
有人说第三代潮商恐怕是最厉害的,以马化腾、姚振华为代表的新一代富商。
这一代潮商得益于中国资本红利和人口红利,又赶上了互联网创业窗口期,他们的发展更为多元。当然,这也得益于他们极强的学习能力和跨界能力。
比如,不断在互联网领域深耕的马化腾成功了;从早年经营菜篮子工程,到进军地产再到创立前海人寿的姚振华,最终也通过跨界升级实现了产融结合的道路;
肆
第四代潮汕商帮
到了第四代,也就80后90后一代潮汕创业者,他们赶上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浪潮。
比如“超级课程表”余佳文,“快看漫画”陈安妮,“礼物说”温城辉,以及得到总理接见的“兼职猫”王锐旭。
你会发现,相比前辈,这届创业者变得“高调”了,更擅于利用互联网宣传自己和企业;
其次,这批白手起家的年轻人都是“高学历”。比如,ZAKER的李森和就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时趣的张锐毕业于北大,活动易的关少毕业于人大。
当然,这届年轻创业者也保留了传统潮商的打法:
第一,抱团,比如刚刚提到的王锐旭的合伙人就是他的汕头女朋友,而陈安妮和温城辉就曾一起创业,做校园明信片。
第二,紧随时代变化,兴哪行干哪行。
比如,房地产兴旺的时候,潮汕人前仆后继,深圳大部分地产商几乎是潮汕商人;当电子行业正处朝阳时,深圳华强北被潮汕人占领了;后来移动互联网云涌风起,潮汕人开始抱团进军,把互联网变成帮助他们推动创新的有利工具。
说了那么多,我们会发现,其实潮汕商人身上体现出来的一些优点,是很多企业家都共有的,需要互相学习的。
这些特点当中其实在不同的商帮多多少少都有这一部分,只不过潮汕商帮表现得更加突出而已。
伍
我们应该学习的企业家精神
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倡导的企业家精神:
1.永远坚持实干精神,不畏艰辛,坚持不放弃;
2.永远保持创新精神,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发现最好的商机快速抓住;
3.永远恪守契约精神、诚信精神,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
以此三条,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