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掉笔杆子,“螺蛳粉先生”日卖400多碗,开张3个月收回10万成本
每个人的创业之路都不一样,比如本文的主要人物马中才。一个“新概念大赛”出身的作家,他不像郭敬明一样去做文创媒体类公司,而是跑去开了小吃店;当线下店开起来了,他现在却在主攻电商,在自己的淘宝店里卖真空包装螺蛳粉,脱离开实体店之后,照样13天就卖了10000碗。
生在湖南却从小在广西长大的马中才,对于当地特色的螺蛳粉情有独钟。螺蛳粉起源于广西柳州的一种风味食品,以江河中的小螺蛳和猪骨加以秘制香料熬汤,配以弹性十足的柳州圆米粉,再加上酸笋、酸豆角、咸萝卜丁,还有炸过的花生、腐竹及新鲜时蔬,最后再淋上辣椒油与香油,酸、甜、香、辣、鲜味味俱到。
2008年硕士毕业后,他曾在上海聚星国际担任编辑,一年后转战北京,与蒋峰、范少卿、李海洋等人共同当时,和他一样出自“萌芽系”的郭敬明早做总编了,韩寒也早当车手了,马中才虽然也出版了8本书,却没挣到什么钱。
公司撑了不足一年,29岁的马中才的第一次创业失败了。有一次他跟柳州的同学打电话,正好对方说在吃螺蛳粉,马中才突然特别想吃。然而这种在广西极为常见的食品,在北京却很不容易找到,他常常从公司或家里,坐很远的车穿过大半个城市去寻找那独特的味道。
他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开一家特色螺蛳粉店呢?他很快写了一个方案,并满怀热情地怀揣着这份方案寻找投资方。“我想开一个螺蛳粉连锁店,大概需要100万元投资,但我没有那么多钱。”然而,投资方纷纷表示对螺蛳粉没有信心。
没有钱也要干。马中才将“百万大计”缩减成一份简单的创业计划,把近年来写书攒下的10万元钱全部拿出,在自己居住的小区里盘下一个小门面。2010年7月,“螺蛳粉先生”在海淀区蓟门里正式开业。
为了做出味道“最正宗”的螺蛳粉,师傅是从柳州找的,所需的小螺蛳、酸青笋、酸豆角等食材,都是从广西运来。“开店时条件特别简陋,5张桌子,1个收银台,1个后厨就是全部,加上我一起就只有4名员工。”马中才说,由于人手不够,店铺所有事情都要他亲力亲为,有时忙到深夜2点,加上螺蛳粉这种食材需要事先做许多准备工作,第二天早上7点就要起来去采购。
让马中才意想不到的是,小店成了广西北漂们的思乡之地,许多人纷纷到他的店里寻找家乡的味道,并借此排遣乡愁。“螺蛳粉先生”开业后,生意迅速红火。平均一天卖出400碗,三个月内就收回了前期的10万元成本。
央视导演陈晓卿便是从“螺蛳粉先生”了解螺蛳粉。“可以说将柳州螺蛳粉拍摄入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绝对有我一份功劳。”对之,马中才非常自豪。
2013年首度涉足电商,更是在半年时间里将网店做到了两皇冠,在螺蛳粉行业里排列第一。
3月18日,声名在外的”螺丝粉先生“网店就开张了,与北京的实体店同步运营。早上客服还没把凳子坐热呢,闻风而至的新老吃客们,一拥而进,下订单,晒收货,完了还必须拍照留念得瑟吃上了”螺丝粉先生“的幸福感,跟旋风效应一样,每天吃货们下的订单,都让马中才和20几个团队伙伴干到了半夜。
马中才的螺蛳粉,在网上13天卖出去1万碗,有个澳洲老外花1000多快递费只是为了买26碗”螺蛳粉“。”让远在异国他乡的游子也能吃到家乡的味道。“马中才认为螺蛳粉是世界的,他希望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吃到。
令人不解的是,经历了实体店和网店的火爆之后,他却改变主意放慢了扩张的脚步。在他看来,他当着螺丝粉先生很怡然自得,这头衔给了他财富,如今的螺丝粉先生,实体店和网店加起来月盈利早就超过了10万元。
把喜欢的味道变成事业,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一个作家到一个饭店老板的转型,那么我们自己呢?是继续在工厂打工,还是去把自己喜欢的味道变成充实美好的事业呢?
小编期待朋友们都能走出原来的格局,说不定下一个餐饮大王就是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