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在华倒闭14家店,他却连开60家超市,年收入高达367亿
他19岁高中辍学搬砖,20岁从一家杂货铺干起,到如今开出570家分店,年收入367亿,净资产39.7亿。
购买私人飞机,价值1.23亿人民币。买豪宅,澳大利亚海景别墅,价值1.62亿。
最后连刘强东都抢着要和他做生意。他就是永辉的老板,张轩松。
张轩松1970年出生在福建农民家庭,家里人最大的希望就是他好好读书,将来找份体面的工作。
1990年,高中还未毕业的张轩松主动弃学,投入商海。
他做的第一个生意是啤酒代理批发。他本钱少,生意规模小,价格做不到最低,又没钱进行宣传,想跟别家竞争太难。怎么办?
经过一番思考后,张轩松率先提出了“送货上门、服务到家”的口号。“送货上门”,在现在看来是非常普通的一种服务,但在当时是极其罕见的。特别是在整个福州的啤酒批发行业,张轩松是第一个送货上门的,绝对算得上一种创新。
送货上门的服务一推出,张轩松的啤酒批发点果然生意兴隆。但问题是,送货上门是非常辛苦的。张轩松资金少,雇不起太多人,很多时候,他都要亲自承担起送货上门的任务,搬着重重的啤酒上上下下,进进出出,那种辛苦是可以想象的。
好在,出生农民家庭的张轩松自小就养成了勤劳的习惯,他不怕苦,送货上门的服务也就坚持了下来,而他也在啤酒批发市场中站稳了脚跟。经过五年勤劳经营,张轩松的啤酒批发业务越做越大,他也就此积累了一定的资本。
1995年,24岁的张轩松已不甘心只做一名啤酒批发商,他把目光瞄向了零售业,契机源于当时在福州刚刚兴起的超市业态。他认为,与传统的小商店相比,超市理念先进,经营的品种也多,肯定将成主流。
年12月,张轩松在福州市古乐路开起了面积仅有100平方米的“古乐微利超市”,主要经营日用品。别人卖3块钱的一条毛巾,他只卖2.3~2.5元,他称之为“看得见的实惠”。“天天平价”, 成了张轩松经营超市的样板口号。
尽管超市经营得有声有色,但这期间张轩松仍然从事啤酒行业,1996年,张轩松介入了啤酒的生产,他不仅作为榕城啤酒有限公司股东,担任公司副总经理,还与其他人合伙创办了福州榕泉啤酒有限公司,然而,这一次介入,摔了大跟斗,因为当时的榕城啤酒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尤其是在福建两大啤酒厂家惠泉和雪津的进逼下,市场的份额日益萎缩。
本来想由销到产通吃,但由于很多东西没有考虑周全,结果投入的资金一下子就被套住,损失了好几百万,几乎是血本无归。
1998年8月,福州市火车站地区永辉超市开业,这是张轩松首个以“永辉”命名的超市。张轩松退出啤酒行业,开始一心一意经营超市。这时他有了新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零售王国。
1999年,福建省首家大卖场——新华都购物广场亮相,福州整个零售业格局也因此拉开了剧变的序幕。紧接着,台湾零售业连锁巨头好又多和世界500强企业麦德龙、沃尔玛相继进入福州,大卖场成了福州零售业的主流业态。
而这一业态在福州布点之快,创下了福州商业记录。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福州大卖场就突破了10家。这种情况下,张轩松的几家超市显得势单力薄,甚至可以说是夹缝中求生存,步步维艰。在零售巨头面前,只有赢或死,再细小的利润也会被它们吞噬。
2001年3月,永辉开出第一家生鲜食品超市,以家庭主妇、上班族为主要客户群,放弃服装、日用品、家电一切主流业务,卖的是蔬菜、水果、肉禽、活鲜、冰鲜和干货,貌似成了一个新的农贸市场,像超市卖快消品一样卖生鲜,但价格却低于农贸市场的10%。
这次创新可以说是被逼的,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与实力雄厚的洋巨头正面交锋。但这次困境中的创新,却开拓出了一块潜力无限的大市场。
到2009年,永辉就买进了全国百店连锁超市,并进入销售额超百亿的企业俱乐部。2010年12月,永辉超市A股股票在上海交易所上市交易。而作为永辉的创始人与实际控制人,张轩松也从肆学生,到实业家,再到资本家,用了20年。
而张轩松也在享受永辉快速增长带来的财富增值,其2015年总财富达到113.5亿元,进入中国百亿富豪俱乐部。
2015年8月,京东宣布战略入股永辉超市,双方协议规定,京东以每股9元人民币(约1.45美元)的价格入股永辉超市,总价值为43.1亿元(约7亿美元),持股10%。两者主要通过联合采购的方式,加强供应链管理能力,并会继续探索O2O等领域战略合作的发展机遇。
当沃尔玛关闭14家店,麦德龙关闭7家店,年销售额超过170亿的新一家倒在零售红海时,他创办的永辉超市却以一年六七十家新开店的速度扩张,如行业黑马一般,一路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