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贷” 大学生万万碰不得
随着线上金融的悄然发展,网贷公司开始走进校园,抢滩大学生市场。“零利息”、“零首付”、“线上审核”、“最快3分钟到账”,和数年前信用卡“围攻”校园一样,不少大学生通过网贷分期贷款平台开启了他们的“信用人生”。不同的是,这一次“债主”不是银行,而是众多网贷公司。
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固定收入,而在网贷分期平台“寅吃卯粮”透支未来的生活费,最终还是需要家长埋单。况且,一旦出现逾期不还的情况,可能会对大学生的个人信用留下不良“案底”得不偿失。
在网络搜索“校园”“网贷”两个关键词,“校园贷款助您圆梦,专注大学生市场,1小时借款到账!”,“门槛低,额度高,最快1天到账!”等等,各种各样的关于“校园贷款”的广告信息,映入眼帘。
很多“校园贷款”申请时,无需任何人担保,只需动一动手指,填写相关资料,就能体验一把“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幸福;更有甚者,只需学生证和身份证,即可贷款上万元。
与此同时,这些看似“无门槛”的网贷平台,很容易让初次自理财务的大学生坠入资金“失控”的风险,大学生因进行高额网贷消费透支生活费、甚至违约被告上法庭的事件屡屡发生。面对看似“易得”的资金,“安全”与“风险”要如何权衡?
借钱尽管“格外方便”。然而,网贷平台火热的背后却暗藏着风险。去年10月,湖北大学大二学生柳晨为了购买苹果7手机,申请网上贷款。随后,他拆东墙补西墙,不断找其他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还债,最终欠下多家公司70多万元。讨债人到过他的寝室,也在教室外面盯过梢。他被逼得没有办法,只能跑回老家躲债。
有一些网贷平台过分宣传和夸大分期产品、现金小额贷款的低门槛、零首付、零利息、免担保等信息“引鱼上钩”。
很多大学生被蒙骗去贷款,最后特别容易出现还不上款的情况。很多大学生认为这是民事纠纷,或者早晚有一天会还上。但实际上,我国正在步入信用社会,如果有一两次信用不良记录,你这一生包括找工作、以后向现实中的银行贷款,都会遭到特别大的阻碍。所以,信用权是比财产权还要高的一种特别值得保护和尊重的权利。
“目前针对大学生的网贷分期平台良莠不齐,一些网贷平台过低的门槛和过炫的营销噱头,可能诱发大学生不切实际的非理性消费。”许多孩子仍处于“啃家长”阶段的大学学子,本身没有固定收入,高消费最终还是需要家长埋单。况且,一旦出现逾期不还的情况,可能会对大学生的个人信用留下不良“案底”。此外,这些小额网贷公司一旦出现变故,大学生的学生证和身份证等隐私信息存在泄露的隐患。
所以小编在这里奉劝各位学生一族,千万不要一时冲动,走上一条不归路!!!一定要理性消费,不要让虚荣心冲昏了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