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财经

贾跃亭的乐视不如养鸡场,后者市值超平安银行,造就43位亿万富翁

时间:2017-09-18 03:44:35 来源:kepu365.cn

本文整理自网络,编辑|郭涤生

一群粤西农民建设的养鸡企业,市值高达2000亿元,超过乐视和平安银行。

贾跃亭的乐视不如养鸡场,后者市值超平安银行,造就43位亿万富翁

2015年11月2日上午,随着钟声响起,温氏股份正式登陆深交所,开盘即暴涨345.8%,市值2005亿元,成为创业版最大市值公司,市值超过了乐视和平安银行,43位持股人身价过亿元。2016年,温氏集团营收近600亿元,净利润117.9亿元。

温氏集团是一家主营禽肉食品的现代化畜牧企业,公司位于偏远的广东省云浮市新兴县,其创始人温北英被誉为“一代鸡王”。

拖着"资本主义尾巴"起家

1955年夏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肇庆师范学院,被分配到四会县教书;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62年回老家新兴簕竹石头冲村务农。

务农期间,温北英决定养鸡。他独自骑单车到20多公里外的天堂圩买回了一批鸡苗,开始其养鸡的千里之行。

养鸡一开始,缺乏饲料,就拿家中的口粮作饲料。没有鱼粉,他一家大小到河涌捞虾和鱼仔来制作养鸡营养补充饲料;没有药物,他到山上采集草药。为了饲养群鸡,温北英还把自己住宅周围的墙壁凿成一个个能让鸡进进出出的小洞,寒冬时节,群鸡与家人围在一起取暖……

正当温北英饲养的第一批肉鸡准备上市时,却遇到了鸡瘟。温北英望着一只只横七竖八倒在地上的病鸡,心情十分沉重。 试养,失败,再试又失败,连续试养了三四批鸡,温北英耗尽了全家所有的积蓄,甚至连家中的口粮也让鸡吃光了。一家大小对着冰冷的灶头和罄空的米缸,一起抱头痛哭。

1978年,温北英的错案得到了纠正,由于他在农村迷恋于养鸡,因此被安排到县食品公司当养鸡技术员。

温北英的第二个儿子温鹏程高中毕业后,承包了簕竹一个农场,并动员其父亲回来一起养鸡。于是,他于1983年辞职,带着一家大小,来到簕竹农场安家落户,继续他的千里养鸡之行。温北英父子联合七户八人(温北英、温鹏程、温木桓、温金长、温湛、梁洪初、严百草、温泽星),每股1000元,共集资8000元,创办起簕竹鸡场(簕竹畜牧联营公司)。

养鸡场投资多,收益迟,风险大。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少人敢冒这样的风险的。他联合的7户成员之中,就有4户意志动摇,抽走了股金,这对温北英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恰在此时,鸡场又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肾变病,令他防不胜防。温北英虽然养鸡技术丰富,但面对这一新的课题,他却束手无策。

在他的养鸡事业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时,他的儿子温鹏程等几经辗转,寻得名师——华南农业大学兽医系禽畜专家岑德光教授前来共同攻关,终于解决了这一新的课题,鸡场又重新萌发了生机和活力。

1994年,温氏集团发展初具规模,成立了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此时,董事长温北英因积劳成疾,与世长辞。其儿子温鹏程继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带领温氏集团迅速崛起。

养殖业的"华为",全员持股

据悉,目前温氏集团注册股东数为6789,温鹏程、严居然等45名自然人拥有该集团约49.677%权益。他们持股比例在0.048%-3.287%间,按发行价16.3元/股算,也就是说在这45人中除了最后两个股东外,其他43位股东预计将拥有1.7亿-17.1亿元的个人财富。

除了45位基本为温氏集团效力超过20年的创业元老级外,其他年限稍短的员工也获得了相应的资产收获。"目前个人帐面上超过10万股,要是早几年来,现在都可以选择退休了。"一位为温氏工作了10年的员工向南方农村报记者透露,预计公司上市后将持有价值163万元的股票,几乎是一般职场白领10-15年的劳务工资。

轻资产运作,核心模式:"公司+农户"

在温氏公司,你看不到规模宏大的养鸡场面,他们采用的是"公司+农户"的轻资产运作模式。

温氏"公司+农户"的合作政策是:农户建好鸡(猪)舍,缴纳一定的合作互助金,领取鸡苗、药物、饲料进行肉鸡饲养。公司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设立一个服务中心,为每20-30个养鸡户安排一个联络员(养户管理员),为农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最后由公司负责收购。

"在这种模式之下,如何建立利益共同体,如何平衡自己与上下游之间的关系,都是一道严肃的考题。"温氏集团副总裁黄松德介绍说,集团要平衡的利益主体首先是农户。

温氏长期坚持"五五分成"的利益分配机制,将利润与农户进行 "五五分成"的第一次分配机制,即使在遭受禽流感的情况下,公司也依然顶着每天亏损五六百万元的压力,保证养殖户每只质量合格的鸡有1元钱的利润。同时,公司还建立了二次分配机制,即在年终结算时,如果农户的年平均收益低于平均利润水平,公司将以补贴形式返回农户。

全产业链布局,降低成本

温氏通过把养殖业的各个环节做强做大,在种苗、饲料、药物、技术、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形成一条完善的产业链,再加上公司的技术优势、规模优势,于是公司便有了多个的利润来源,即使在生产环节向农民多让一点利润,公司依然可以保持一定的利润空间。

在"公司+农户"的模式下,温氏生产的饲料、动物保健品等产品绝大部分为自产自销、直接面对与温氏合作的农户,使公司肉鸡、肉猪生产的综合成本整体要低于社会平均成本。

通过发挥集团公司的规模优势,在大宗饲料原料玉米、豆粕等的采购上,公司既可实现招标采购,也可发挥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功能,锁定阶段性的原料成本,大大节省了采购成本。

通过发挥公司的科研优势,温氏培育的短脚黄鸡由于卖相较好,在消耗同样饲料的情况下,每只可以比别的品种多卖一块钱。

正是通过做强做大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发挥一系列的优势,使温氏节约了大量的中间费用,综合管理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始终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

技术养鸡,每年4%的销售收入投入科研

从1997年开始,温氏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提取2%作为科研经费。2006年,集团用于研究开发、技术改造及技术进步的经费更是达到3.2亿元,均超过销售收入的4%,近年来,公司年均研发投入均在2亿左右。

2004 年,集团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于2008年成立温氏集团研究院,标志着企业的科技力量、科研水平及科技创新能力已经达到了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平。

截至2017年4月,温氏股份已形成一支由66名博士、473名硕士和50多位外聘专家顾问组成的科技人才队伍。

如果您想看到更多有趣的创业故事,欢迎关注“广东创业100人”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 ©2015-2017 科普365 京ICP备10002591号-6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