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年评为山东首富,营收总额3732亿元,万达都不是他的对手!
在“2017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华为控股有限公司和苏宁控股集团分别以营收总额5215.74亿元、4129.50亿元夺得前两名。而夺得第三宝座席位的不是马云的阿里巴巴,不是王健林的万达,而是张士平的魏桥集团,它以3731.83亿元的营收总额夺得第三。
1946年出生的张士平如今已达古稀之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曾连续两年被胡润富豪榜评为“山东首富”,2013年就以300亿身家在中国富豪榜中排行第十。他创办的山东魏桥纺织集团是全球棉纺织企业巨头,被誉为是“中国纺织业的巨人”。他还自办发电厂、自建电网,为旗下企业和周围供电且其电价比我国电网低三成以上。不仅如此,魏桥集团还是全球铝生产商巨头。如此强悍且冲击力强大的企业,它背后又有一位怎样的老板呢?
张士平的前半生
1946年,张士平出生在山东省邹平县一个叫做魏桥镇的偏远乡村里,父母都是穷苦的普通农民。据张士平回忆,他儿时的记忆就是饿肚子。他是家里的长子,初中之后便辍学打工,赚钱养家。
1968 年,22 岁的张士平被下放至山东德州庆云县劳动改造。此时正值文革初期,车间里的许多老师傅都遭到了批斗迫害,张士平为他们抱打不平,因此受了严重的处分。那段时间,他吃遍了人间疾苦。
文革结束后,他开始在邹平县第五油棉厂工作。1981 年张士平因为“能吃苦、尤勤劳”被提拔为厂长,而在此之前,他度过了十几年推车工、扛棉工的平淡岁月。在纺织厂期间,他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还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管理制度,为他今后的创业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创办棉纺织厂,成为世界纺织巨头
改革开放的政策颁布以后,他靠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嗅到了时代更迭的气息,他很早就预测到了到了市场经济的繁荣昌盛。
他主动出击,创办了一家纺织工厂,1984年企业利润就跃居我国棉麻行业之首。1986年,张士平成立了一个毛巾厂,当年就实现了25万元的利润。1989年,他又利用企业的600万元积累,共筹集1000多万元,建成了1.6万纱锭的纺纱厂;不久,又筹资6000万元建成3万多枚纱锭的棉纺厂和336台织机的织布厂。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到2004年集团销售收入已达231.25亿元,一跃成为全球棉纺企业巨头。
自办电铝厂,成为世界铝业巨头
随着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要降低成本。为此,张士平筹备自建电厂、铝厂。2001 年,张士平的首条25 万吨电解铝生产线投产。经过多年的发展完善,如今,在魏桥的邹平生产场地,除了大量纺织厂,还分布着魏桥6个电厂、6个氧化铝厂、2个电解铝厂。魏桥打造了“纺织-染整-服装”这一完整的棉纺产业链;而近10年,其又在邹平、滨州等地打造出了一个日趋完整的“热电-金属冶炼-铝产品深加工”的铝电产业链。其600千安的电解槽是世界上一条成功运行的电解铝生产线,这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耗电量。
家族式人才管理到底何去何从?
在管理方面,魏桥集团采取家族式管理。家族的其他成员都在公司身居要职且拥有一定的公司股权。张士平的儿子张波是魏桥集团旗下中国宏桥集团的的董事长,独挑铝业大梁;女儿张红霞是纺织公司的董事长,二女儿张艳红担任魏桥科技工业园的总经理;弟弟张士军是魏桥集团的总经理。
家族式管理一般很容易让人诟病,员工也时常会吐槽姻亲关系。如果公司的股份全部掌握在老板及其家族的手中,那么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和执行者往往不会一条心,公司盈利只有老板一人沸腾。将股权奖励给公司核心高管就只有老板和核心高管在沸腾,执行者不努力执行,企业照样不给力。只有将激励体系系统化,结合企业各层级员工的内在需求,打造企业全员动力机制,才能让公司高层经营用心,中层管理精心,基层工作用心,公司全体员工都沸腾,公司才可以蒸蒸日上。怎样将公司的股权激励制度系统化?加小编mayi6619小编会给您耐心讲解,同时发送员工动力系统工具包(合伙人协议、股东权利激励协议、公司股权结构设计等)。
魏桥能够达到今天这样如日中天的地位,是张士平无数血汗搭建起来的!如今71岁的张士平仍然像一名战士在战斗!他戎马一生,曾经与市场较量、跟对手过招、与体制博弈,如今他还要与自己的年龄赛跑!烈士暮年,壮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