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个中药保密配方,去年卖了224亿元
贵州有茅台,云南有白药,这是西南地区最享有盛誉的两家传统品牌上市公司。
不过,和茅台的国酒地位不同,白药虽然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品种,也算是中药里的豪门之一,但长期以来,在市场层面却是寂寂无闻,只是在最近的十几年里,才忽然崛起。
改变这一切的人,叫王明辉,1999年上任白药总经理。
在他手中,先后推出了三款明星产品,云南白药气雾剂、创可贴、白药牙膏。
最开始的时候,白药的产品形式非常简陋,只有一些散剂,使用起来体验很差,于是越卖越少。王明辉上任之后,就对产品包装进行了改良,开发出气雾剂产品,喷一喷就起效。
解决了体验问题,然后就是大规模的市场推广,找运动员代言,在央视打广告,业绩立马开始好转,至今,这已是一款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大单品。
2001年,王明辉将目光瞄向了创可贴市场。
他和德国拜尔斯多夫进行技术合作,搞出了自己的创可贴产品,然后开始推广了。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广告案例,针对邦迪的定位于“防水”的广告,白药的广告语是这样的——“云南白药创可贴,有药好得更快些” !
没错,白药创可贴可以“止血见效更快”,止血的概念移植到创可贴领域,让白药一炮而红,迅速分割掉了邦迪不含药物成分的半壁市场蛋糕。
2001年,云南白药创可贴在北京市场试销,当年实现营收3000万。第二年,营收达到9600万元。到2007年接近2 亿,云南白药创可贴以40%的市场份额力压强生公司的邦迪(份额为30%),重新成为中国伤科止血市场中的王者。
2004年,王明辉进一步向大健康领域进军,这一次的目标是牙膏。
牙膏市场是一个品牌壁垒极强的行业,高露洁、黑人、佳洁士三大外资巨头陈兵鏖战,本土品牌节节败退。
白药将他“止血”的概念再次引入牙膏,针对牙龈出血、肿痛、口腔溃疡等问题,进行广泛的品牌传播,很快就收到了奇效。
2005年,白药牙膏在北京等地试销,当年取得营收8000万;2010年突破10亿大关;2012年攀升至17亿元。2014年超过25亿元。 2013年国内牙膏市场,分别为佳洁士、黑人、云南白药、高露洁。
白药成功的占据了第三名,尤其不容易的是,和市场上国产牙膏定位于低端市场不同,白药牙膏的定价在20元左右,比外资品牌更贵,占据的是高端市场!
通过其崛起的历史,我们得到一个结论——
白药的成功,关键是产品创新和品牌定位的成功,围绕着“止血”概念的历史底蕴,不断延伸出适合其应用的下游产品,白药气雾剂、白药创可贴、白药牙膏,都是如此。
但是,作为一家上市公司,白药需要不断推出新产品,获得新的增长点,于是一批奇葩产品相继出炉了……
养元青洗发水、日子卫生巾、沐浴露、妇炎康片、螺旋藻片、红瑞徕茶……
大健康产品成了白药的主要发力点,但是以上这些,跟“止血”有什么关系吗?头发需要止血吗?月经来了是止血能够解决的吗?螺旋藻、茶叶是什么鬼?
越来越盲目的产品开发,逐渐模糊了“止血”的形象,让其新品不但没有获得同样的成功,还侵蚀掉了自身的品牌口碑。
这就是为什么,白药的业绩增速近年已逐渐放缓的原因,从数年前20%以上的复合年增速,下降到了2016年的个位数。
不过,在业绩渐渐变得平庸的大背景下,2016年的一件事,让白药再次站到了A股的风口浪尖。
这便是云南白药轰轰烈烈的“国企混改”预期,故事炒作了一年,股价也从低位的53元涨到了近期的96元,一年翻了一倍。
故事是这样的:
2017年5月,云南白药发布公告称,新华都出资254亿元,获得让出的50%国有股,此后云南省国资委和新华都分别持有白药控股50%的股权。
同时召开董事会,新华都集团董事总裁陈春花入选董事,紫金矿业前总裁王建华担任集团董事长,云南白药董事长王明辉出任总经理。这次董事会选举后,白药控股高管都不再保留省属国企领导身份和职级待遇,而按市场化方式选聘,成为职业经理人。
一个月后,云南白药再发公告,拟通过增资方式引入江苏鱼跃为新股东,新股权结构为:云南省国资委、新华都及江苏鱼跃,分别持有其45%、45%、10%的股权。
混改尘埃落定,民营股东成为了白药的大老板,市场活力无疑将得到充分的激发。
这是投资者蜂拥进场的主要逻辑,但问题是,企业的经营需要靠人,靠科学的战略,新华都是搞房地产和百货商场出身的,鱼跃医疗也是个热衷于多元化的顽主,他们在白药的经营上可以给到的支持似乎并不多。
王明辉已经老了,盲目多元化的后果也已经显露,白药仅仅依靠“混改”打鸡血就能实现大增长吗?
没有那么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