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你贫富的定律,认真看完你会感谢我!
在中国贫穷的人大约占到7成,中产的人约占到2成,而真正意义上的富人仅有1成,贫富差距为什么如此之大?富人和穷人到底本质的区别在哪里?你觉得自己是一个贫穷的人么?如果是,那么你是否考虑过改变自己的现状,开始不断积累自己的财富。读读下面这些关于财富的哲学,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
这里先举个例子:一个人花了100元从批发市场购入了100双袜子,拿到地摊上每双卖2元钱,最后一共获得了200元。而另外一个人很穷,每个月政府给100元的生活补助,全部用来购买了生活的必需品。同样都是100元,前一个100元通过经营本金翻倍了。而后一个100元在他本身的价值上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只不过是一笔最基本的生活费用而已。这里不难看出贫穷者的问题在于,他所拥有的财产很难由生活费用转变成资本费用,更缺乏资本意识和经营资本的经验和技巧,所以他有可能会一直穷下去。渴望才是人生最大的动力,也只有面对财富充满着无穷的渴望,同时在投资的过程中享受到赚钱乐趣的人,才有可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而获得自己的“资本”,不仅如此还要不断的积累自己的资本意识与经营资本的经验和技巧,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其实,贫穷者如果想要变成富人,最大的困难就是最开始起步的几年。所谓“万事开头难”,因为在最初级的阶段每个人都像是一张白纸,只有不断的去往上写东西,不断的充实自己,慢慢的“这张纸”才会变的饱满,在财智学中有一则财富定律:对于白手起家的人来说,假如赚取人生第一个100万花费了10年的时间,那么,从资产100万到1000万元的过渡,也许只需要5年就能够完成,然后从资产1000万到1亿元,也许只需要3年世家就够了。这一财富定律可以体现出这个社会“越有钱的越有钱,越没钱的越没钱”因为对于成功者来说已经具备丰富的经验在加上足够的启动资金,这就像正常人骑单车,刚起步的时候很费力,但当你速度起来的时候,便不在像当初刚起步那样费力了,后面只要稍稍的用点力速度会越来越快。创业刚开头的5年可能是最艰苦难熬的日子,但是等你“羽翼”慢慢变得丰满起来的时候,接下来你会从中间得到越来越多的乐趣,并且会感觉越来越容易。而话说回来贫穷者不仅仅缺乏的是资本,更大的问题是缺乏资本意识,缺乏经营资本的经验和技巧。如果贫穷者所拥有的钱财不能够变成资本,也许就会一直穷下去。
其实人与人之间在智力上除了及其少的一部分天资或智商极高的人以外,大多数人是差不了太多的,一件事A可以做,同样的B也可以完成。但是真正的区别在于输出的效果,往往是一些细微的东西决定着事情完成的质量。在一个公司里可能会有恃才傲物的员工得不到老总的赏识,但有可能他只是简单的把原因归结为自己不会溜须拍马,不会讲奉承的话语,但是细着分析其实不然,不过肯定一点的是谁都或多或少愿意听好听的,不喜欢不尊重自己的人,但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老总能看出你身上所存在的价值,价值决定着态度。同样的例子,你开一个小店需要去办理营业执照,刚去办理就因为一些小事和办证的人吵得不可开交,可以肯定,你开的那个小店可能会永远是个小店而已,想要做大很难,这样的心态,别说投资,日常的理财有可能都做不好。
很多投资说到底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赌博,赌注是你的本金,赌的其实就是将来的收益大于现在的本金还是小于现在的本金。投资是件风险极大的事,钱一旦投入了,后面的事情都不由我们去控制。真正的富有者都必须具备的两个心理—抗压心和平常心。而贫穷者说白了是个弱势群体,他们从来没把握过局势,一直在被支配,很多时候甚至连自己都不能够去支配自己,更不要说去影响别人。贫穷者投资,缺的不仅仅是钱,而是行动的勇气、思想的智慧与财商的动机。但是贫穷者就没有宝贵的资源么?答案是否定的,贫穷者也有跟富人一样的大脑,只不过区别在于运用的方法不一样而已。
有人说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其实我们的这个时代,思想不仅仅是精神的财富,也可以成为有形的物质财富。一个思想可以催生出一个产业,也可能让一种经营活动产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差别不是高矮胖瘦,而本质的区别是是装着经营的知识、理财的性格与资本的思想的大脑。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看他取得什么”。相比之下,真正意义的按劳分配并不是指的按照你的劳动量来分配,而是指按照你生产出的价值来衡量。只要你愿意,你的劳动能力越强,创造的价值越多,就越可能获得的越多。很多人都没弄懂,认为自己干得多就应该拿的多,但其实不然,多劳多得的根本目标是是“质”而不是“量”,贫穷者最根本的投资是对自身能力的投资。一说到资本家,贫穷者就联想到那些课本上所说的剥削工人剩余劳动价值的人,心中自然而然的就有种抵触的情绪。实际上,只要你愿意,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资本家,资本市场是向每一个人开放的,其中也包含你的一份。
下面说说学历这个东西,对于很多贫穷者来说,在他们
的概念里认为命运都是和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的,不仅自己如此认为还会灌输到下一代头脑里,如果不好好学习未来不会有出息。但我个人认为学历无非只是一张学费单而已,学校里学到的只不过是一些综合性的基础知识,学校只会教你知识,而社会则会教你运用知识,只有能经历了社会大浪淘沙过后能站住的人才是真是有价值的,所以人一辈子永远不要忘记要学习,当然学习的面很广泛,不仅局限于跟自己所处行业相关的。
关于资本的故事每个人都听过不少。比如说前阵子新闻里说的有个美国老太太,年轻的时候买了100股可口可乐的股票,结果一压就是几十年,等到拿出来的时候才知道自己不知不觉的已经成了千万富翁;除此之外还有个中国的老太太,放了10年深发展的原始股,也成为了超级富婆。故事的主角都是一样的,最后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富豪。从理论上讲,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的投资都是相当成功的,但对于更多的人而言,也不过是茶余饭后的一则小故事罢了,没有什么推广的价值。因为两个老太太能成为富豪并不是多么会分析,也不是有什么坚定的信心,而是什么都不懂,忘到脑后了,所有的可以都归结于运气的因素。说到这,贫穷者喜欢把很多事情都归于运气,因为只有运气是最好的借口,可以为自己的贫穷开拖。在如今的商品经济时代,人人都可能会有运气,但是抱着不劳而获的想法去做事是无耻的,即便有所收获也不会长久。一个人之所以能够获得薪酬,是因为他为社会生产做出了价值,社会才会给他回报。
下面我们在说个故事,阿基米德与国王下棋,国王输了,国王问阿基米德要什么奖赏?阿基米德对国王说:“我只要在棋盘上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二粒,第三格放4粒……每一次都是前一次的2倍,直至把国际象棋的64个格子放满。”国王以为要不了多少,随口就答应了,结果没到一半的时候就开始用小车了,没几次多久开始用大车了,到最后发现这个国家粮仓里的所有的粮食加起来都不够用,国王终于发现,他上当了,因为他如果兑现诺言就会变成一粒米都没有的穷者,所以不要小看一个不起眼的事物,一旦以几何倍数增长,最后的结果都将会是惊人的。贫穷者的发展很难,起步也难,坚持更难。就那么几粒米,你自己都没了胃口。可是一件事的成功与否,往往就在于下一步。当事业的基数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时候只需要跳一下格子,你就大功告成了。这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只是铺垫,没有第一粒米,也就没有后面的小车大车,这个过程是极度漫长的,也是极度艰难的。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有知识的人也很多,但真正能发财的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要把知识变成资本,只有和资本联手才能够成功。
富人靠资本生钱,贫穷者靠知本致富。以知本作为资本,赤手空拳来打天下,可能是现代贫穷者们的最后同时也是最辉煌的梦想。但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很难有俯瞰的眼光和轩昂的气度,归根到底贫穷者内心最缺乏的其实就是这种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