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开始“山寨”中国!这是中国创新力量的崛起
过去,中国的“山寨”产品常遭人诟病,“山寨中国”的帽子更是让国人自卑不已。如今,中国的创新力量正给予这个词汇新的内涵。
9月19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文章——《中美创新对比:如今谁在山寨谁?》,文章指出,“中国正逐渐甩掉全世界最大科技山寨国的名声,很多中国公司在全新的服务和商业模式上已一马当先”。
比如,在线上约会应用Tinder出现前,中国就已有一款名叫陌陌的手机应用;在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开始谈论用无人机送货前,中国的顺丰已经在内测无人机配送服务……
中国创新弯道超车,美国开始“山寨中国”。科技调研公司Stratechery的创始人本·汤普森指出:“坦白讲,中国抄袭美国这种说法好多年前就过时了,在移动领域事实恰恰相反,美国常常抄袭中国。”
中新社发 余瑞冬 摄
被“山寨”的中国创意
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的共享单车,引领了无桩单车模式。这些共享单车在走向海外的同时,也让外国使用者体验到用手机解锁、随骑随放的便捷。
今年3月,美国的街头出现了被称为“山寨版摩拜”的LimeBike无桩自行车,其车身为绿色,安装了GPS系统,用户通过扫码取车,半小时收费1美元。
早前,美国的共享单车都是“有桩单车”,不仅建设成本高昂,使用起来也很不方便。共享单车的出现,则可以有效改善这一局面。
不过,9月20日,摩拜单车宣布登陆美国首都华盛顿,一个月前,OFO小黄车已进军美国的西雅图。这意味着,美国本土诞生的像LimeBike一样的共享单车,面临着摩拜单车、OFO小黄车的竞争挑战。
共享单车的发展,离不开二维码扫一扫技术,这是中国领先世界科技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打破了美国长期以来的互联网垄断地位。
如今,美国很多应用也采用了这一技术。比如,Snapchat允许用户通过扫描其他人的二维码来关注对方,并利用二维码为用户访问网站提供便利;Facebook试推出“奖励”二维码,用户在特定商店出示这种二维码可获得折扣。
中新社发 安东 摄
9月5日,拥有中国、日本、美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全球二维码扫一扫发明专利技术的发码行公司在上海总部举行了美国与台湾地区的专利授权签约仪式。
据悉,此次美国与台湾地区的二维码扫一扫专利独家授权费用约7亿元人民币,且发码行同时享有美国公司、台湾公司被授权方20%股权。
当然,美国“山寨”的中国创意远不止这些。在社交媒体、零售业等方面,也可以发现中国的“痕迹”。
值得一提的是,据《华尔街日报》报道,iPhone 6和iPhone 6s设计中有27处涉嫌侵犯了中国公司佰利专利,苹果公司惨遭败诉。这还不是苹果在中国打的第一次“败仗”,此前,苹果公司在iPad商标案中败诉给深圳唯冠公司,随后用6000万美元达成和解。
从模仿到创新引领
19世纪末,美国依靠模仿英国的先进经验晋升为全球第一经济体。“二战”之后,日本通过快速学习欧美发达国家的成就和经验,创造了经济奇迹。
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也通过模仿或跟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迅速成长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不过,当前的中国已经从模仿者转变为创新者。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6》显示,中国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活跃度逐步提高,超过40%的受访企业有创新活动。
报告还指出,企业在专利创造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创新领军企业不断成长。在投入方面,中国企业研究人员占全部研究人员比重达到62%,处于较高水平;中国2014年有效专利数量的世界占比达12%,与美国、日本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此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发布的“2017年全球创新指数”也显示,中国在创新质量上再进一步,连续5年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创新排行的“领头羊”。
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
中国何以成为科技创新的领袖?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9月12日报道,中国技术的发展得益于三个主要因素:首先,经济增长推动着互联网企业的扩大;其次,劳动力市场的强劲人才供应也帮助了国家的技术行业;第三,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可忽视。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优质”产品或者服务,而不是追求“性价比”的需求和动力,也在加速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走向新模式。
据德媒报道,华为正是中国企业中颇具创新力的一个典范。华为品牌已经成功打入欧洲市场,其合理的价格、出色的做工和产品质量,使其受到越来越多欧洲消费者的青睐,也使中国产品在国外消费者心中不再仅仅是“低价”的代名词。
来自:国是直通车(WednesdayNews)
作者:孙秋霞
编辑:张文娇 许桂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