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网

苗族:养生注重“药食同源”

发布时间:2023-03-30 13:43:13 来源:科普时报 责任编辑:caobo


【资料图】

“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早在唐朝的《黄帝内经太素》,就反映出“药食同源”思想。食物即药物,这在苗族饮食生活和医药活动中有着充分体现,且很有讲究。

主食。苗族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以糯米为贵。糯米黏性强、口感好、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糯米饭还是丰收和吉祥的象征。小麦、荞麦、玉米、土豆也是餐桌上常见的主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拒绝片面追求精米细面。曾有苗医从古人造字的角度,撰文阐述全谷物能提供更多营养成分。比如,米+白=粕,米+康=糠,这“米之所加”似乎在告诉人们:白米是“糟粕”,糠米才是“健康的米”。苗族对主食的讲究,有助于人们走出“少吃饭,多吃菜”的误区,做到健康饮食以“主食为主,副食为辅”。

蔬菜。在苗族聚居区,蔬菜“四季不断青”。白菜、萝卜、南瓜、苦瓜、冬瓜、茭瓜等应有尽有,烹调方法多种多样。苗族人家不可或缺又特别讲究的是蘸水,即精选调味料合理搭配调成的酱汁,又称调味汁,有“万能蘸水”之誉。有了蘸水,那些工序繁杂的煎炒烹炸似乎都是多余,苗家厨房里的很多蔬菜只需用白水一煮,便可端上餐桌,蘸上蘸水,随蘸随吃。爽口,开胃,摄入的蔬菜尽可能不流失营养。

肉食。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西江千户苗寨,有个传承千年的苗寨长桌宴,通常用于接亲嫁女、满月酒、村寨联谊等宴饮活动,是苗族宴席的最高形式与隆重礼仪。餐桌上少不了苗王鱼、白切鸡等各种肉类佳肴,好似在述说“无肉不欢”,又像是在宣扬苗族“荤素搭配,食全十美”的饮食观。

饮料。“喝出健康”是苗族人家对饮茶、饮酒的讲究。茶,《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遍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可见,茶也是护佑人们健康的药。比如,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的红茶、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的油茶、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万花茶。酒,被誉为“百药之长”。苗族酿酒历史悠久,酿酒工艺完整,品质优良的甜米酒、窖酒(白酒)、咂酒(水酒)等酒类饮料,具有行药势、通血脉、散湿气等功效,成为苗族健康饮食的一部分。

苗族是一个特别讲究食药保健康和富有传统伦理道德的古老民族。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我国苗族人口为11067929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谈吃论喝的人们说到苗族时,常把苗族饮食、苗族医药学、苗族伦理学联系起来。

著名藏医、北京藏医院院长仲格嘉说,他在担任《中国民族医药思想研究》编委会副主任时,对苗族医药有了进一步了解,也对苗族医药与苗族饮食有了更深的理解:“苗药被归纳为14种气味,不同气味的药物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比如,酸的止泻甜的补,苦的退火辣的退气,麻的止痛咸的赶表,臭的败毒香的健胃。”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我国民族伦理学学科开创人熊坤新在《民族伦理学》中写道:在苗族人看来,鸡鸭是招待客人的佳肴,而鸡心、鸭心又是佳肴中最珍贵的。苗族有一种“分鸡心、鸭心”的礼节。把鸡心、鸭心给你,是代表在座的人以至于整个村寨的人把“心”交给你。同样,大家也期待着你把“心”交给他们,以便心心相印、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工作。

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紧张和压力,苗族“药食同源”的养生观,值得倡导和借鉴。

(作者系中国药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食品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