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网

请留步,都市里有你温暖的家

发布时间:2023-05-19 09:32:53 来源:科普时报 责任编辑:caobo

科普时报记者 胡利娟


(资料图)

昆虫旅馆。雷茵茹 摄

本杰士堆。雷茵茹 摄

枯枝堆成堆,倒木垒成垛,树杈挂上鸟窝,灌丛里安放巢穴,草地边开辟小水塘,因为这些都能为动物提供生活所需要的特定环境…… 5月22日,在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科普时报记者走进北京市中关村森林公园,亲身感受到高温炙烤中这里却很凉爽。置身郁郁葱葱的树林中,只听鸟鸣此起彼伏;漫步林中绿道,沿途不仅有花草灌木,还有季节性湿地。

“这个公园可不一般,它叫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家住附近、每天都来遛弯的赵阿姨乐呵呵地说,公园除了空气清新,还能从林荫道路两边设置的科普宣教展板上,了解到一些生物多样性和动植物的小知识。

相比北京大大小小的公园,隐藏在平原生态林中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因其位置隐蔽,公众并不熟知。那么,为什么要建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它与公园有何不同?

增加保育设施,营造动物安居环境

“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不等同于公园,它有可能在公园中,只是公园的一部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崔丽娟告诉记者,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是在城市绿地、郊野公园、附属绿地等人工营造环境或自然生境中,划定的用于维持或提升生物多样性的区域,为的是减少人为干扰,让小动物们在此定居,甚至繁衍生息,守候的“客人”不仅是鸟儿、刺猬、松鼠,还有蚯蚓、甲虫、蜘蛛等。与我国现有的国家公园、保护区、自然公园等保护形式相比,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属于自然保护地以外、基于区域的一种保护措施。

2022年,受北京市海淀区园林绿化局委托,崔丽娟带领研究团队承担了“海淀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示范点建设项目”。项目在林区、社区、校区、园区等不同类型区域,筛选出6个示范点,编制管理计划,开展生境营造、保育设施、宣教驿站等示范建设。

崔丽娟称,由于每一种动物都有特定的栖息需求,他们在深入研究植物抚育要求和动物生活习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微生境的营建和恢复,并添加适当的保育设施,实现保育小区范围内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或提升。

应有尽有,食物丰富“住宅”舒适

“老师,什么是本杰士堆?”“森林也有朋友圈吗?”“谁是土壤之下隐秘的工作者?”……一场场关于学习、认识和守护生物多样性的森林亲子小课堂,不定期地在中关村森林公园开讲。

作为海淀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首批示范点之一的中关村森林公园,位于海淀北部唐家岭村,是2013年平原地区造林工程的重点建设区域,现为中关村地区最大的森林绿地。中关村森林公园的赵思怡告诉记者,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的建设,让这里的草本植物和灌丛更为丰富,森林的结构更为合理。

在这片花园一样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里,确实藏着不少特异。其中,斜方格围栏内、酷似柴火垛的一个“小窝”,放置在绿草丛中格外显眼。其占地约两三平方米,错落有致的枯树枝堆成一堆。

“这个有趣的设施名为‘本杰士堆’,先挖0.5—1米深的土坑,于底部覆盖上掺有乡土植物种子的表层土壤,用砾石、树枝、树叶等分层堆建,并在外围种植蔷薇等多刺植物、蔓生植物,作为天然的保护屏障,能为各类小型动物提供隐蔽场所的复合微生境。”研究团队中的郭子良介绍说,本杰士堆能够为小型兽类、爬行动物和土壤动物等提供隐蔽的休息场所。

记者了解到,本杰士堆还有一个巧妙之处在于,它里面留有大小不一的空间,等来年春季植物种子生根发芽后,到此安家的一些小动物就能“足不出户”享用美味大餐。

继续往前走,不远处是一座精致的“旅馆”。记者走近细看,尖尖的屋顶,放置在长方形的小木箱上,箱体内各种不规则隔间里,填充着大小不一的空心木筒,有些“房间”里还铺着一层木屑,为草蛉、步甲、蚂蚁等不同类型的昆虫提供不一样的服务。

另外,还针对不同的鸟类建有不同形状和材质的人工鸟巢,悬挂在阔叶树的背风向阳处,以吸引鸟儿留下来安家。

科普形式多样,新理念深入人心

“截至目前,我们已建成6个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除了中关村森林公园,还有北京一零一中学、中央党校、影湖楼公园、锦秋家园小区、中关村软件园。”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的闫亮亮介绍,每个案例点的保育措施都不相同,还分别建设了主题各异、形式各样的宣教驿站。比如,中央党校的“飞羽掠影”,影湖楼公园的“游禽乐园”,中关村森林公园的“多样生境”,北京一零一中学的“记录我眼中的生物多样性”等,公众可在此看到北京观鸟月历、湿地生物链、森林朋友圈等生动有趣的科普展牌。

“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向公众推广介绍生物多样性相关的科学知识,普及推广生物多样性保育理念和技能。”闫亮亮透露,今年海淀区还将建设5个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

海淀区示范点不仅为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提供了一个可参照的范本,还在此基础上发布了北京市地方标准《生态保育小区建设指南》,为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将建600处生态保育小区,每年将建设120处。随着科学保育理念的持续推广,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有望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和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名片。

标签:

上一篇:北方工业大学举办“北方·扬帆”科技创新暨科研成果转化大会
下一篇:最后一页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