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网

两慢三不急 让老年人远离跌倒

发布时间:2023-08-04 12:57:31 来源:科普时报 责任编辑:caobo

今年78岁的姚大爷身体一向健康,每天都坚持走路锻炼。可自从3个月前不小心摔了一跤后,姚大爷感觉身体是一天不如一天了。


(资料图)

调查表明,我国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在15%左右。全球范围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每年约有28%—35%的人跌倒,7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每年约有32%—42%的人跌倒,因跌倒致伤者高达52.6%。

35%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无法恢复行走

中华护理学会委员、黑龙江省老年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宋鑫指出,老年人跌倒后可造成软组织损伤,关节扭伤、脱位,骨折,颅脑和多器官损伤等,目前已成为老年人疼痛、残疾、丧失独立性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

统计显示,约95%的老年髋部骨折是由跌倒所致。在遭遇髋部骨折后,35%的高龄患者无法恢复独立行走,25%的人需要长期家庭护理,骨折后6个月死亡率达10%—20%,一年后死亡率高达20%—30%。在长时间的卧床治疗、休养中,老年人更易引发肌肉废用性萎缩,关节挛缩、粘连和骨质疏松,甚至还会导致褥疮、坠积性肺炎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

老年人为何容易跌倒呢?宋鑫说,首先,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协调、平衡、前庭感觉等能力都在不同程度地“滑坡”,遇到紧急情况,比如路面结冰湿滑,身体反应不及时,就很容易摔倒;其次,老年人骨骼肌力量减弱,下肢关节欠灵活;再次,老年人服用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的药物时,容易诱发低血糖、低血压,因头晕导致摔跤。此外,老年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也容易摔跤。

跌倒后需要先进行自我评估

老年人跌倒后,切勿惊慌,要保持沉着冷静,积极自救。“跌倒的老年人首先要自我评估,如有胸痛、呼吸困难、严重出血、浑身湿冷、伤及头部、肢体麻木无力,以及损伤部位疼痛等原因不能自行移动时,要在跌倒的位置尽量保持舒适的体位,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等待路人经过时求救,不可擅自起身或大幅度移动身体。”宋鑫强调。

经自我评估不存在上述情况的,且受伤部位没有严重疼痛者,可以寻求他人帮助或自行尝试起身,但要缓慢分步进行。跌倒时若是背部着地,应先弯曲双腿,手脚并用,逐渐转为俯卧,再转为跪姿,以稳定的物体为支撑慢起身。在重新站起过程中,如果感觉明显疼痛或不适,不要强行起来,需尽快向他人求助或等待救援。

宋鑫建议,对跌倒受伤的老年人给予必要的现场紧急处置后,要依据伤情尽快送往就近医疗机构。有的老年人跌倒后表面看不出明显症状,但过后则可能表现出筋腱离断、内脏破裂等问题,需要详细排查。同时,如果是低血糖、脑卒中、心脏病、癫痫、中暑等疾病所致的跌倒,还需要从源头上进行诊治。

要做到“两慢三不急三个半分钟”

宋鑫认为,老年人的平衡能力、肌肉力量、反应速度每况愈下,科学选择适合自身的运动尤为重要。在运动时,要遵循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运动中要做到先热身、后放松,当感觉身体不适时,应及时休息。

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尽可能选择大小合适、松紧适度的衣物,裤腿长度达到脚踝为宜;少穿或不穿弹力裤,以减少对下肢血液循环的干扰;出门时尽量穿低跟、合脚、带有防滑功能的鞋子。同时要养成“两慢、三不急、三个半分钟”的好习惯。“两慢”即慢转身、慢转头;“三不急”即不着急接电话、不着急过马路、不着急赶公交车;“三个半分钟”即睡醒后躺在床上半分钟,下床前在床上坐半分钟,两腿垂下在床沿上等半分钟,之后离床活动才能“站得稳,走得远”。

不仅如此,老年人出行时应尽可能慢走,不宜携带沉重物品;上下楼梯、如厕时,要抓紧扶手或扶住墙壁,以免踏空或滑倒;尽量不在下雪天、下雨天、浓雾天外出或在无人的区域独自活动。

需要提醒的是,居家环境中老年人跌倒的隐患较多,比如卫生间、浴室、厨房、门厅等地方容易积水,造成地面湿滑;地垫或地毯不固定,经常隆起或移位;楼梯坡度过陡或台阶过高、过窄、破损;家里杂物随意堆放等。对此,宋鑫建议,在老年人居住场所,要进行适当、合理的适老化升级改造,铺设防滑材质的地板,调整室内灯光,并在淋浴间、坐便器、楼梯、床铺、沙发等区域装上扶手或支撑物。同时,行动不便或有视听及其他感知障碍的老年人,应主动选择使用拐杖和其他助行工具,以及助视器、助听器或其他补偿设备。

标签:

上一篇: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稳步推进
下一篇:最后一页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