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网

“2022首都科普好书”新视听创意工作坊暨创作者座谈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3-03-04 14:56:21 来源:新浪网 责任编辑:caobo

3月3日下午,“2022首都科普好书”新视听创意工作坊暨创作者座谈会在北京广播电视台会议室举办,并正式发布“首都科普好书”推广资源包。活动当天,《冰洲上的游戏》《中国抗生素纪事》《植物塑造的人类史》《中国儿童太空百科全书》《物理君大冒险》等优秀视频在座谈会上重点播放展示。

“2022首都科普好书”新视听创意工作坊暨创作者座谈会现场。活动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北京科普发展与研究中心、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科学技术普及创作协会承办(主办方供图)。

未来的科普视频不能仅仅限于知识的层面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科普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新视听”强调以新鲜有趣的形态呈现视听产物,是更加形象、令人亲近的媒介方式,提升了大众的阅读和观看兴趣。自2022年10月活动启动,北京市科协联合北京广播电视台、知乎、当当网、抖音、哔哩哔哩等新媒体特色平台进行不停歇的联动报道,集合各领域专业人士解读优质图书,形成好书榜单+科普视频的全媒体传播矩阵。

北京新闻广播5档重点栏目《北京新闻》《主播在线》《整点快报》《编辑部的故事》《照亮新闻深处》邀请科普作家、编辑、学者走进直播间,多角度、全方位地对“2022首都科普好书”系列活动及30部推荐好书进行深入报道。截至目前,有关“2022首都科普好书”全媒体端收听、收看人次超过1000万。

创作者代表发言环节,《冰洲上的游戏》视频创作者、博物学者段煦带领大家“重温”了一次南北极之旅:2017年首次实现南极直播、录制极致探险节目……他的视频不单单是动态视觉的展现,更是难得的自然纪录片;《中国抗生素纪事》视频创作者、北京新闻广播主持人、北京科普宣传大使段玉龙表示,未来的科普视频不能仅仅限于知识的层面,更要有独到的观点。做科普,应该有人性、更多地贴近百姓的生活。

创作者代表等嘉宾现场发言(主办方供图)

而《植物塑造的人类史》视频创作者、北京新闻广播主持人李玲更是携植物学家史军一起去逛菜市场。新颖又有趣的形式,“手把手”实地教你懂得植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力;《中国儿童太空百科全书》视频创作者、“太空熊猫君”魏朝博,着重说明了“百科全书”对于小朋友们的作用,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方法的构建;《物理君大冒险》视频创作者高晨介绍到,中科院物理所的“物理君们”是一群既有知识又有趣的人,在创作视频时,选题务必要有趣,既求真又要接地气,这样不仅利于传播,更会利于中国科普推广工作的普及化。

“大科普+新视听”模式深入推动科普传播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董晨宇针对“如何在互联网上做科普”进行了发言。他表示,目前青年人刷短视频已成习惯,而科普创作者在创作中长视频时,需要更加努力思考如何去留住这些用户;每位创作者需要有一个自己的IP,让用户可以毫不费力地说出“你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关注”。随着ChatGPT这类智能AI的大火,未来的短视频创作门槛势必会越来越低,一方面这会大大方便普通人去“生产”视频,但是另一方面也会给短视频从业者们带来很大的冲击。作为短视频创作者来说,在享受AI便利的同时,“创作”依旧是拉开人和AI差距的重要元素。

座谈会现场,正式发布了“首都科普好书”推广资源包。基于“2022首都科普好书”系列活动产生的推广资源包,其内容包括本次入选图书的详细图书资料、小型读书会活动方案、活动海报等设计模板、科普推广人创作的图书新视听资料等,形成了包括图书、视频、音频等形态在内的全媒体科普传播内容,适用于社区活动、科技场馆、阅读空间、校园科普等多个阅读场景。各使用机构可以结合基层科普工作实际,灵活使用推广资源包,轻松便捷地开展科普活动。

首都科普好书新视听创意工作坊,正在探索用媒体融合创新,充分利用新视听推广资源包的能动效应,通过“大科普+新视听”的模式,深入推动科普传播,赋能首都高质量发展。3月中下旬,北京市科协将向16+1区科协、区融媒体中心等机构下发“2022首都科普好书”新视听推广资源包、北京科普阅读指南和相关宣传品。各区可根据资料包相关素材,结合2023年基层科普工作实际,联合图书馆、社区文化中心和书店等机构,自行举办各类公益活动。

记者/何安安

编辑/宫子

标签: 北京新闻 北京广播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