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网

【科普】小儿节后积食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2-02-16 11:58:08 来源:新浪网 责任编辑:caobo

来源:忻州市儿童医院微信公众号

春节过去了,相信小朋友们都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但是也有一部分小朋友节后有了小小的烦恼。春节期间吃了太多的鱼肉零食饮料,过多过杂,积食了。近几天,来我院中医儿科就诊的小朋友里,不少都是春节期间饮食失节造成的积食。

过年期间吃太多,宝宝口气酸臭、舌苔厚腻、食欲变差、腹胀腹痛、手脚心发热、夜里烦躁,便秘或便溏,出现以上症状很有可能就是积食了。小儿积食属于临床常见疾病,婴幼儿发病率较高,是中医学中的一个病症,属于"厌食”、“不思食”、 “不饥”、 “不纳"等范畴,从西医角度来说,主要是指消化不良, 因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一系列胃肠疾病。

小儿积食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中医认为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五脏六腑均处于不完善的阶段,其脏腑形态结构并不成熟且生理功能也相对不足,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的不足最为突出。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但是小儿脾胃娇弱,其形态结构并未发育成熟,且运化功能也较弱,这就形成了机体对脾的需求过大而实际上“脾常不足"的不协调状态,因此当生活中饮食稍有不节,便易损伤脾胃从而患病。

积食的宝宝会有哪些表现呢?

宝宝会有食欲不振、厌食、肚子胀、胃部不适、舌苔白且厚,口气有酸腐味、睡眠不安、手脚心发热等症状。人们常说积食是小儿生病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积食会导致咳嗽,也就是中医上说的食咳,皇帝内经:“食于胃, 关于肺",脾胃论:“脾虚肺最受病"均有记载。积食会导致积热,过量的食物不能消化,积于中焦时间长了就会化热,热蒸于内,体温就会居高不下。

那么怎么解决孩子的积食呢?

我国古代医家认为小儿积食多为脾胃虚弱、脾胃痰湿壅滞、脾胃虚寒、脾胃不和等因素造成。因此,小儿积食的治疗多以调理脾胃为主。中医治疗包括外治法及内调治疗。

一、外治法

1、摩腹:经过腹部的经络有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冲脉、带脉、任脉等,通过摩腹可以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摩腹还可以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地改善小肠和大肠的蠕动功能。

2、捏脊:也叫“捏积”,从名字看就是一个专门调理积食的动作,尤其是下捏脊: (从上往下捏)可以调理口臭、夜啼、脾气暴躁、口舌生疮、肺燥咳嗽等症状。

3、掐四缝:四缝穴定位在掌心朝上,从食、中、无名、小指指尖朝下数,第二个关节的横纹中央,故称“四缝”。掐捏这8个穴位时,要有一定的力度。

可用自己的用大拇指指尖掐揉四缝穴,每穴掐揉2-3分钟。

二、内调法

煮消食水:取新鲜山楂5-6个洗净切块、陈皮少许、炒麦芽少许,用小火炖煮30分钟,煮出汤色后,把渣过滤掉。可以在汤中加一点点冰糖调味。不过由于山楂对肠道有一定的刺激,所以建议饭后喝。如以上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加重,建议及时于中医儿科就诊。

古语有云"上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方为上策。“要想小儿安, 三分饥和寒",宝爸妈平日生活中注意调整宝宝饮食结构,不要一味增加高营养、高热量食品,可以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监督宝宝不要暴饮暴食,七分饱就可以了。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三餐定时定量,饮食结构均衡多样化。此外需注意加强运动,增加宝宝户外活动,提高身体免疫力,帮助宝宝健康成长。

健  康  科  普

文字供稿:小儿推拿科

编辑:宣传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标签: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