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网

藏文科普 | 航拍:不止拍大片那么简单

发布时间:2023-01-06 08:40:32 来源:新浪网 责任编辑:caobo

作者:孙黎明 王娟


(资料图片)

本文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得高,是为了看得远 ;看得远,才知道美丽新世界。

飞得高,看得远

1858年12月,在法国巴黎市民仰望的目光中,摄影师纳达尔站在热气球的吊篮里,对巴黎进行了拍摄。他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行航拍并被记录的人。

奥诺雷· 杜米埃所作版画:纳达尔提升摄影至艺术的境界

(图片来源/Wiki)

1860年10月,在美国波士顿,摄影师詹姆士 · 华莱士 · 布莱克(James Wallace Black)和热气球工程师塞缪尔·阿切尔·金(Samuel Archer King)利用热气球飞升到约370米的高空,完成了世界上现存的第一张航拍作品。这幅作品被命名为《鹰与大雁视角下的波士顿》。

现存世界上的第一张航拍作品

热气球帮助摄影师脱离了地面的束缚,打开了摄影新世界的大门。但热气球高昂的成本,笨重、不够灵活的缺点促使人们寻找一种制约更少的平台来满足航拍摄影的需求。于是,在人们成功将时钟改造,并使之可以触发快门后,18世纪80年代开始盛行使用一种常见的“无动力飞行器”——风筝搭载摄像机进行航拍。

1888年9月22日,法国烟火技师阿梅德·丹尼斯在其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建议在一个水平面上用12个镜头拍摄一张360度全景照片,这是人类第一次提出使用火箭航拍的概念。

随后,人们又开始把寻找载机平台的目光投向动物。德国药剂师尤利乌斯·诺布隆纳受一次鸽子送药因天气原因差点飞丢的启发,萌生了在鸽子身上装相机的想法。结果,鸽载相机设计不但成功,并于1908年12月凭鸽子拍摄回来的照片成功申请了专利。

鸽载相机及其拍摄的照片(图片来源/Wiki)

航空航天业的发展,为飞高望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飞机取代了笨重繁琐的气球和飞艇,成为航拍的主要平台,此后,飞机侦察成了一种非常直观、有效的情报搜集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除了装备有专用照相机的侦察机外,一些战斗机和轰炸机飞行员还可以利用随身携带的相机完成航拍。

然而,无论是载人航拍还是卫星探测,其昂贵的成本和不方便性仍是阻挡大众消费的一道鸿沟。无人机的出现,特别是消费级无人机因为无限的创意和相对低廉的价格为人类飞高望远带来了革命性变革,航拍这个“旧时王谢堂前燕”得以“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多的普通消费者可以用无人机来重新认识这个世界。

航拍:不止拍大片那么简单

脱离了地面束缚的航拍,带给人们更丰富广阔的视野和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婚礼摄影、旅游取景、户外运动……使用无人机拍摄不但可以实时传输,更能拍出大场面:它具有的大视场可以在空中俯视全景;其上搭载的摄像机拍到画面后不但可以存储在数据卡上,更能将画面通过数据链实时传输到地面显示设备,实现同步分享。

另外,当人们想要买房时,单看规划沙盘或者在小区里考察,难免“身在此山中,难识真面目”。无人机就可助一臂之力。无人机可以在小区上空拍摄全景图,在各楼之间穿梭、甚至探进尚未完工的户型,拍摄的照片可以实时下传到手机或笔记本电脑,人们犹如拥有了翅膀,飞起来,俯瞰小区全景,对各个楼之间的距离、绿化、朝向、位置等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

利用无人机俯瞰小区全景

“慧眼”拍万物

为了更好地看世界,人们除了给无人机搭载传统的轻型光学相机外,还搭载了诸如高速摄像机、红外传感器、激光扫描仪、激光雷达扫描仪、磁力仪等多种“慧眼”,以实现不同目标、不同目的的拍摄、勘测。

标签: 飞入寻常百姓家 全景照片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