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世纪,有一位名为路易斯·巴斯德的法国生物学家发明了一种既能杀灭病菌,又不影响牛奶的口感的低温杀菌方法,后世称这种技术为巴氏杀菌技术。正是因为有这种工艺技术,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才能喝到巴氏杀菌乳,即新鲜牛奶。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只是降低温度,难道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吗?但这看似简单的背后,可是有很多门道。
牛奶中的活性营养物质,尤其是乳铁蛋白,对温度非常敏感。既要杀死牛奶中有害菌,又要保留营养物质,在杀菌温度中找到这样一个平衡点至关重要。
一般而言,活性物质指标控制在特定范围内,就是合格产品。但只是合格,如何能叫一直追求卓越工艺的光明乳业满意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乳品行业内普遍采用85℃的巴氏杀菌温度。为了更大限度地保留鲜牛奶中的活性物质,作为光明乳业的大脑——被国家科技部评为优秀类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过数不清的反复实验,通过不断对比、不断升级,才找到75℃15秒的杀菌方式。这成就的背后,是研究员们夜以继日的付出。
同时,光明乳业的乳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可是国内乳品行业唯一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光明乳业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支持基地,科研实力傲视群雄!
这里不仅建立了超过6100株的庞大的菌株资源库,申请发明专利900余项,发表SCI文章200余篇,还一直立足乳品与人体健康研究,逐步构建乳品加工过程控制的新理论与新体系。要知道,实验室里的每一位研究人员,都在为了守护消费者的饮奶安全和健康而努力!
那光明乳业75℃15秒的杀菌方式是如何做到的呢?——在生产过程中,光明乳业工厂在生产环节直接拿掉一根管道,把保温管道改短了。不要小瞧这小小的变动,这让鲜奶在管道中的时间缩短了10秒,从25秒缩减到15秒,保证了产品质量,也更好地控制奶温,更是成功地让杀菌温度从85℃降到75℃,鲜奶中的营养成分被更好地保留了下来。
创新无止境,光明乳业对工艺技术的追求也并没有止步于此。在光明乳业的致优系列中,采用了1.4微米的低温陶瓷膜过滤来进行杀菌,鲜奶流经束状的膜通道,过滤除掉几乎所有的细菌和致病菌(除菌效率可以达到99.999%)。
与传统的高温热杀菌相比较,低温陶瓷膜过滤在50-55℃下过滤除菌,降低了受热强度。光明乳业升级了陶瓷膜,使得膜过滤的能力从5t/h升级到10t/h,这样,鲜奶得以更快过膜,减少受热,保留活性。
同时,光明乳业采用更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监测精度提升了10倍,甚至可以把杀菌温度的波动范围控制在±0.25℃以内,这样就能更大限度保留了牛奶的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乳过氧化物酶等营养活性物质。
看到这些,你了解光明牛奶如此新鲜营养的奥妙了么。这是光明乳业始终追求卓越工艺,精益求精,锻造高端乳品的成果,更是让更多人感受到美味和健康的快乐,初心不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新闻排行
图文播报
科普信息网 - 科普类网站
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 备案号: 粤ICP备18023326号-39
版权所有:科普信息网 www.kepu365.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