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网

广州科普大讲坛:现代生物种业的“中国芯”

发布时间:2021-07-08 15:01:11 来源:壹点网 责任编辑:caobo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生物育种作为战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之一被写进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亦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如何解决好种子问题,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打赢种业“翻身仗”,实现跨越式发展?

2021年7月7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日报社主办,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中心、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承办的广州科普大讲坛第185期《现代生物种业的“中国芯”》开讲。讲坛邀请畜禽、渔业、林业领域三位生物育种领域的专家学者,探讨种业如何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如何打好种业翻身仗等话题。

【黄羽肉鸡中国“芯”,广东造,占全国总数61%】

畜禽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舒鼎铭介绍,中国的第一个黄羽肉鸡品种是广东培育的,59个通过审定的品种当中,广东占比61%,在品种的实际供应方面,品种市场占有率占比达到60%。舒鼎铭补充说道:“从黄羽肉鸡整个品种培育和推广应用来讲,体现了中国‘芯’广东造这样一个特点。”两广地区具有很丰富的地方鸡种资源,清远麻鸡,惠阳胡须鸡,怀乡鸡,杏花鸡等,都是全国知名的品种。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优良的鸡种资源,生物育种技术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主讲嘉宾舒鼎铭

舒鼎铭表示,对地方鸡种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进行开发利用,实现保以致用。以广东人喜爱的胡须鸡为例,讲述其课题组曾经通过对胡须鸡的研究,培育新的配套系使其每只母鸡每年提供的雏鸡数增长了97.4%,66周内每枚蛋的耗料量降低了44%,胡须率提高到100%。

回顾中国的鸡类育种技术,舒鼎铭介绍,最早的时期,科学家们只能用眼看、用牙咬,用一把尺、一杆秤来选种。如今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可帮助精确选种,提高效率;严格的环境控制和生物防控技术能精确掌控鸡生活的温度、湿度等指标,有利于优秀品种发挥潜力;智能科技也促进了育种的发展,例如智能机器人可以实时检测鸡群情况,采食量、运动量,及时处置风险,降低人力成本。

【现代生物技术,开启鱼类良种繁育新大门】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广东省水生经济动物良种繁育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勇表示,中国渔业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而生物技术在中国鱼类种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从传统经典育种的引种驯化、杂交育种,到生物技术育种的染色体组操作、别控制操作,再到目前已成为国际作物育种大趋势的分子设计育种基因组操作,通过利用现代的生物技术,人类为鱼类良种繁育开启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在基因组时代,我们可以大大缩短传统选育的时间,更好地生产渔业养殖的新品种。”对生物育种技术的未来,张勇充满信心。

主讲嘉宾张勇

张勇自豪地介绍到,我国是世界唯一一个水产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 在2019年我国渔业总产量就已达到了6480万吨,其中水产养殖总量为5079万吨,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70%,而广东省的水产品总产量866万吨,位居全国第一。

张勇尤其提出,基因编辑技术和转基因技术是完全不同的,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遗传物质引入,而基因编辑技术是在原有基因组,即自身基础上去除不利因素,并不会带来外源危害物质。

【一个良种带动一个产业,改变一个世界】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森林培育与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谦表示,“林木育种是一个国家基础、公益工作,具有战略价值,中国是世界四大林木育种研究中心之一,影响力很大。”

张谦介绍,一百多年前,林木育种以自然选择为主。上世纪三十年代,杂交育种技术出现,例如松树、杨树的杂交。到了五十年代,分子育种技术发展,转基因树种出现。如今,基因组时代的到来让林木育种又向前迈出一大步。

张谦谈到,目前,林业的研究进度总体落后于农业,我国发现的乔木种有2000多种,科学家真正选用进行选育研究事业的只有几十种,而能够做到产业化、系列研究的只有少数几种,中国林木育种的未来具有无限的潜力。

林木育种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粮油食品的供给、木材安全的维护、生物能源的开发和特殊材料的研发息息相关。“一个良种可以带动一个产业,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加上一代一代林业人和育种工作者的坚持不懈,我们一定能够打赢林木育种的翻身仗。”张谦坚定地说。

主讲嘉宾张谦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上一篇:禾泱泱有机婴幼儿池上米粉,为宝宝健康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下一篇:人工智能制造赋能强企,摩比斯创新之路大有可为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