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网

Mate20系列纪实:不谈国货情结 谈谈全球品牌华为

发布时间:2018-11-02 16:18:25 来源:环球网 责任编辑:caobo

“不是S5场馆吗?这不S8门口吗?”“没错,咱们就在这排队呢。”

原来满过道都是排队的人。这就是10月16日的伦敦ExCeL展览中心,华为Mate20系列发布会开始前1小时,发生这段对话的中国记者们刚刚加入队伍,距离会场入口足足有几十米远。进入会场,空座位已经很难找到,仿佛全欧洲的人都来了,事后我们才知道错了,是“全世界”。全世界3000多媒体记者和科技界工作者共同参与了这次盛会。

虽然有中国记者的一手文章将Mate20系列的亮眼功能向广大国内用户一项项娓娓道来,引得人们万分期待国内售价,但因为全程英文,这场伦敦发布会在国内获得的关注要比10月26日的上海发布会少一些。事实也证明,国内发布会惊喜更多。

不过,抛开国货情结,只有人在国外才能真实感受到华为到底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怎样的品牌。

全球媒体关注就是全球品牌吗?

伦敦发布会的会场开始前半小时就已经几乎坐满,一些海外记者寻找着散落的零星空座。感谢英语老师,稍加思索我还能蹦出“It’s occupied.”、“There’s only one left.”来勉强帮助找座的国际友人。虽然对于中国人来说,尤其在异乡,他们长得好像都一个样,但稍加观察、细听口音能够分辨,的确来自很多不同的国家。

这样的判断在会后的产品体验区得到印证,不论是记者还是YouTube大V,他们纷纷拿出长枪短炮,其中不少操着各国语言录制上手视频。每一张展桌都围满了人,每一部手机都是从一双手轮转到下一双手。各国记者脸上的表情绝对有赞赏的成分,就像中国记者走进会场,路过人的目光在一张张黄色面孔上多停留了几十毫秒一样,虽然细微,但是明显到足够让人察觉。

Mate20系列获得的无疑是来自全球的关注,那么华为已经成为全球品牌了吗?

还没完全成为。会后的群访环节,华为终端手机产品线总裁何刚说“我们要做全球品牌”,“要”,就说明还不完全是。不过,事实上已经是了。这个事实基于海外的销售。

何刚说,Mate系列的主力市场还是中国,以往的销售数据显示,国内市场占比比50%稍微多一点点。那海外市场是多少呢?

8月3日的华为消费者业务业绩发布大会上,余承东宣布了华为Mate 10系列全球出货量累计达1000万台(截止上半年)。也就是说,Mate10系列的海外销量比500万台少一点点。500万台,华为最高端的旗舰系列,已经很多了。但还不止。

走在伦敦街头,因为华为P20系列辨识度无法更高的变色后壳,你轻易就能定位出一条街上的华为用户。让人想起P20 Pro在欧洲上市一个月就达到P10 Plus的3倍,在英国、法国、德国热销。而P20 Pro的当地售价并不低,899欧元起步。

另外据了解,华为智能手机在中国、俄罗斯、西班牙、波兰、意大利、埃及等8个国家市场占有率为第一,在法国、芬兰、匈牙利、奥地利、阿联酋等30个国家市场占有率为第二。即便如此,何刚还是说,华为仍然需要不断加强与全球消费者的沟通,让全球消费者知道华为优秀的产品。

全球品牌无疑了。看起来,全球媒体的关注不是原因,是结果。

全球品牌该有怎样的实力?

既然算是全球品牌,那华为该有怎样的实力?踏进ExCeL展览中心S5会场首先就有个直观的感受。

除了人多,场地也足够宽敞,给更大的显示屏提供了可能,也让整个发布会的信息呈现得足够有冲击力。

麒麟980芯片、超级广角+超级微距的更强后置徕卡三摄、华为完全自研的3D结构光人脸解锁、AI人像留色、业界首创的反向无线充电、实时3D建模、华为与曼彻斯特大学合作的石墨烯散热应用、AI卡路里识别……

这些信息的确呈现得足够冲击人心,但每项功能背后的研发投入才是真正的震撼。

很多人知道,华为投入了超过3亿美金研发麒麟980芯片,这还不算生产成本。要是算上第一代海思麒麟芯片K3至今,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个3亿美金了,而Mate系列每一款机型的研发周期更是长达30个月。

粗略估算,单单手机芯片投入已经几十上百亿,但说到这里还只是以手机业务为主的华为终端业务,加上运营商网络、企业解决方案总共三大核心业务,华为完全是个“技术控”,什么都喜欢自己研发,投入自然少不了。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度,华为投入研发费用896.9亿元,按照逐年递增的趋势,今年或许会破千亿。

那华为的实力到全球品牌的级别了吗?需要和全球品牌比较一下。

过去10年来,华为累计投入研发费用3921.1亿元,占同期销售毛利的32.9%,2017年在全球企业研发支出排名第6位;与华为同行业的思科公司同期研发投入577.4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022亿元),占销售毛利的20.84%。在研发投入的规模体量上,二者已经非常接近,但在研发投入的力度(占比)上,显然华为要远远超过思科公司。而且思科公司在过去10年的研发投入占比上基本维持不变,20.84%是10年的加权平均占比,而华为则是逐年稳定增长。

这大概就是全球品牌该有的实力。

创新的,就是世界的

说回到华为手机,再回忆伦敦发布会结束后的场景。

发布会后,当中国记者们还在体验区忙碌的时候,华为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安排发放媒体评测机。因为评测机统一型号为华为Mate 20 Pro UD,不少记者又折回体验区拍摄其他产品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他们用开箱的评测机和展桌上的机器合影的时候,别国记者的目光显然又有一些停留,毕竟不是所有媒体都发放评测机,或者会区分先后。我倾向把那种表情理解为羡慕,就像普通用户刷微博看数码大V天天上手最新款的手机一样的羡慕。把自己国家的产品在外国人面前用出的这种感觉,我只能总结为自豪。

抛开国货情结,这种自豪可以单纯理解为对好产品的认可,而这种认可在海外网友眼中更单纯。他们用“lots of innovation”、“best smartphone”、“best camera”不掩喜爱之情。Mate20系列发布会后,和iPhone XS的正面对比在所难免,YouTube上一则《华为Mate20 Pro与iPhone XS拍照对比》的视频就引来了500多条评论。其中一位网友的评论是,“看这个视频之前我就知道华为Mate20 Pro会赢。”

这样的判断一个普通消费者都能够轻易做下,还不是因为华为P20 Pro珠玉在前。多年来只有苹果三星轮流夺冠的DxOMark,如今P20 Pro已经霸榜半年有余,示范了产品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

当然,华为手机的拍照能力只是众多创新中率先走到台前的一个。国际化的研发团队注定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创新成果。美国、德国、瑞典、英国、法国等地16个研发中心、36个联合创新中心以及45个培训中心,超过160种国籍、18万员工,每天不知道迸发出多少火花,也不知道同时进行着多少未来会影响世界的创新研究。

创新国际化,创新成果的影响也将是国际化的。华为手机在海外的热销说明了,创新的,就是世界的。

让Mate20系列“飞”一会儿

如今国产智能手机的创新已经不可忽视,创新到引起海外网友自发的口碑,创新到赢得伦敦发布会现场所有海外媒体的阵阵掌声。

2018年虽然被打上智能手机厂商洗牌之年的标签,但智能手机市场其实并不像牌桌,反而像是一个跑道。选手往往不是被对手打败,而是自己在这场赛跑中掉队。保持领先的办法显而易见,唯有把创新当做动力。

坚持自主创新是投入大、见效慢的策略,但是华为守得云开。平地惊雷般的拍照能力、“吓人”的GPU Turbo技术、全球首款7nm制程的麒麟980芯片,还有更多自主研发的创新成果,换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市场份额。这也是对笃信技术的华为最好的奖励。

Mate20系列已经全球发售,全球的消费者都有公平的机会可以体验和购买,到底华为能不能成为一个更强的全球品牌,让Mate20系列“飞”一会儿。

标签: Mate20 全球品牌华为

上一篇:新iPad Pro初印象:依旧舒适 不复熟悉
下一篇:华为除了Mate 20系列在印度还将推出这些设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