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网

受理27个月后终获上会的新广益:单价降却毛利率升,对某客户过河拆“桥”?新增产能难消化,能做到原料涨,利润也涨?同行为何做不到?

发布时间:2025-09-15 11:09:32 来源:鹰眼财报 责任编辑:caobo


(资料图片)

一、价格迷云:单价跌跌不休,毛利率却“逆势上扬”?  新广益第三轮回复函(以下简称为回复函)显示,其核心产品“抗溢胶特种膜”和“强耐受性特种膜”在2025年1–6月销量虽增,单价却分别同比下降2.45%和6.35%(来源:回复函第5–6页)。更蹊跷的是,新能源材料单价暴跌45.07%,却仍实现销售收入增长31.08%(来源:回复函第8页)。  这让人不禁发问:“量增价跌”究竟是市场议价结果,还是为冲业绩“以价换量”?若行业真如公司所说“景气度持续向好”(来源:回复函第6页),为何产品越卖越便宜?而公司毛利率却仍能保持在35%以上(来源:回复函第31页)——这背后是否隐藏着成本操控或财务调节?  二、“主动收缩”还是“客户流失”?低毛利业务说丢就丢?  新广益解释其对好力威销售收入下降22.74%是“主动收缩低毛利业务”(来源:回复函第9页)。然而,该客户2024年1–6月贡献近2000万元收入,2025年同期骤降至1476万元。一句“主动收缩”轻描淡写,却未披露是否伴随客户关系恶化或订单转移风险。再者好力威是雷锋?这么心甘情愿当你过河拆的“桥”?会不会是好力威发现你们越过他直接给欣旺达送样,主动降低了对你们的采购?  更值得玩味的是,公司称正在向欣旺达送样测试“高毛利产品”(来源:回复函第9页),但测试结果未知、量产时间未定,却已急吼吼地砍掉现有业务。这究竟是“战略转型”还是“青黄不接”?会不会出现欣旺达没合作上,好力威也丢了呢?  三、产能消化画大饼?5200万平米新增产能卖给谁?  募投项目计划新增产能5200万平方米,公司称“产能复合增长率仅4.76%”,低于FPC行业8.48%的增长率(来源:回复函第20页),看似保守。然而,招股书(上会稿)P152页显示2024年全年1.45亿平,上半年即使按淡季按三分之一来算4000多万平有吧?但2025年1–6月抗溢胶膜销量仅3312万平方米(来源:回复函第5页),即2024年已走下坡路,这也符合锂电业2022年年底巅峰后一直在低位运行的大环境,新增产能接近现有半年销量的1.6倍——这真的是“谨慎”吗?  公司列举鹏鼎、维信等大客户业绩增长为佐证(来源:回复函第11、17页),却未说明这些客户是否已签署长期采购协议。若无绑定订单,扩产岂不如“盲人摸象”?  四、原材料价格波动“化解术”:科技魔法还是财务魔术?  公司称通过“优化配方”“工艺创新”化解了2021–2022年原材料涨价压力(来源:回复函第30页)。例如,通过降低TPX粒子耗用量6%,使抗溢胶膜单位成本仅增10.08%,低于粒子价格涨幅(来源:回复函第30页)。  然而,这类工艺优化的具体技术细节未披露,专利布局也未明确列示。若真如此“神奇”,为何同行未能效仿?是否存在夸大技术壁垒或成本控制能力的嫌疑?  五、客户集中度高企,“苹果依赖症”暗藏风险  前十大客户收入占比近70%(来源:回复函第9页),其中鹏鼎控股、维信电子两家占比超30%。更值得警惕的是,公司频繁强调“进入苹果供应链”(来源:回复函第7页),但苹果产业链以“高门槛、高波动”著称——一旦产品迭代或供应商切换,业绩是否面临断崖风险?  结语:光环or泡沫?投资者需擦亮双眼  新广益的招股书充斥“行业景气”“技术领先”“客户优质”等华丽辞藻,却难掩单价下滑、客户集中、产能消化存疑等硬伤。创业板不是“讲故事”的地方,投资者更不是“接盘侠”。  若其无法进一步披露绑定订单、技术专利、客户合约等实质性证据,这场IPO恐怕只是一场“纸上富贵”。建议监管层继续追问,投资者谨慎围观——千万别被“特种膜”的光环晃瞎了眼。

标签: 业绩 投资 欣旺达 苹果 利率 新能源

上一篇:视点!艾芬达:公司部分电热毛巾架产品涉及碳纤维材料的应用
下一篇:最后一页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