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如果算是伟人,那么,伟人可就多了。他是不是伟人,只要从清朝是如何从不弱变弱的过程中作用就能看得出来出来。
(1)李鸿章对于中国由"不弱"变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进入1860年后,清廷已经躲过了1850年代的全国性危局,到了1870年全国基本已经进入"再建设"时期,而且随着"洋务运动"兴起,"同治中兴"这种观点虽然属于"名不符实",但是,同光时期国防、经济等全面恢复是不争的事实。
【资料图】
同时,外国列强间的矛盾在中国方面也处于柔和状态,国内外发展都相当不错。这时,李鸿章在三个方面做了错误选择:第一放弃新疆主张;第二与左宗棠发生海防争论;第三中法战争中的作为。
可以说,在这一时期,清廷失去了"最好的一次自强"机会。
(2)以李鸿章"买买买"政策看李鸿章的主张是不利于发展、自强、自保的错误政策
1866年,左宗棠主张创立中国人自己的建造西式战舰的福州船政局。李鸿章则联合英国人、法国政府官员(请注意在这个问题上法国政府与军事当局见解不一)地反对,李鸿章一直主张:中国人建造不了西式战舰,只能请英国人开办,最快、最好的方式就是一切都是买买买。
最终,在福州船政局内培养出第一批轮船、战舰驾驶人才、第一批海军指挥人才、第一批电报技术人才。其马尾造船厂的造船技术也属于亚洲一流,能够建造出当时二三流的战舰,虽然比英法德、奥匈等国的战舰制造技术还比较远,但可以说基本技术已经完全具备。
只不过后来,因为左宗棠去世后,"买买买"思想成文清廷绝对主流。造成,马尾造船厂的技术总工不得不向李鸿章、清廷立军令状:如果建造出的同级别(两三千吨级)战舰的成本、技术比英法造出来的高、差,自己愿受军法处置!
结果如何?还是买了。因此,从1890年代开始,基本上中国的自主技术一直在原地踏步,再加上英法等国的技术挤压等,到民国时期,我国的战舰建造技术与西方的差距反而比清朝还要差。
(3)李鸿章做出了怎样的成绩?几乎没有。而且其政策不仅不会救也不会延缓清朝的存亡,更对未来后世副作用巨大
因为失去民族自信心,李鸿章的表现就是在国际问题上喜欢用"以夷制夷"的方式,左宗棠虽然也用"以夷制夷"但并不明显,他喜欢用"自己的力量"。
在此处,经常有人说李鸿章多么多么睿智。但问题是,左李都在的时期,中国并非弱国!左公去世后,中国才逐渐在慈禧指挥、李鸿章帮衬并执行下越来越弱。直到甲午战败。
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李鸿章贪腐问题我们都不说。李鸿章、李鸿章家族、李鸿章亲信的各类问题,例如甲午战争中通倭问题我们都不讲。李鸿章与沙俄之间的三件"受贿疑云"我们都不谈。李鸿章主持的洋务企业其实都是清政府开办的企业,靠着清朝给的政策都不能盈利,却人浮于事、贪腐遍地等问题,我们都不掀开。
如此等等,仅谈1885年之前,中国并不弱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李鸿章是不是什么伟人,够不够资格。
标签:
新闻排行
图文播报
科普信息网 - 科普类网站
联系邮箱:920 891 263@qq.com 备案号: 京ICP备2022016840号-87
版权所有:科普信息网 www.kepu365.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