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房奴坐不住了,房贷又要涨?美联储加息又缩表,央行表示很淡定
美国加息,全球感冒,中国更不能置之不理,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共识。
6月15日凌晨,美国毫无意外再次加息,目前来看,无论是央行、市场还是分析人士反应都相当淡定。
而让中国房奴坐不住的是,美联储还公布了缩减资产负债表计划的细节,也就是市场所关注的“缩表”,但并未公布开始的具体时间。
美联储“缩表”,无异于在未来埋下了一颗金融核弹。
从中长期来看,这个金融核弹对中国普通人的影响将主要体现在楼市上。美帝一缩表,央妈未来继续收紧货币政策的概率也就更高,楼市下半年会彻底平静下来,部分城市房价可能还会微跌(这个之前道哥已经讲过。可以进入疯狂奖学金微信公众号财道百家栏目道哥最新的直播回放内容观看)。
中国的亿万房奴要开始警惕的是,央妈未来万一上调基准利率, 咱们所有人每个月都得多还一大笔利息。
这个杀伤力,可比最近少量银行上调贷款利率要大无数倍。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美帝的货币政策具有非常强的传导性,一旦美帝开始加息、缩表,美国的钱更值钱了,那么全球资本都会逐渐流回美国,影响最大的就是新兴市场国家。
这些国家为了避免资本外流过快,也只能被动加息,这样加息的负面影响就会来了,经济发展减缓,股市下跌。而杀伤力最广的是,加息之后,房奴们每个月要还的贷款利息也就更多了。
如果真要认真追究起来,你手里股票的大跌,市场上赚钱越来越难,罪魁祸首就是美帝。
那么,美联储为什么缩表呢?
这和我们三峡水库最近进入汛期,提前消落部分水位为抗洪做准备一个道理。
如果说加息控制的是未来资金变量和供给,那么缩表则是要在既有的盘子里搞事。所以,不少人认为,此次联储的缩表计划比加息影响可能更大。
当然,这份缩表计划初期规模较小,还属于尝试性。
只有在基准利率提升至温和通胀水平之后,缩表才需要从2017年开始的尝试性行动转变为真正的大规模行动。无论缩表计划能否实现,从加息路径看,2015年、2016年各加息一次,而2017年半年就加息了两次,这是联储从鸽派走向新鹰派的变化。
那么,缩表绝对不是说着玩。即便无法完全实现,在预期上,美元的中长期强势获得又一支撑。
紧缩永远是美元强势的最大动力,美元指数还下滑了,但绝对中枢水平高不高?特别是和宽松周期比,那是大大的厉害,这就是趋势。
而相反,无论我国还是很多国家,2017年还不想整体改变较为宽松的货币基调。相对来说,我国货币的中性、M2增速最近的历史性下挫,已经是动作很大的了。接下来呢?全球性货币政策转向,难道不发生?
若此,美国一定是赢家,非也。美国将面临波动,或将出现经济复苏不足以支撑强美元,或者说强美元影响经济复苏,出现煎熬。这么说,可能夸张了一点。大概这个意思,货币太强始终有利有弊。
那怎么办?
耶伦奶奶想好了:缩表将瞄向对市场的最小冲击,因此采取“低起点并逐步加大”的策略。联邦基金利率仍然是美联储最主要的政策工具,而缩表将是“在数年内,作为背景、不声不响地实施”。
是不是听不懂,什么鬼话。翻译一下,
联储的负债水平将依旧维持在较高水平,也就是给政府和市场足够弹药花。但是,比当下高到吓人的资产负债表又略低一点。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旦美国经济遇到波折,再扩表空间不就有了。
这和我们三峡水库最近进入汛期,提前消落部分水位为抗洪做准备一个道理。
消落水位的好处是既可以防洪,还可以为秋冬季节发电蓄水。耶伦奶奶是不是美利坚的专业爱国主义者?不得不佩服。
她爱了她的国,我们呢?
更多内容,道哥在疯狂奖学金微信公众号为你解读。
最后,来正经科普一下:什么是“缩表”?
所谓“缩表”是指美联储缩减自身资产负债表规模。打个比喻,就是美联储想给自身“减肥”,挤一挤金融危机后给自己加注的水分。
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联储不仅将短期利率(联邦基金利率)降至接近零的超低水平,又先后通过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购买大量美国国债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大幅压低长期利率,以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也从危机前的不到1万亿美元膨胀至目前的约4.5万亿美元,其数额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约6%升至24%。
对比前些年备受热议的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QE”),如今的“缩表”可谓“QE”的反向操作,其对美国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外溢影响不容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