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财经

可燃冰:能否点亮能源资本新曙光?

时间:2017-06-17 07:35:47 来源:[--befrom--]

能源的日渐枯竭使得各种新能源被发现的新闻总能实现一石惊起千层浪的效果。

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宣布,我国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消息一出,各大媒体便纷纷聚焦可燃冰这一热点话题。概念的热炒和商业开采的技术短板,让可燃冰陷入了冰火两重天的境界。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可燃冰呢?

快速了解可燃冰

可以燃烧的冰

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简称Gas Hydrate),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可燃冰:能否点亮能源资本新曙光?

作为蕴含能量极高的新能源,可燃冰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结晶化合物,1m³可燃冰可分解产生164m³天然气和0.8m³水,属于清洁能源,燃烧后无残渣和废气。

可燃冰储量

我国可燃冰储量十分丰富。可燃冰的资源潜力约800亿吨油当量,是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两倍,可供中国使用200年。而目前石油储量排名第一的沙特,可探明储油量则为355亿吨。

研究表明,我国可燃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羌塘盆地和南海大陆坡及其深海。

据科学家粗略估算,我国陆域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其中:青海省储量约占总储量的四分之一。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多年冻土区也具有可燃冰形成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是最有前景的找矿远景区。

南海的可燃冰资源量也相当可观。黑龙江冻土区和黄海、东海大陆坡也都可能存在储量巨大的可燃冰。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可燃冰是一种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未来能源。

可燃冰开采面临的挑战

首先,可燃冰埋藏于海底及冻土层,开采难度巨大。

日本、加拿大等国都在加紧对可燃冰这种未来能源进行试开采尝试,但都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或未达到连续产气的预定目标。2013年日本曾尝试进行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试开采工作,虽然成功出气,但六天之后,由于泥沙堵住了钻井通道,试采被迫停止。

据报道,此次开采,我国科学家利用降压法,将海底原本稳定的压力降低,从而打破了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成藏条件,之后再将分散在类似海绵空隙中一样的可燃冰聚集,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一套水、沙、气分离核心技术最终将天然气取出。

其次,可燃冰开采过程中风险较大。

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数十倍。海底沉积物中蕴藏的可燃冰,极易在稳定条件突变的情况下产生爆发。而大规模的商业化开采正是破坏这种稳定条件,一旦开采不慎造成海底甲烷爆发,甲烷在大气和水的作用下最终演变为二氧化碳,增加地球大气和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这会带来什么样的灾难,不言自明。即使不发生爆发,也会因开采形成海底空洞,导致海底软化,海底滑坡,塌陷,进而引发地震,海啸。

因此,如何安全、经济地开采可燃冰并且从中分离出甲烷气体,依然是目前各国研究和利用可燃冰的核心难题。

最后,可燃冰开采还面临高昂成本问题。

据长江证券报告分析,当前中国南海可燃冰开采费用达200美元/立方米,折合成天然气达6元/立方米,而常规天然气本身开采只有不到1元/立方米,整整相差6倍。但根据专家测算,未来可燃冰的生命周期成本总体约为0.77元/立方米,相比于常规天然气大约0.99元/立方米的生命周期成本,还是具备极大的商业开采价值。

因此,除中国外,关于可燃冰真正的开采试验目前为止也只有前苏联(商业化)、美国(小范围试验开采)、日本(海底提取试验),其他国家均是以试验井、试验船等形式进行研究。

此前有业内专家表示,可燃冰的研究进度大概相当于30年前的页岩气研究情况,另外,考虑到气水合物的复杂性和链式环境影响。可燃冰的研究、开发进度会更加缓慢。

可燃冰投资前景

虽然可燃冰商业化仍需探索,但也已列入国家能源发展规划之中,2030年有望进入商业化开采阶段。有分析称,保守估计,中国可燃冰总资源量可满足中国近200年的能源需求。

正是凭借着对于未来的预期,上周两市的可燃冰概念股出现了全线飙涨。即便在本周一大盘大幅下探的过程中,诸如潜能恒信、石化机械、中海油服等个股,依然纷纷出现了逆市大涨。

对此,已有业内人士指出,短时间内可燃冰概念股虽已有所反应,但由于可燃冰的大规模商业化和产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长期来看,可燃冰概念股毫无疑问具有很好的投资机会。可燃冰:能否点亮能源资本新曙光?

而除此之外,析金学堂高级讲师曾伟光同样表示: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发现,可燃冰未来所能产生的价值,目前并未被媒体真正揭晓,正处于被低估的状态。

他认为,在当前行情正处于小平台筑底阶段的时候,投资者所关注的应该是布局的机会。而可燃冰概念相关开采类公司,或是开采技术研发类的公司,可谓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板块标的。

哪些公司会受益?前期主要为产业链上游公司。可燃冰开发的主要受益产业将是海上油气钻采设备和天然气应用产业链。

从资源分布来看,由于可燃冰主要分布在海底,因此未来海上油气钻采设备及服务受益最大。而且,由于成本高等问题短期内实现可燃冰商业化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目前下游直接受益的公司比较少,从受益时间顺序看,前期油气钻采设备及服务将首先受益。例如:石化机械(000852)、海油工程(600583)、杰瑞股份(002353)、纽威股份(603699)。

杰瑞股份

据数据显示,该公司四季度收入为9.75亿元,同比增加5.81%,环比增加86.71%,业绩向好趋势逐渐明朗。四季度扣非后净利润为负主要是由于公司当期集中计提了全年近7成的资产减值损失。公司全年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达1.25亿元,为该公司未来的发展甩掉了包袱。2017年随着油价企稳以及回款速度加快,减值有望大幅压缩。此外,杰瑞股份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成果还没能在2016年年报中充分反应,后续随着新增订单的增多和油价回暖,公司产品毛利率水平有望恢复,业务总量也将有望回升。

石化机械

据该企业2016年年报,全年营收34.4亿,同比-32.4%;归母净利-8.3亿,同比-14,297.2%;扣非归母净利-8.6亿,同比-1,046.1%。EPS-1.39元。

一方面,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低位徘徊影响,油气勘探开发工作量缩减,长输油气管线建设放缓,公司毛利水平大幅下滑;另一方面,三项费用高企,资产减值占比较高,最终导致其2016年业绩触底。随着油价企稳回升以及油气管线建设持续推进,再加上其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2017年石化机械的业绩回暖较为确认。

中海油服

据国际信息服务机构IHS预测数据,2016年全球上游勘探开发投资预计同比下降26.8%。随着油价中枢回升到50美元/桶区间,油公司资本支出计划陆续提升。IHS预测17年恢复上涨8.4%至3990亿美元,总体上,17年全球油气资本性投资总额有望暂停下滑趋势,油田服务招投标有所活跃。受下游需求回暖提振,该公司业绩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好转,尤其是四季度,营收43.48亿元,经营性现金流26.47亿元,相比前三季度有明显好转。

未来可燃冰能否给整个能源行业带来真正的变革,一切还是未知。因此,笔者认为,如今涉足可燃冰资本市场还为时尚早。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能否取代传统能源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可燃冰的开采及商业化之路可以参考三十年前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总之,不应过度解读开采可燃冰的意义,而应全方位综合的考量。(文/任婧媛)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 ©2015-2017 科普365 京ICP备10002591号-6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