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小龙虾:石牌岭竹苑一条街的女人江湖
经过十几年的血洗,无数消失的和活下来的武汉虾店,攒成了一个新的江湖。
如果没有武汉小龙虾协会的统计,我们可能不会知道江城三镇各色小龙虾店有上万家,每年消失的虾店高达3000多家。
适者生存是小龙虾界残酷无情的生存法则,无数消失的和活下来的虾店攒成了一个新的江湖。
既有江湖,便有门派。经过十几年的血洗,本地派、潜江派、四川派、以及北方派四大派系在江城攻城略地,分而治之,长江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已久。
小龙虾之江湖,南有石牌岭,北有万松园,后起之秀沙湖路蠢蠢欲动,暂且不提。
今天的故事,就发生在石牌岭竹苑大市场内。
蒸虾圣地竹苑大市场
石牌岭身为蒸虾圣地,雄踞江南头把交椅多年,从十几年前声名鹊起,至今不坠。
石牌岭竹苑一路的“竹苑大市场”据传乃是蒸虾发源地,虽成名已久,大名却不显。
至今仍有不少人不知“竹苑大市场”为何物,仅在听到“蒸虾”二字,才做恍然大悟状,“前面拐进克”。
下午四点,竹苑大市场,竹苑一路头,拎着一袋子垃圾的环卫张师傅踏出房门,望着路边两排对立至少十个垃圾箱叹气,街深处零散的有四五个,路口还有八个——这可能是武汉垃圾箱最密集的街道之一。
四点,竹苑一路每天最繁忙的时候还未到来,暂且保持着干净整洁的短暂美貌。张师傅抱怨说,“这是附近最脏的一条街”,但每天还是会端着扫把仔细清扫。
竹苑一路两旁的店铺按马斯洛需求层次排列,穿过大半条的ktv和不开门的茶店,才是传说中的美食之地。
东侧除了土菜馆一溜四家全是蒸虾店,老式的招牌各样,凑在一起只显凌乱,看得出招牌们的诉求:美感是什么?我们只要“大”。四家虾店中间夹着一个诊所,还算讲究的绿底白字广告牌被一溜“大哥”们衬得倍显寒酸。
三味蒸虾的老板娘蹲在门口拿着个一次性塑料杯疑似洗漱;小亮的服务员只坐在店内参瞌睡;门面最小、资格最老的徐胖子家门开了还看不见人影;小许家那个传说疑似杨幂的美丽老板娘已经一袭碎花长裙门口坐好;朱翁家的老板娘刚睡醒,打着哈欠在店子里盘点查看。她很少有这么早来店里的时候,晚上6、7点起才是她的主场,都是熟客,迎来送往少不得她亲自应酬,一直要忙到半夜。
这几家店各店都有男人,但各家的男人都甘于幕后,打理店面的几乎都是老板娘、老板的妹妹——真是名副其实的女人江湖。
西侧的生意明显不如东侧,前面提到的四家虾店在西侧租了差不多大的店面当做厨房操作间,独立虾店仅剩两家。不显山不露水的土菜馆,倒是在竹苑一路两边都有装修不错的店面。初此之外西边就只有零零碎碎几家门面卖虾、彩票、卖小海鲜、卖新疆羊肉串。
西侧当头的牛朋虾蟹馆是老店,传说招待过众多明星,照片挂满墙。老板带着眼镜坐在门口的竹椅玩手机,大概是本街露面次数最多的男老板;中后段的刘记和戴记蒸虾已经店面紧锁,贴出了门面转让的字条。特别是戴记的小纸条,不知道贴了多久,已经翻边翘起,迎风颤抖。
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生。美团上目前还找不到的蔡记蒸虾开在街末尾,接过了刘记的菜谱,把盘鳝直接写在了招牌上。
四个警察来巡逻了一圈,挨着东侧摆上了几个请勿泊车的小路牌。
谁家的奶奶和嫁嫁抱着竹苑小区的明星双胞胎路过,山西后裔,胖、壮、白,不知道有多招人喜爱。一窝子生过没生过的女人涌出各家店面把孩子团团围住,轮流抱一圈。双胞胎极其好上手,认生,但也不哭。抱孩子的、学猫叫的、翻箱倒柜找糖的,场面热闹极了。
这是她们最后的松快时光,吃客马上陆续到来,竹苑大市场内的暗战一触即发。
吃客和老板娘们的江湖
五点起,第一波零散的吃客抵达竹苑一路。
溜达过一对情侣,问“有炒菜吗?”服务员半抬头,“没有,我们这里都是卖虾子的。”半天,又一对小情侣走进来,翻了半天菜谱,点了一份蒸虾,女生撒娇说“吃完再去吃点别的。”服务员沉默拿走单子,沉默的端来虾子。
这些都是生客。
熟客进门热络,先喊一嗓子“哟,老板娘!“这种客人进门,从老板娘到服务员不自觉的也都开始笑眯眯的大嗓门。武汉人讲话,貌似声音不大、中气不足就不亲切、不亲昵。
通常六点前后,各家男人齐齐出洞,把家当沿着马路一溜摆好,地盘可能是早就划好了的,各家摆起来都默契十足。折叠桌、塑料桌布、粉红色的板凳是这条街的标配,带着莫名的喜感,市井气息扑面而来。
谁也没想到蔡记蒸虾门口居然是第一个坐满的。小许家的老板娘望着街角,朱翁的老板娘和嫂子并肩挤做一堆窃窃私语。蔡记门口一桌食客加了又加,菜单都交回去了,又喊了一嗓子“燕子加个菜!”可能是这条路上最年轻的姑娘站起来甩甩手上洗盘子沾的水,忙乱的站起来应了一声“哎!”。
朱翁的老板娘叹了一声,“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今年她们家的虾没涨价。这家店是她哥哥11年前开起来的,随着生意的红火,哥哥打理外面跑的事情,她掌管了店里的日常。服务员是她表姐,对面洗虾子的是亲爹妈,只有大厨是专门请的,外人。第一年一份虾子只卖45-50块,前年成本暴涨,他们也从88涨到了120块,“我们选的都是三十多一斤的活虾”。
话音还没落,一个电话打进来,熟客,点外卖。虽然开了美团,但她似乎更习惯电话这种传统而又直接的方式。
六点,一溜开进来七八辆车,造成了一场交通小拥堵,最后抵着交警摆好的“请勿泊车”明晃晃地停了一溜。这只是先遣部队,四散进小亮和朱翁家的领头人高喊,“老板先把位置跟我们留到,我们9/11个人。”
小许家生意不算好,老板娘和老板从店内挪到了店外。这家满载着爱情小店曾经以许老板老婆的美貌闻名于世,食客私下称其“龙虾西施”。
2013年老板娘回家带孩子,肤浅的食客们发现漂亮的老板娘不见了,以为换老板了,纷纷换地方吃虾,人气再也比不上2009年最红火的时候。
徐胖子作为最早的老店,虽然不太出名,也实打实扎根在这里16、17个年头了。生意虽然还在做,门口却贴上了转让的小广告。
老板娘说,老板身体不好(徐胖子真的是胖子),年纪大又加上三高,想休息休息了。正好儿子明年大学毕业,家里也没什么地方要花钱了,“读书好贵的”,老板娘抱怨说,入了这行,凌晨起来去接虾子,中午开门迎客到半夜,从来没有休息日和假期,着实吃不消。
在竹苑一路搓虾子,最有趣的一件事就是虽然各家老板娘眼睛都盯着旁边的生意,但也绝不排斥合作的机会。
你可以坐下来随便点各家的东西,不用换桌子,在朱翁吃完点小许的虾,可以;在小许吃完点徐胖子家门口的枯豆丝,没问题;对面的羊肉串、饺子、小海鲜,喊一声就送来。
跟只能打包、不接受外食的连锁店相比,竹苑还带有浓浓的旧时代人情味,烟火而有趣。
你最爱哪家的小龙虾?
我是互动小栏目
十几年前武汉地下没有地铁
光谷没有步行街
鲁巷的同学回家像出武汉市
徐东是菜地鱼塘棚户区
公交车一块二
出租车起步价三块钱
一切都与今天有着天壤之别
除了竹苑大市场至今一成不变
- 以后请多多指教 -
作为新城控股旗下主要内容产品之一,宣传有温度的情怀,纵容体会日常中的小情趣,致力于打造地产行内口碑最佳的生活态度研究院。
♡
我们要做一份武汉的生活指南
一份致力于让大家去放下手机
去真实体验指南中的态度生活
♡
因为幸会幸汇,遇见新城
找到就差的这点乐趣
注: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