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习《诗经》吧!第1天《关雎》
昨天学习了《诗经》的一些基础知识,《诗经》总计有305篇。
今天开始一起学习《诗经》首篇,国风·周南·《关雎》,这是一首写男恋女之情,男子对女子的思慕的诗。
原文:《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关雎》这首诗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
其内容很单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
特色:双声叠韵连绵字、偶句入韵、兴的表现手法。
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比兴手法,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整个诗,给我的感受就是恬静温和,有始有终,完整,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三千年前的《诗》里长满了各式各样的植物,开满了千姿百态的奇花。
一起学习《诗经》吧!
PS:本文配图来自网路,感谢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