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财经

大国新局 | 以自贸试验区的名义,陕西能实现“弯道超车”吗

时间:2017-06-21 19:38:58 来源:[--befrom--]

数据胜于雄辩,对比方知差距。

若将今年新开埠自贸试验区的七个省市,按照上年GDP总量排序,陕西省19165.39亿元的GDP总量并不靠前,仅高于重庆市上年的17558.76亿元,排位七省份中的倒数第二。

而与七个自贸试验区中,经济最发达省份浙江省上年46484.98亿元的GDP总量相比,更是存在不小的差距。

作为唯一一个拥有自贸试验区的西北内陆欠发达省份,陕西为何能入围这场声势浩大的“国家试验”?而凭借自贸试验区的红利加持,陕西首先应从哪里入手,刺激经济发展“弯道超车”?

中国自贸试验区报道(微信公众号“自贸试验区报道”zmsyqbd)走访陕西,以求解答上述问题……

使命

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已于上月在北京雁栖湖落下帷幕,但以中国为主力军的国际合作计划,才刚刚步入系统性的实施阶段。

陕西省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向西延伸的桥头堡,具有不可被替代的区位优势。

自古以来,陕西与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便有丰富的经济、文化交往历史。作为“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重要支点,自贸试验区落地陕西,被认为是历史的必然。

深化改革与内陆开放,几乎贯穿了所有内陆型自贸试验区定位。陕西省自贸办总体方案组组长王红学认为,陕西自贸试验区最突出的特点,体现在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上。

此外,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提升沿线地区基础设施,将成为前置任务。而陕西省在建材生产和建筑施工能力方面,均具备比较优势。

大国新局 | 以自贸试验区的名义,陕西能实现“弯道超车”吗

(西咸新区管委会供图)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管委会经发局副局长赵文虎告诉中国自贸试验区报道,在陕西省支持本土企业“走出去”、引导企业参与国际产能合作中,就包括基础设施建设门类。

围绕西部大开发,以及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人文交流,将自贸试验契合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打好国际交流合作牌,成为陕西自贸试验区最突出的特色。

机遇

前不久,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赢发展”为主题之一的2017年丝博会暨21届西洽会,在古都西安落下帷幕。在本届丝博会上,首次创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合作论坛”。

这样的对外开放思维,贯穿于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的过程中。

陕西自贸试验区涵盖中心片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和杨凌示范区片区,总面积119.95平方公里,布局较为集中,除杨凌示范区片区的5.76平方公里之外,其余均在省会西安市辖下。

大国新局 | 以自贸试验区的名义,陕西能实现“弯道超车”吗

(图片出处:陕西自贸试验区官网)

与此同时,陕西自贸区覆盖了西咸新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西安国际港务区等多个重要开发区。

这样的格局,既可以利用开发区现有相对灵活的管理体制机制,还体现推进西安、咸阳两市一体化的思维。相对集中的规划,不仅为自贸试验区内深化改革提供了保障,更为未来陕西关中地区发展开辟了体制便利。

在王红学看来,陕西自贸试验区的启动与实施,为陕西实现“追赶超越”带来了重大机遇。

据陕西省商务厅自贸办提供的数据,截止6月15日,陕西自贸试验区区内新增注册企业2420户,其中外资企业23户。新增注册资本金940.52亿元,其中含外资9631.02万美元。

自贸试验区中心片区、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和杨凌示范区片区,结合各自产业基础,配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两个命题,分别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高端产业基地和人文交流高地、“一带一路”国际中转内陆枢纽港以及“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

通道

要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首要是要互联互通。而做实全方位、立体化开放大通道,建设“一带一路”交通商贸、快递物流中心,是关键一步。

大国新局 | 以自贸试验区的名义,陕西能实现“弯道超车”吗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供图)

而以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依托的“中国孟菲斯”航空枢纽平台建设,和以西安国际港务区、中欧班列“长安号”为依托的丝绸之路陆上港口建设,是关键一步的两个落脚点。

5月18日,海航现代物流集团成立,旗下40余家公司,共计超1800亿元总资产落户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这被看作是陕西构建“中国孟菲斯”的重要平台。

海航现代物流品牌市场部经理徐军鹏告诉中国自贸试验区报道,集聚了航空货运、仓储物流等五类业态的海航现代物流,将承担起构建“一带一路”物流4.0框架重任。他表示,后期海航现代物流将以西安为全球货运航网中心枢纽,打造全球骨干航线,扩张洲际通路。

除航空运输枢纽建设之外,陆上运输通道辐射能力亦在急速提升。

从西安港出发的满载货物的“长安号”中欧班列,沿第二亚欧大陆桥驶出国门后,分别通往华沙、莫斯科、阿拉木图、汉堡和布达佩斯,列车轨道开辟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黄金通道”。

西安国际港务区自贸办主任邓飞龙介绍,西安港是国内陆唯一获得国际、国内双代码的内陆港。截至今年6月1日,中欧班列“长安号”已经累计开行68班,今年又新建成了进口红酒交易中心和国际采购中心。作为国家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和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西安国际港务区配合企业建设中哈产业园,通过长安号将哈萨克斯坦的粮食和油脂运输到国内加工销售。

西安港是陕西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重要抓手。在陕西自贸试验区开埠加持之下,西安港已成为联接“一带一路”国家的重要平台。

平台

如何扎实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

结合各个片区、行业实际状况,陕西自贸试验区建设若干各类产能合作平台,便于本土优势企业、产能“走出去”的同时,兼顾“招优引强”、“招才引智”。

落地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的企业“走出去”一站式服务平台,便是陕西自贸试验区支持、引导企业赴境外投资、融入全球产业链的重要平台之一。

大国新局 | 以自贸试验区的名义,陕西能实现“弯道超车”吗

在西咸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喻建宏看来,该平台的搭建,有助于提升本土企业对外投资合作能力和海外经营水平,而平台设置的目的就在于构建一个直接、便捷、高效的“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

赵文虎则向中国自贸试验区报道表示,目前沣东新城方面已经与德勤咨询和陕西外经贸综合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多次对接,并完成了“走出去”一站式服务平台的线下物理空间搭建。

此外,西安国际港务区与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由企业主导在哈萨克斯坦建设了中哈产业园。在中哈产业园建设的推动之下,2016年年初来自哈萨克斯坦的2000吨初渣油曾为长安号贡献了第一批返程货物。

现如今在陕西,这种模式为更多行业效仿。

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产业园区,不仅可建在国内的自贸试验区内,还可以通过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建设,引导有需求的企业集群式“走出去”。

在引导企业“走出去”进行国际产能合作的同时,陕西自贸试验区亦注重在自贸试验区内“招优引强”、“招才引智”。

5月13日,西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李毅,为西安华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何玉平颁发了陕西自贸试验区首张外国高端人才(A类)专家证。陕西自贸试验区的人才引进政策,为外籍人士在陕西创新创业,以及外资企业投资兴业,创造更多便利。

6月2日,西咸新区亦发布其自贸试验区优惠政策,为优秀人才开设专属“绿色通道”,除大幅度个人所得税返还补贴外,还将提供包括资金奖励、住房补贴、家属优先落户等支持。

中国自贸试验区报道 图文 张莹 编辑 杨欢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 ©2015-2017 科普365 京ICP备10002591号-6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