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财经

刘燕:地摊家族朋友创业之路分享(路在脚下)

时间:2017-07-02 04:20:33 来源: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我发觉加我微信或是想进地摊家族的伙伴们,基本有百分之九十都是新手朋友,他们基本找我第一句话,或是进群后第一句话,就是我想做地摊行业,但不知道怎么开始,如何选择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对于这种事我以前文章不知道说了多少次了,每个人地方的消费群体,消费观念都不一样,所以没有一个人敢对你打包票你卖这个产品就一定会赚钱。

有句话说的好:假如你想钓到鱼,那你的鱼饵就必须得适合鱼的口味。这其实就和选择产品是一样的性质,你想做生意赚到钱,就必须得让自己的产品去适合这个市场。那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这个市场的产品呢,那就要好好的去调查市场。如何去调查,还是得自己去亲力亲为,别人的意见始终是意见,可以借鉴,但一定要自己去认证的。

有时候也可以去看看街上生意好的那些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去学习和模仿他,他的生意好肯定有生意好的道理,这就要你去认真的发掘,有时候善于借鉴他人,是个人走向成功的必备素质。多看些成功的案例,对自己没坏处。

刘燕:地摊家族朋友创业之路分享(路在脚下)

大家好!我叫刘洋,我老公叫奎子,网名:奎子,他在地摊家族刘燕1群。

我和老公摆地摊没多久,满打满算才半个月时间,所以今天我只讲讲我是如何做上地摊的。我和老公都是84年生人,渐渐老去的80后,也是压力不断的年龄。我跟赵本山是老乡,辽宁铁岭人,我老公是山东德州齐河人,我们结婚13年了,大女儿也12岁了,二宝还小,现在才8个月。

这些年我们在娘家生活,老公打工,做的是幕墙外建筑,经常去沈阳、北京、天津等大城市,我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老公的工作特别有危险,我总劝他别做了,大不了摆个地摊。

今年年初,老公的姥姥得了癌症,我的婆婆身体也每况愈下,我们商量,决定回山东这边生活,也应该尽下做儿子儿媳的责任。

五一劳动节的时候,我们回到了山东,打了这些年工,也没攒下什么钱,家庭支出很大,入不敷出,我跟老公都是初中没毕业,打工是没有出路的,商量后决定慢慢学着做生意吧,就从摆地摊做起。

也不知道老公是怎么找到的刘燕老师的地摊群,没等几天,老公就跟我说:“今天地摊家族公众号里登了一遍文章,被采访的是你的辽宁老乡,老厉害了,做公益的,刘燕称呼他地摊大亨,说他只要一摆上摊,就是围的里三层外三层的.....”。

我很好奇,便让他把这篇文章发过来,就是”小蝌蚪地摊创业网“5月15日那篇《一位草根慈善大使的地摊创业经历(内附甩货秘籍)》,我看完后觉得潘老师满满的正能量,满满的干货,里面写了很多新人摆摊的技巧,对于我们新人来说很有帮助。在此我也诚挚地向地摊家人们推荐潘老师这篇文章。

刘燕采访:一位草根慈善大使的地摊创业经历(内附甩货秘籍)

和潘老师取得联系后,潘老师建议我卖三个月头饰,待到天气冷时再卖服装鞋帽等应季产品,他说6、7、8三个月是淡季。我相信潘老师的人品,一切听他的安排了,他说甩货模式,摊位上东西一定要多,始终保持2000元的货,每天按卖1000元计算,55%的利润,成本是450元,若有条件的话,多储备两天的货。我听了潘老师的建议,给他转过去了2900元。接下来他在微信语音里,给我讲了两个小时如何卖饰品,算是岗前培训。

刘洋的摊位

卖这些小东西确实挺好的,不必担心开张问题,只要摆上摊,就有人光顾生意,而且十几人二十几人同时选货是很正常的。潘老师说我们做的是演讲式甩卖,集约式销售,一定要符合这个模式的要求,喊的话一天能卖上千元,不喊一天也就卖百八十元。我挺佩服我老公的,拿着商品,到摊位前面喊,以前都没摆过摊,就能做到这样。

我们没有固定摊,每天起得特别早,收得也特别晚,这几天很累,但累并快乐。我觉得我很适合做这个,看着顾客都在挑货,心里特别快乐,收钱的时候,尤其哪位买多的时候,特有成就感。记得最多的买了28元的。前面三天卖了2200元, 虽然没有达到潘哥的要求,但我们也很满足了,也是天公不作美,其中有一天出了一个早市卖了295元就下雨了。现在补的第二次货已经收到,这个饰品我们会做一段时间,边做边学习地摊经验。我们齐河县离济南很近,这几天在家割麦子,潘哥建议我们以后多跑济南,必要时花钱买摊位,不要因为一点摊位费钱因小失大,加快原始资金积累。

我们很幸运认识了地摊家族的刘燕老师,里面有那么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分享,也很幸运认识了老乡潘老师,让我们做一个只赚不赔、付出和收货成正比的生意。

通过潘老师,我又认识了同行云南楚雄的董忠强,他卖潘老师的饰品,每天都能卖1000多,现在主要学习他是怎么喊的。潘老师对每个经销商都很负责,每天都要询问销售额,少的时候问下什么原因,有问题及时解决,他告诉我们一定要认真和专注,不找外界原因,不找环境原因,大环境永远没有错,城管是大环境中的一部分。【他给我讲了深圳那个姐姐的故事,深圳的城市管理很严,她一天被撵七八次,城管让收就收,换个地方再摆,每天都卖1000多。城管没有错,他们是城市派下来的管理者,我们摆地摊的也没有错,为了生存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分享这么多,感谢刘燕老师给我这次机会。由于二宝还小,晚上要照顾她,睡眠不够,白天还要农忙、摆摊,写的有点凌乱,望各位海涵!祝各位生意兴隆,万事如意!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科普365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2015-2017
ICP备案号:京ICP备10002591号-6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