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山乳业24.33亿不翼而飞,财务玩失踪,成烫手山芋无人敢要
停牌两个多月的辉山乳业,如今再陷舆论风波。
资不抵债 巨资去向不明
辉山乳业集团估计总资产约为人民币262.2亿元,主要包括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人民币4.67亿元,物业、厂房及设备约人民币79.9亿元、生物资产约人民币68.1亿元及租金预付款项约人民币37.5亿元、存货约人民币14.0亿元及其他资产约人民币58亿元。
而总债项约为人民币267.3亿元,当中包括银行及非银行贷款分别约人民币187.1亿元及约人民币42.5亿元,而其他负债为人民币38亿元。这意味着辉山乳业已经资不抵债。
董事长杨凯
除此之外,辉山乳业还在公告中自曝账上24.33亿不翼而飞。
自今年3月份辉山乳业爆发债务危机,就有传闻称辉山乳业大股东杨凯挪用了30亿账上资金投资沈阳房地产,资金无法回收。
虽然辉山乳业董事长杨凯本人否认了这一传闻,但24.33亿资金下落不明却是事实。作为公司大股东既不能说明资金去向,事件矛头自然指向辉山乳业负责财务工作的副总裁葛坤。
葛坤
财务负责人失踪
据了解葛坤不仅是辉山乳业的原董事,还是杨凯的一致行动人,两人关系还一度被传为不可描述的关系,可见并不一般。
然而,葛坤现在也是玩起了失踪,整个人已经联系不上,这让失踪的24.33亿更是死无对证。
24.33亿这个数字这么一摆大家可能还没什么概念,要是在北京这可是能买20套四合院的,明星们扎堆的豪宅最少也能买100多套了,不翼而飞让这个辉山乳业都蒙上了一团迷雾。
更为蹊跷的是9个月前辉山乳业还显示有82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这一下子缩水了77亿,从资不抵债到资金缩水,辉山乳业在不断的刷新人们的认知,让人大跌眼镜。
形象受损 业绩下滑
作为承接了辽宁省大部分奶制品销售份额的辉山如恶意,可以称得上辽宁省曾经最辉煌的企业之一,这一事件对辉山乳业的企业形象产生了严重的损害,这种伤害也直接体现了产品的销售额上。
辉山乳业此前宣布4月份的销售额显示为22.57亿元人民币,相比2016年下跌了四成,经营不善再加上债权人的步步紧逼,辉山乳业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面临着内外夹击的处境。
重组自救
为解决企业危机,辉山乳业一直寻找“接盘侠”,之前和中粮方面有过接洽,但最终也是因为窟窿太大而不了了之。
现在辉山乳业在积极自救中,有可能以“债转股”+“置换结构化债券”+“发起新公司”的模式进行重组上市公司,新公司承接辉山乳业的体内外全部资产后,不断优化管理、持续经营、提升利润,最终通过被战略投资、被并购或独立上市的方式实现公司股东及债权人利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