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跑了,川普笑了,中国制造业该反思了!
富士康,或者说郭台铭终于还是“跑了”。
据美国总统川普7月26日宣布,富士康将在威斯康星州投资100亿美元,建液晶面板工厂。值得一提的是,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外商投资。
与此同时,富士康也承诺将带来13000个就业机会,并且创造平均年薪近5.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6.4万元)的工作,这个数字高于目前美国平均薪资,在中国相当于一位高级白领。
川普开心地合不拢嘴,盛赞富士康老总郭台铭是“一名伟大的商人”。
遥想半年前川普刚上台时,美国上下一片哀嚎。他“推特治国”,他口无遮拦,但他正在实现他竞选时的宣言: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让美国再次伟大)。而这第一步,就是制造业回归。
制造业是国家经济的根本和支柱,也是稳定民生的保障。当年奥巴马连任后的第二个核心任务就是:重振美国制造业。
但是奥巴马这种学霸精英做不到的事情,川普这个“疯子”却做到了。因为他,真的不跟你讲道理。
上台以后,川普一边声称要提高关税,一边出台了“史上最大减税”税改计划:简化税制、降低个人所得税、降低企业税……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子的方法虽然很拙劣,但十分有用。
资本家都是用脚投票的,哪边有利益就往哪边跑。所以,三星投资3.8亿美元在美国建了一座家电制造厂,英特尔投资70亿美元在美国建了一座芯片厂,LG家电投资2.5亿美元在美国建厂。如今,富士康也加入了。
富士康会去美国开厂,一点也不意外。有人说这是政治献媚,但草媒君觉得,既然是商人,那就得追求利益。从商业利益上来看,富士康赴美主要有这三大原因:
1优厚的税收及土地政策
除了修建工厂,富士康还与威斯康星州签署了一份援助协议,当地政府将向富士康提供30亿美元的援助以及1000英亩的工厂用地,包括15亿美元的制造业所得税减免、13.5亿美元的投资所得税减免以及1.5亿美元采购建筑材料营业税减免等。也就是说,不仅把富士康未来数年的工资都用税收优惠付了,同时还几乎完全取消制造商和农业生产者的所得税……傻子才不动心。
2与苹果等企业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其实川普一直希望能将苹果产品的制造搬回美国,但因产能、技术、成本等问题,苹果方面一直态度暧昧。现在,富士康在美建厂主要生产液晶面板,其中就包含适用于手机的小屏幕面板。在产能稳定后,富士康有可能将手机外壳、关键零部件、组装等全部搬到美国,借此与苹果在合作关系上更进一步。而这也是川普梦寐以求的。
3富士康转型和盈利方面的诉求
富士康2016年的营收首现下滑,为了摆脱代工厂毛利率低的现状,富士康部署了一系列的转型动作,包括自有品牌的生产和销售,其核心目标是从低毛利代工厂成为“未来世界的整合者”。有分析师称,富士康宣布投资美国后将迎来三大商机,包括更接近美国品牌客户、通过去年并购的日本夏普品牌打开美国电视和家电市场、进一步拓展非消费性电子业务(如机器人和电动车)。
中国这几年被互联网冲击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实体制造业、零售业的日子很不好过。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要不保了吗?
1.中国廉价劳动力优势不再。大面积的低端制造产业无法升级转型加上税务的繁重,“衰落”和“危机”已逐渐成为制造业身上的标签,弥漫在制造业空气中的是一片悲观的气息。
2.繁重的企业税收制度。据调查,87%的企业家认为税收负担很重和较重的比例很高。根据世行与普华永道发布的最新报告,2016年,中国企业的总税率达到了68%,位列世界第12位。
虽然中国也认识到这些问题,社科院发布的《2017年经济蓝皮书》指出,目前增值税税率有多档,行业间差距大,因此如何科学设计、有效简化增值税分档及税率,是企业税负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对于已经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制造业来说,无疑隔靴搔痒。沉重的负担和糜烂颓废的气质,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生存面临的现实。
曹德旺的福耀玻璃是较早跑到美国建工厂的,他分析了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人力成本、电力成本、土地成本、各种的税负成本,虽然中国在人力成本上是低于美国,但各项成本相加,其实中国的制造业跟美国比已经不占多大优势了。
当前,国内市场的人口红利正在被逐步稀释,劳动力需求比较大的产业已有往印度、越南等地迁徙的迹象。现有企业也在试图降低人力成本,比如富士康2014年投入生产人力为74万人,到2016年降为54万人。而高精尖产业由于对人力依赖的降低,在选址上变得更加自由。
或许,富士康的出走只是个开始。我们一直喊着“别让李嘉诚跑了”、“别让华为跑了”,但草媒君认为,如果中国的制造业成本、氛围、技术水平依旧不能支撑起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那么未来可能会有更多“富士康”、“李嘉诚”转投美国,甚至东南亚。
中国的制造业,真的该反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