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搞清楚了!富力地产买下难盈利的万达酒店秘密都在这儿了
第五次IPO。
富力地产以六折的低价收购了万达商业77家酒店,反而让其评价下调。
近日,惠誉将富力地产目前为BB的长期外本币发行人评级、优先无担保评级以及子公司所有未到期债券的评级列入负面观察。
惠普公告称,这一决定是在该公司宣布斥资199.06亿元收购万达商业地产旗下酒店资产后作出的,收购计划将会推高富力地产的总体债务水平,并使其净债务与调整后库存之比接近60%的惠誉门槛水平,进行资产收购将减缓公司的降杠杆进程。
7月19日,万达商业、融创集团、富力地产在北京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值得一提的是,富力参与万达与融创的并购此前毫无征兆。就在签约当天,背景板上的富力地产字样也是一再更换,期间会议室还传来砸玻璃杯声。
不过,最终万达商业将北京万达嘉华等77个酒店以199.06亿元的价格转让给富力地产,将西双版纳万达文旅项目、南昌万达文旅项目等13个文旅项目91%的股权以438.44亿元的价格转让给融创房地产集团,两项交易总金额637.5亿元。
富力捡了100亿的便宜?
对比此前的万达融创的初步协议,融创收万达76家酒店要花335.95亿元。而富力地产仅仅以199.06亿元的价格就收购万达77家酒店,相对融创的价格几乎打了六折。77家酒店拥有的总建筑面积约为328.6万平方米,按照总价199.06亿元来算每平方米方才6000元左右。而且万达的这些酒店大都分布在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地段。因此很多媒体都称,富力地产捡了个一百多亿的大便宜。
在7月19日的万达融创富力签约仪式发布会上,上演了蹊跷的一幕,活动背景板上的富力地产字样先是被撤掉,后来又被加上,甚至会议室还传出摔玻璃杯的声音,会议一再推迟。坊间传闻,这可能是富力当场“砍价”。
王建林在签约现场发言时表示,放眼全球,能以这样较低的价格批量收购酒店的机会100年可能只有这一次。言下之意不言而喻,富力捡了大便宜。
为什么富力能以融创六折的价格拿到万达酒店,而且还比此前的76家多了一家?答案是富力出得起现金。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能够在7月19日和万达、融创放在一张背景板的收购方,其实并不多。对于这么大资金体量的大宗资产交易,现金流无疑是影响交易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根据三方签署的协议显示,199亿的约定价,富力需3个月内先行支付100亿,扣去订金20亿元,实付80亿元,尾款将于2018年2月前支付。对于绝大多数资金方来说,3个月内拿出100亿并不容易。但这对富力来说并不难。2017年一季报显示,富力地产资产总计2325亿元。其中,流动资产合计1834亿元,货币资金就有404.9亿元。
7月20日,富力董秘胡杰在招商证券电话会议上透露,上半年富力完成400亿元收入,公司将全部以自有资金支付。
富力自有酒店连亏五年
富力敢斥巨资买入万达酒店业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富力早就有酒店发展战略。
富力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合作,本公司以合理成本补充大量优质酒店资产,将进一步扩展旗下酒店业务,增加优质的投资物业的经营收益,实现多元化的产品、产业布局。
在万达、融创和富力三方战略合作协议签订现场,王健林称“三方都是赢家”,富力有酒店发展战略,在全球已开业和建设的高级酒店有24家,从融创手中以较低价格接手77家万达酒店后,富力将持有超过100家酒店,成为全球最大的五星级酒店业主。
然而,富力吃下万达酒店这块肥肉之后,未来能否在酒店业务上有出色表现,从富力之前的酒店经营状况来看,恐怕值得观察。
事实上,富力这几年酒店业务虽然有所发展,但酒店业务的盈利能力并不乐观。
根据富力地产财报显示,公司酒店运营自2014年至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1.09亿元、11.81亿元和13.62亿元。尽管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但毛利率持续处于下降态势,近三年分别为29.41%、26.90%和19.79%。而酒店业务的盈利表现也让人大吃一惊。从盈利数据来看,最近五年,富力酒店业务处于持续亏损状态,亏损额分别为1.75亿元、2.49亿元、1.4亿元、1.67亿元和1.83亿元。
酒店运营业务竟然成了富力地产中唯一一个“拖后腿”的业务,而这次收购的万达酒店财务数据也并非完美。
根据早前融创公告,其自万达收购的76家酒店2015年利润5.51亿元,2016年利润8.74亿元,平均而言每家利润两年分别为822万元和1181万元。
申万宏源证券认为富力这次并非捡便宜而是买贵了。77家酒店除去未开业的2家,2016年共实现利润8.74亿元,全部开业后净利润不会超过10亿元,“给予目标估值约为10倍PE,则该酒店资产包的合理价格应约为100亿元。”
按照申万宏源的说法,富力花费199亿元购买万达77家酒店,非但不是“买了只下蛋的母鸡”,而且还多花了近百亿代价。“虽然富力收购万达77家酒店与账面净值相比折价40%,但我们认为该收购价格并不如想象中地有吸引力。”
申万宏源证券的质疑不无道理。因为当前高端酒店行业的盈利水平整体仍然有限。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789家五星级酒店资产总额2454.29亿元、利润总额19.02亿元,平均每家利润为241万元。
众所周知,酒店难以盈利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各类竞争性产品的增加,供大于求;另一方面在于酒店本身的物业改造、外包管理会占用很多资源和资金,从而压缩了酒店的盈利空间。对于富力,后续通过资本化的操作来为酒店产业增加竞争力是必要的。
不过,对于此次199.06亿元的酒店资产买卖,后续的不确定性还包括两点:第一是此类酒店很多和万达广场是挂钩的,在具体交接方面可能会有很多扯皮的地方。毕竟,很多项目依托于万达广场而进行经营;第二是酒店背后的管理人员是否会有调整和波动,这是需要重点关注。
部分业内人士表示,酒店业务大概率是不挣钱的,这应该也是融创愿意低价转手万达酒店的原因。表面上看富力收购万达酒店是捡了便宜,但很可能是接了烫手山芋。
曾押错商业地产 被同行悉数超越
富力成立于1994年,总部在广州,进入21世纪之后大举挥师北上,其标志性项目是北京富力城。2005年,富力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首家被纳入恒生中国企业指数的内地房地产企业,并荣登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4年至2009年,富力地产曾连续五年位列中国房地产企业综合实力第一名,其中,2007年,则是以161亿元的销售额,排名全国第四,仅次于万科、绿地和中海,是“华南五虎”的一哥,当时的恒大,与之相比也只能算小弟一名。
汹涌而来的辉煌,让富力不断膨胀,其声称要取万科而代之,成为中国第一。
当同行都专注于住宅开发时,“一哥”富力似乎开启了商业地产的“大跃进”战略步伐,将更多的精力花在并不擅长的领域。生产力的滞后,战略节拍的错踏,仿佛让这只华南虎渐行渐远。
在随后到来的2008年金融危机和楼市调整双向夹击中,富力开始走下坡路。这一年,富力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开发速度比例高达1:1,激进的发展策略让富力地产的资金链几乎绷断,一度陷入破产危机。在当时,富力的官方口径喊道“要撑过明年”。
更加重要的是,为了保持扩张的速度,富力地产不惜大幅举债、疯狂拿地,它急需为大肆买地投资而攀升的高负债买单,负债率从2005年上市之初的20.5%,到2007年底飙升为139.5%,被称为“最高负债房企”。
据时代周报报道,在2009年初与投行的内部交流会上,富力的负债率受到质疑,甚至有股东开始怀疑管理层的决策力。在2009年3月份举行的2008年业绩说明会上,李思廉公开表示,当年首要是降低负债比,但投资者信心难拾。
近十年来,富力的销售额被合生创展、碧桂园、恒大、雅居乐纷纷超过。根据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富力销售额413.2亿元,排名全国第二十。
值得关注的是,富力地产正谋求回 A 股上市。根据富力地产披露IPO招股书显示,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0.7亿股新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为不超过350亿元,募集资金项目将投向北京富力新城、北京富力通州运河十号、天津富力新城、上海虹桥项目等9个项目。
这已是富力地产第五次申请A股市场IPO,最新消息是富力地产IPO状态为“已反馈”。如果顺利在A股上市,在享受内地资本高估值的同时,350亿元的融资额也有望大幅度改善富力地产的财务状况。
·END·
乐视财讯
所见即价值
更多财讯资讯,点击“阅读原文”访问乐视财讯官网(www.lefinance.com),一手财经信息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