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妈式管理”值得所有管理者学习!
点击题目下方泰山管理学院 订阅第一管理杂志
“老干妈”的管理团队,大概是中国目前大型企业中最神秘的一支。陶华碧对他们的一个要求就是不能接受外界采访。坊间对这支团队的评价大致为:忠诚、勤勉、低调。
陶华碧推行“干妈式管理”,除了为员工提供优越的福利待遇,陶华碧董事长还有很多充满人情味的管理方法:隔三岔五地跑到员工家串门;每个员工的生日到了,都能收到她送的礼物和一碗长寿面加两个荷包蛋;有员工出差,她像送儿女远行一样亲手为他们煮上几个鸡蛋,一直送到他们出厂坐上车后才转身回去。所有从老干妈离职的人,如果在外受委屈了,都可重新回来上班。
果然,这种亲情化的“感情投资”,使陶华碧和老干妈公司的凝聚力一直只增不减。在员工的心目中,陶华碧就像妈妈一样可亲可爱可敬;在公司里,没有人叫她董事长,全都叫她老干妈。
人情作为一个中性概念,它并不是洪水猛兽,它更像一把双刃剑。管理者的确应当在企业内部规避拉关系、走后门此类异化的人情,杜绝异化的人情对组织的破坏。但与此同时,管理者应当在企业内部提倡健康的人情关系,让人情关系回归本真,拾回发自真心的关怀与爱,赋予管理以人情味,助力企业发展。
1.增加制度人情味
制度是对企业秩序的保障,我们应当规避人情关系对制度的腐蚀,抵制依赖关系远近进行奖惩等行为。但过于严苛死板的制度,有时并不能带来理想的管理效果,尤其是在当今新生代员工逐渐成为职场主力的情形下。管理者不妨为刚性的制度加入富有人情味的柔性因子,在不妨碍组织大目标的前提下,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增加制度的弹性。
黑松林推出一系列的“弹性制度”:弹性上下班,即员工遇到紧急事情时,可以酌情调整上下班时间;弹性薪酬,即在基本工资的基础上,增加激励基金等弹性薪酬;此外还有弹性退休与休假制度等。这些富有人情味的弹性制度作为黑松林“心力管理”的亮点之一,使得黑松林“没有不执行的制度,也没有执行不了的制度”。
2. 妙用面子激励性
在人际交往的礼尚往来中,中国人十分在意“面子”。管理者可以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员工真挚的肯定,给予员工荣耀的面子。一方面,管理者对员工的赞美是对员工付出的肯定,说明管理者关注员工在组织中的成长与发展,会让员工感受到管理者的关怀。另一方面,这种赞美也是对员工的一种低成本的精神激励,能以低成本的付出获取高水平的激励效果,形成面子的雷尼尔效应(雷尼尔效应,即用员工真正需要的东西留住他们)。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没有奖励时,人们只能发挥自身能力的10%~30%;给予物质奖励之后,人们能发挥50%~80%;给予适当精神奖励,就能发挥80%~100%。
3. 俘获离职员工心
众多研究都表明离职员工是企业的一笔隐形财富,具体表现为:离职员工可以为企业提供客观的反馈意见;他们也会成为企业文化的传播者;如果能保持与他们的良好关系,企业还可获得本行业相关的高效信息。
管理者不妨做到人走茶温,人情味长存。比如建立动态跟踪信息系统,追踪离职员工的情况,与部分员工保持人情往来;创设员工回流的绿色通道,给予员工富有人情味的关怀等。这些措施至少可以一举三得:首先,这些做法对留下来的员工而言是一种慰藉,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人情味,增加心理安全感;其次,可以防止可怕的离职报复,杜绝不必要的企业损失;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离职员工这笔隐形财富,为企业带来额外效益。
整理自:企业管理杂志(qyglzz)、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德
鲁
克
管理大师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
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更适合民营企业老板和高管学习的
不是总裁班,而是实战MBA
因为实战MBA是系统学习+实用落地
实战MBA摒弃纸上谈兵,聚焦民营企业实际经营管理问题,即学即用,边学边练,现场生成落地改进方案。让学生课上学,课后用;今天学,明天用!
实战MBA试听报名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