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西首富到破产,他送员工别墅娶女明星,百亿企业瞬间消亡
2003年1月22日,当时年仅48岁的海鑫集团掌舵人李海仓在自己的集团办公室遇刺身亡。
28天后,李海仓之子——不满22岁的李兆会被迫从国外中断学业,回国接管了资产规模逾40亿元的海鑫集团。
1987年,海鑫集团创始人李海仓以集资的40万元资金,经过艰苦创业,几乎是以一年办一个新厂的速度不断扩张速度,形成了占地3.6平方公里的大型钢铁集团,逐步建立起一个多元化的“钢铁帝国”。
2003年1月的李海仓遇刺,李兆会中断了在澳大利亚的学习回到国内继承了由其父亲一手建立的海鑫钢铁集团。
李兆会被迫开始了他的企业家生涯。
2005年,在全国钢铁行业供过于求、钢铁价格不断下跌的不利形势下,李兆会带领海鑫集团广大员工依然创造出了年销售额80多亿元,净利润超过4亿元的好成绩。李兆会在2006中国富豪榜400名富豪中位列第56名,仍然是百富榜上最年轻的企业家。
公众更为熟知的是,李兆会200辆婚车迎娶明星车晓。海鑫集团每个普通员工都收到了500元的红包,从北京请来的婚庆公司将整个县城布置得比春节还热闹,婚礼总共造价500万元。一年零三个月后,这段婚姻告吹,网传他为此付出3亿赡养费。
李兆会“败家”被人津津乐道,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海鑫破产不过是钢铁市场“严寒”的缩影。
李兆会在担任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以后,先后投资7200万元为员工建设了13栋住宅楼、31座小别墅,拿出347万元重奖贡献突出的人才,一次奖励10辆“帕萨特”汽车,开创了全省乃至全国民营企业员工奖励的先河。
2004年11月,海鑫旗下的山西海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5.9亿元的价格,受让中色股份所持民生银行1.6亿股,并在2007年上半年的牛市高点抛售,套现超过10亿元。此举将李兆会推上了当年胡润百富榜第78位,成为最年轻的山西首富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钢铁行业受到波及,海鑫钢铁未能幸免,停产长达半年,并开始走下坡路。
2014年钢铁行业就已经进入寒冬,2015年依旧如此。据中钢协统计,1月至4月,会员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下降15.76%,企业遭遇大面积亏损,甚至一些民营钢企都难以为继。陷入经营困境的海鑫集团也不例外。
最终海鑫集团倒下了,成为家族企业传承失败的一个典型案例。当地不少企业界人士感叹,如果当初海鑫集团传给李海仓的兄弟而不是涉世不深的儿子,企业命运也许会被改写。
曾经的繁华已经如落花流水一去不复返了,一声长叹,留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