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马云的余额宝都被开刀了,想不到的事正在发生!
本文2350字 丨阅读时长约为3分钟
余额宝限额降至10万,多少人都没有看懂这背后的深意。你以为和自己没什么关系,实际上却对你今后的理财有很多影响。
最近,余额宝再度下调额度,个人投资限额10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有人说树大招风,余额宝规模太多,容易形成系统性风险,所以限额有理。
也有人说没什么大不了,限额又怎样,有几个人的余额宝额度超过10万。
有数据显示,余额宝超过5万的个人占比不到1%,自然超过10万的就更少了。
这么一看,好像确实对普通人没什么影响,大家都是把余额宝当零钱袋用,平时最多也就几千万把块在里面。
但是,真的没有影响吗?很多事情不能光看表面,还要看看前前后后里里外外才能看得清楚。
银行依赖余额宝供血
虽然天天在用余额宝,但是还有很多小白不知道余额宝是什么,这里再强调一次,余额宝其实就是货币基金。
货币基金在今年可以说是大放光彩,由于银行持续缺钱,货币基金收益一路水涨船高。
有人可能要问了:为什么说银行缺钱,货币基金收益就水涨船高呢?
这就要从货基的投向说起。什么叫投向?比如说,你放到余额宝里面的钱,到底都投到哪些资产来获取收益。
简单来说,货基投向主要包括银行定期存款、同业存单、国债、票据等。大家可以看到,货基主要投向与银行息息相关,比如说定期存款和同业存单。
货基与银行有多亲密呢?以余额宝为例,高达83%的资产投向银行存款。
那么,当银行都缺钱的时候,就会争夺市面上的资金,也就意味着投向银行的货币基金更值钱了,那自然收益率就更高了。
换句话说,虽然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这些年不断抢占银行存款,但是银行却越来越离不开余额宝们。
为什么?因为如今金融去杠杆,央妈收紧流动性,银行揽储越来越难的情况下,只能不断依赖余额宝们来输血缓解钱荒,真的是相杀相爱。
照理说,货基给银行输血也没什么,坏就坏在有个输血的对象叫做同业存单。
因为同业存单这玩意正是银行加杠杆的罪魁祸首,也是金融去杠杆重点监管的对象。
现在好了,上面央妈拼命限制同业存单规模,银行却从货基那里输血过来维持甚至扩大同业存单规模,那么自然难以达到金融去杠杆的目的。
目前,货币基金的规模达到5.36万亿,其中余额宝就有1.43万亿,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基。
随着货基规模越来越大,也就意味着银行从货基那里吸血越来越多,有了钱银行就很难戒掉加杠杆的毒瘾。
这显然违背了金融去杠杆的本意,也不是央妈想看到的。
货基新规限制输血通道
既然不符合中央精神,那么余额宝下调额度也是自然而然的事,至少从数量上限制了为银行输血的规模。
相比余额宝限额,其实真正的狠招,是监管层方面正在酝酿的货基新规。
这次新规号称史上最严,可以用“双A”和“双10”来概括。
“双A”是指货币基金禁止投AA+以下的存单。有统计称,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只有20家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属于新规的“安全范围”。
“双10”是指,AAA级以下商业银行发行的同业存单的投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10%;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货基投资同一银行的银行存款及发行的同业存单与债券,不得超过该行净资产的10%。
也就说,不仅货基投向的银行范围大大缩小了,而且投向这些银行的资金规模也大大缩小了。
换言之,银行同业存单再想从货基身上吸血,以后将越来越难。一方面只有高等级的中大型银行才有资格获得输血,另一方面即使有输血资格,但是10%的额度也只是杯水车薪。
这么一来,银行同业存单的规模自然会继续萎缩,金融去杠杆将继续深入。
对普通人影响几何
看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分析了这么多,对我们普通人又有什么影响呢?
当然有,货币基金和银行是大家最熟悉的,限额也好新规也罢,对我们至少有4个层面的影响。
先说货基带来的影响。大家知道,风险和收益成正比,货币基金的收益同样如此。
以后限制货基只能投向评级更高的银行存单,一方面意味着货基的风险更低,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货基的收益更低。
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今后货基的收益可能将走低,即使银行再钱荒,带来的收益也可能微乎其微。
再来说说银行带来的影响。看似余额宝限额和货基新规是在说基金的事,其实最受伤的其实是银行。
由于限制了货基的输血功能,那么银行就必须靠自己的造血功能。怎么造血?说白了,就是揽储。怎么揽储?最大的利器就是提高银行理财收益,去和余额宝们、P2P们争夺投资者。
所以,对普通投资者的第二层影响就是银行理财收益继续看涨。当然由于银行理财本身的性质,这个看涨也只是较小的幅度。
换个角度来看,既然银行吸储越来越难,甚至要拉高理财端收益来吸储,那么也就意味着,在贷款端,银行会越来越惜贷。
这几天,北京、广州等多家银行上调首套房贷利率就是最好的证明。不仅上调了首套房贷利率,而且还要排队等银行放贷。
这就是对普通人的第三层影响:从银行贷款将越来越难,房贷利率还会继续上涨,购房成本越来越高。
第四层影响是什么呢?大家想想,那些失去货基输血资格的银行该怎么办?比如说一些评级不达标的小银行、城商行等。
这些银行本身吸储能力就很弱,起步都是靠同业存单来做大规模,如今央妈限制同业存单,也不让货基输血,那么这些银行也只能靠高收益理财来揽客。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高收益理财产品的投向哪里呢?很显然,自然是相对高风险的资产,比如说中小微企业发行的私募债等。
一旦这些企业发生经营风险,这些银行就会深受牵连,轻则发行的理财产品难以兑付,投资者亏钱;重则这些小银行因此资金链断裂,陷入破产危机,发生挤兑风险。
这就是对普通人的第四层影响:银行理财没有那么安全,特别要小心小银行的理财产品。
其实,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余额宝限额和货基新规还是在继续收紧货币流动性,防范系统性风险,但是因此也会引爆一些局部的债务违约。
所以,我一直和大家强调,理财该放弃刚兑兜底的依赖,放弃低风险高收益的幻想,更要警惕身边越来越频繁的债务违约,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进去呢?
互动:原创不容易,很多人看完文章没有点赞留言的习惯,请大家支持我为文章点赞、留言、分享。菜导才有动力写更好的文章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