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名表扬万达集团积极“去杠杆”
《人民日报》点名表扬万达集团积极“去杠杆”
炎炎夏日,我们的非洲黑朋友都晒黑了,比这天气还热的除了吴京的《战狼2》就属万达、融创、富力的“世纪大交易”。
这本是万达“轻资产战略”战略的一次重大突破、三方利好的一次交易,却被不少媒体和所谓的砖家解读成“万达经营不善,卖地还债”,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来自官方的点名表扬
好在还是有明白人看懂了,今日我们伟大的人民日报就撰文《莫把工具当目的》,字里行间对万达积极去杠杆的行为表示认可。
文章就当前经济形势进行分析,表明去杠杆是大势所趋,并拿某公司做了反面案例,直言:依靠“高杠杆、高贷款”寅吃卯粮、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而对于万达这几年实施的“轻资产战略”给予积极正面的肯定。
而对于企业来说,过高的杠杆绝对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不少企业更是处在财务负担重、债务风险高的困难境地。
所以说去杠杆化势在必行,企业通过抛售资产等方式去将原先“借”到的钱还回去,这样不仅能够扭转经济脱实向虚的窘况,也能够修复经济结构性失衡的局面,并且还可以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
成功人士的眼光总是超前的
其实很早以前,王健林就看到了高杠杆的风险,于是在2015年发起了万达的“轻资产战略” ,通俗点讲就是“去杠杆、降负债、转型轻资产”。
据万达2016年财报显示,万达的服务业收入占比已经达到55%,历史上首次超过房地产;服务业净利润(未经审计)占比超过60%,也大于地产开发利润,而文化产业的业绩尤为突出,2016年收入占万达集团整体收入比重超过四分之一。
可以很负责的讲:万达早已经不是一家单纯的房地产企业了。
王健林对于这次转型也是下了狠心,甚至连万达最核心的产业万达商业地产的商业模式也进行了创新:投资机构负责出钱出地,而万达负责设计开发和运营,然后净租金按比例分成。仅2016年万达新开业的50个万达广场中,就有21个属于轻资产,战果斐然。
去杠杆化给万达带来的好处
万达、融创、富力的“世纪大交易”完成后,万达的品牌不变、运营不变、项目规划不变、项目建设不变,并成功保留下了投资回报率最高的项目,同时万达将回收680亿元现金,再加上1000亿元流动资金,万达账面上的资金有1680亿元,这还不算万达还有1300亿元销售物业存货。
到今年年底,万达持有3300W平方米的商业物业,预计到2018年可以收到租金330亿元,并且每年可以保持20%增长率,按30倍市盈率来计算的话,5年后万达市值可达万亿。
如此安全、高速成长的企业在全世界都找不出第2家。
综上所述,王健林此番资产转让,不仅符合万达既定的发展战略,而且也是为了响应国家“去杠杆”的号召,是利国利民的大壮举。
这个世界满大街都是有才华的穷人,拿着几千块的工资,却在为身价几千万几个亿的人操碎了心。这次,人民日报的文章不仅为王健林正了名,也扫清了那些不实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