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北大同学相爱相杀,竟做出了中国最牛的胰岛素
资本圈里流行着一句话——
“投资不过山海关”
这并非空穴来风,看看东三省上市公司这几年的杰作:
2014年,獐子岛突然公告说,海里的扇贝全死了,壳也不见了,当年三季度巨亏8亿。
2016年,欣泰电气欺诈发行,被罚退市,股价从14.5跌到现在1.4。
今年3月,辉山乳业债务违约,股价一天从2.8暴跌到0.42。
一个个坑,大坑,巨坑,连环坑,心好累……
也正因此,一听到是东北公司,投资者们纷纷表示:
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别跟我讲别跟我讲别跟我讲……
好吧,既然你们都不喜欢,遵循巴菲特老爷子的教诲,那一定是个有金子的地方。
1
位处北京东北偏北方向800公里远,吉林省通化市东宝新村,便有这么一家公司。
名唤通化东宝(600867)。
这家做糖尿病药的公司,股价在10年里最高涨幅超过100倍,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简直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如此梦幻的股价,东宝是怎么从众坑中拔地而起的呢?
其实很简单,东宝只是应了雷军说的那句名言——
“站在风口上,就算是一只猪也能飞!”
东宝的风口,便是糖尿病。
糖尿病,俗称富贵病,主要由于少运动、饮食结构不均衡所造成,是新富起来的中国社会里增长速度最快的疾病之一。
特别是老一代的人,小时候生活条件不好,饿惯了,忽然一下子有钱了,自然敞开了吃。
又没有健康饮食,注意运动的习惯,病根就此种下。
如今40岁以上中老年人,你问一问,三五个人里必定有一个是糖尿病患者。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估计,我国糖尿病患者大约有1.14亿,预计到2035年这个数字将进一步增长到可怕的1.42亿。
糖尿病本身不会致命,但是如果控制不好,后果也是相当严重。
什么肾衰竭、心肌梗塞、失明、性功能障碍、足部坏死……各种并发症就陆陆续续冒出来,让你生不如死。
2014年,全球糖尿病用药市场规模636亿美元,是世界第二大用药。
这么大的一个蛋糕,你可以想象其中的利润空间有多大,尤其是当它仅仅被其中的几家公司垄断的时候。
2
要了解糖尿病药的市场,首先我们需要掌握一点基础知识。
又到了科普时间啦!
糖尿病的主要特征是持续性的高血糖、尿糖阳性和糖耐量减低。
如下图:
血糖升高和降低的机制图
看明白了吗?
人体的糖原分解、合成,都要经过一个关键的小器官。
这个器官就是胰腺,它负责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胰岛素促进糖原合成。
为什么会有糖尿病呢?
就是因为,人的胰岛素分泌出现了问题,或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麻木了。
找出症结就好办了。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糖尿病患者中,大概有30%-50%需要打胰岛素,越早用越好。
现在,我们只要搞定这个胰岛素,就能掌控糖尿病这个几百亿美金的大生意。
是不是感觉很厉害呢?
3
为了赢得这个生意,制药公司们也是拼了,投入了无数的资金去研发。
过去百年,胰岛素已经进化到第三代。
第1代
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使用的动物胰岛素,它们来自猪和牛这些动物身上。
但是毕竟是打到血液里的啊,兼容性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这种胰岛素就很难解决了,动不动就会引起患者的异源性过敏。
第2代
是1983年上市的重组人胰岛素。
这代产品,很好的解决了免疫排斥问题,但是没想到,过犹不及。
另一个问题又冒出来了,由于没办法模拟人体胰岛素的分泌和浓度周期,结果就容易引起低血糖。
第3代
1990年代开始,一种叫“胰岛素类似物”的药物诞生了。
主要包括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等,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起效快,作用时间长,前面的缺点也都能较好的解决。
不过缺点就是:价格昂贵。
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第3代胰岛素类似物上市以来,已经把2代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2015年,全球胰岛素类似物份额超过80%,2代已到生命末期,1代几乎绝迹。
2015年,胰岛素巨头诺和诺德又推出了一款新产品。
这种叫“胰岛素复合制剂Xultophy(IDegLira)”的,兼具降糖和减肥功效,不但治病、环保,还美容!
目前还没有在国内上市,但前景可以想象。
4
说回当前。
全球三代胰岛素,由法国赛诺菲、丹麦诺和诺德、美国礼来三巨头垄断。
2015年,全球胰岛素市场约220亿美元,三代就占了182亿美元,赛诺菲和诺和诺德各占42%,礼来占了16%。
完完全全的垄断啊!
如图
全球三代胰岛素竞争格局
国内胰岛素市场自然也是被这三大列强霸占着,2015年本土公司份额只有大约15%,不忍直视。
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乱世之中,方显英雄本色,2005年,中国有一家公司终于做出了第三代胰岛素。
他叫甘李药业。
甘李药业是过去10年里,中国唯一一家能生产胰岛素类似物的公司。
别小看了这一点,资本主义列强里的英、德、日、韩,都还没能做出来呢!
本土百亿元规模的三代胰岛素市场,终于有了本土公司的身影。
如图:
样本医院胰岛素类似物竞争格局.
数据来源:米内网
打破列强垄断,成为中国唯一,甘李药业称得上是“民族英雄”。
但人家都已经把这玩意做出来二十多年了,我们再说中国唯一未免有些凄凉。
所幸的是,联邦药业的甘精胰岛素在今年1月也获批了,成为中国第二家获批上市的3代胰岛素。
等等!
国内做出3代胰岛素的甘李药业都十年了,现在第二家联邦药业也出来了,那通化东宝呢?
东宝去哪儿啦?
说好的10年100倍呢,说好的夜空中最亮的星呢?
4
老乡,莫急!
上面已经说了,3代虽然能克服2代引起的低血糖问题,现在全球胰岛素市场基本也已经是3代的天下。
但是,别忘了一点,咱中国还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国情啊。
3代太特么的贵了,它的价格是2代的两倍以上。
更重要的是,2代2012年就已经进入基药目录,医保基本覆盖。
3代,却只是进入了医保乙类,而且还有严格的报销条件,这个条件在常态下就没几个能报的上。
但是,你要知道,用胰岛素的一用就是常年,甚至终身。
此情此价,真的没几个能承受得起!
所以,在这特殊国情下,国内2代和3代胰岛素的使用,基本平分天下。
如图:
近三年样本医院胰岛素产品用药结构.
数据来源:米内网
这时候,东宝的机会就来了。
2016年,通化东宝在国内2代胰岛素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仅次于巨头诺和诺德。
这样,就形成了本土胰岛素市场的竞争格局——
通化东宝打2代市场;
甘李药业打3代市场。
各擅胜场。
面对这个结果,你一定会说,啊,明显风口在3代这边嘛,东宝那种靠低价抢2代市场的迟早要被边缘化……
too young,too simple!
年轻人,还要再学习一个啊。
5
投资的背后,远比表面的财务数字、市场份额要复杂得多。
我问你们一个问题——
你知道“甘李药业”为什么叫“甘李”吗?
甘,是甘李药业的董事长,名叫甘忠如;
李,是通化东宝的董事长,名叫李一奎!
甘和李,本是北京大学生物系的同学,情同手足的一对好兄弟!
惊讶了吧。
话说当年,北大毕业之后,甘忠如选择了留学任教、海外深造、进入默克制药从事尖端研究工作的技术男之路……
另一边厢,李一奎回到东北老家,靠2万元的借款,20平米的作坊,主打地方特色的“长白山人参蜂皇浆”一炮而红。
本身这种保健品是没啥技术含量的,为啥能火呢?
答案是营销。
改革开放之初,谁头脑灵活,舍得花钱在央视做广告,一定能火。
秦池、爱多、小霸王、步步高、娃哈哈,都是这个套路。
通化东宝也是此中高手,当年那些街知巷闻的热播连续剧,譬如《渴望》什么的,东宝的贴片广告往往是如影随形。
到1994年,甘忠如准备回国创业的时候,李一奎的东宝集团已经在A股挂牌上市了。
这就是人生啊。
甘忠如决定投奔他的好同学,患难之间有个照应,于是创办了通化安泰克生物公司。
生物药的研发是个漫长的过程,五年至十年都是正常的,艰辛就不用说了,最怕的就是资金链的断裂。
关键时候,幸亏有了东宝!
1998年,最艰难的时候,甘李药业诞生,出资人分别为通化东宝、通化安泰克和甘忠如。
其中,通化东宝持有甘李药业股权高达41.50%,为控股股东;甘忠如则掌握着甘李药业的实际经营权。
他们的目标很一致,将中国人的胰岛素产品做出来!
坚持没有白费,1998年底,甘忠如最终研发出了中国第一支2代胰岛素注射液——甘舒霖。
2001年和2002年,甘忠如再次研发出中国第一支3代超速效人胰岛素类似物——速秀霖和中国第一支3代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长秀霖。
他们做了个君子约定:二代胰岛素专利归东宝,3代归甘李。
此前的几年,东宝的营销套路其实已经越来越玩不转了,什么化学药、中成药、塑料门窗、大输液、葡萄酒都干了个遍,无奈门槛太低,利润越来越薄。
2代胰岛素速秀霖的出现,让他重获新生!
如今,东宝凭借着“甘舒霖”这一款产品,成为了国内生产能力、销售额第一的胰岛素公司,也是全球少数几个产能超过3000公斤的胰岛素公司之一。
另一方面,甘李药业的3代胰岛素上市,2005年销售1000万元,2010年销售1.64亿元,2015年销售11.4亿。
火箭般崛起的业绩!
东宝和甘李携手实现了胰岛素事业的双丰收。
当然,亲兄弟也得明算帐,再好的同学也有别离的一刻。
2011年,甘李和东宝正式分家,东宝拟不低于4亿元出售手中甘李的股权。
作为回报,他们约定——
东宝获得了3代胰岛素的专利使用权,但42个月内不得生产销售;甘李也获得了2代的专利使用权,同样42个月内不得生产销售。
42个月,就是3年半。
如今6年已经过去了,禁售期结束,是时候一决雌雄了。
6
如上所见,东宝其实一早已经掌握了3代胰岛素的专利权,接下来,将进入大决战时刻。
谁能赢得这场决战,谁就将获得未来十几年的市场红利。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我们先看看彼此的军备如何——
甘李方面,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甘忠如这位技术大拿,可以在后续的技术创新上拥有不断进步的空间。
另一方面,3代胰岛素的主要应用场景在一线城市,在这些地方,甘李经过十年的开拓,已经获得了先发优势。
品牌形象建立起来了。
今年,甘李准备要冲出国门了,旗下甘精胰岛素产品已经在美国进行III期临床实验,预计2019年完成。
除了人才和品牌,其他方面,那就都是东宝的优势了。
咱们罗列一下。
第一,东宝的渠道规模更完善。
东宝之所以能做成功,渠道是法宝,在过去的十几年,东宝走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在广大的二三四线城市铺设了一张覆盖3000多家基层医院和300多家三甲医院的网络。
并且在这张网络的基础上,通过投资、收购、和腾讯战略合作等,把东宝打造成了一个线上+线下、治疗+监测,集治疗和防御全产品线为一体的平台化公司。
这种综合性优势,是甘李,乃至于跨国巨头们都不具备的。
当消费升级的市场需求上来,东宝趁势在自己的地盘上卖3代胰岛素,很容易就能够实现蛋糕的转移。
第二,东宝的产能准备更充足。
这几年,东宝不断扩建生产线,已经形成了3000公斤重组胰岛素和1.26亿支重组胰岛素注射液的生产能力。
相比起甘李,目前的胰岛素原料药产能仅仅只有250公斤,严重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
第三,东宝的资金实力更强大。
东宝毕竟已是上市公司,融资方便,盈利水平目前也高于甘李一截。
而甘李,目前正在第二次冲击IPO的征途上!
上一次,很悲催的是,因为行贿事件而被终止了……
咦,为什么要行贿呢?
甘林的招股说明书是这么说的:
为啥要行贿啊?
还不是因为竞争压力太大了,东宝的基地在三四线农村地区,卖的又是相对落后的二代胰岛素,其实反而竞争没那么激烈,独自偷着乐。
而甘李,在一线市场上和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三巨头搏杀,难度要大得多!
今年6月,东宝公告甘精胰岛素正在21家医院进行结题和盖章,计划近期进行生产申报,其他几个3代产品也在临床阶段。
如无意外,东宝将成为本土继甘李和联邦药业之后的第三家3代胰岛素公司。
两相比较之下,甘李腹背受敌,一线面临和跨国药企的激烈竞争,三线又沉不下去;
东宝却坐拥一个稳固的大后方,迎着消费升级的需求逐步切换产品,日子其实要好过得多。
要说人才上,甘李确实卧虎藏龙。
但要说研发支出上——
2015年东宝研发支出8037万,占营收4.81%;
甘林研发支出5008.16万,占营收4.11%。
可以看出,东宝凭借着规模优势,仍然略胜一筹。
胰岛素的更新换代毕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十年可能才革新一次,未来不可知,但在眼下的3代争夺战中,东宝毕竟拥有和甘李一样的专利产品。
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作者:君临团队.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君临【junlin_1980】更多行业解读、证券分析尽在证券分析第一平台—君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