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与卡塔尔断交,油价看跌?
在几个中东国家纷纷宣布要和卡塔尔断交之后,中东局势依然不太平,这一次多米诺股市的断交,到底会对当今已经低迷的油价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6月6日《央视财经评论》演播室请来了,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董秀成和财经评论员王冠,一起来聊一聊,多国与卡塔尔断交,油价会跌吗?
换个视角看经济,CCTV2《央视财经评论》周一至周四,每晚21:50,准点开评。
央评说
多国宣布与卡塔尔断交
5号,巴林、沙特、阿联酋等国纷纷宣布与卡塔尔断交外交关系,随后也门和马尔代夫也加入了与卡塔尔断交的行列,卡塔尔外交部当天发表声明,对多国与其断交表示遗憾和震惊,认为此举毫无原由。
断交之后,包括沙特、阿联酋等在内的国家不仅宣布驱逐卡塔尔的外交人员,同时还切断了与卡塔尔在航空、海上和陆路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联系,由于沙特是卡塔尔陆路上唯一的邻国,卡塔尔大量日常生活所需的货物和农副产品都是经过沙特陆路运入卡塔尔的,在沙特决定封闭陆路口岸后,5号下午,很多卡塔尔民众和居住在当地的外国居民便前往超市抢购,很多超市出现了肉类等商品的临时断货,目前卡塔尔境内除了机场内的货币兑换点以外,全国的货币兑换点都已不再接受阿联酋和沙特等国的货币,同时在很多货币兑换点还出现了排队抢购美元的现象,不少兑换点的美元被兑换一空。
记者:每人可以兑换多少?两万美元还是三万美元?
卡塔尔某货币兑换点员工:每个人最多换三千美元。
记者:每个人一次只能换三千吗?
卡塔尔某货币兑换点员工:是的。
卡塔尔国土面积1.1万平方公里,大部分被波斯湾包围,常住人口约250万,且大多是外籍务工人员,卡塔尔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位列世界第13位,天然气储量世界排名第3位,卡塔尔食品主要依赖进口,2015年卡塔尔食品进口总额达10.5亿美金,其中总值约三成的食品是从沙特和阿联酋进口的,石油产量方面,4月份沙特阿拉伯的原油产量为每天995.4万桶,阿联酋的原油产量为每天284.2万桶。
而卡塔尔的原油产量是每天61.8万桶,多国与卡塔尔断交后,引发了投资者对减产协议能否延长的担忧,导致国际油价在5号出现下跌,当天收盘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26美元,收于每桶47.4美元,跌幅为0.55%,8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0.48美元,收于每桶49.47美元,跌幅为0.96%。
董秀成(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应该说国与国的矛盾在这个区域,它是由来已久了,过去比如说出现过这种国与国之间发生这种外交风波,比如说召回大使,甚至也有断交的情况,但是这次应该是一个以沙特为首的集体的和卡塔尔的断交,那这种情况应该是比较罕见,有些出乎意料之外。
从经济上影响,因为它的经济结构,是以油气为主的,主要产业就是石油和天然气,那么天然气也大于它的石油,除了油气以外,它还包括比如说像旅游、金融,还有我们讲的一般的这种商品贸易,对它影响来说,我觉得现实的影响主要是在日用品上。
比如说蔬菜,粮食,饮用水,因为他没有淡水,他需要饮用水,比如说我石油和天然气是他的主体结构产业,但是石油的出口和液化天然气的出口,是通过海上,它跟经济封锁他这些国家之间,没有这种贸易关系,互相都不缺,都是出口,主要是通过海上,不管是油还是气,所以从总体来说,应该说对整个供应这个角度来说,没什么太大影响。
王冠(财经评论员):从外交的角度可以说是黑天鹅,从油价的角度,我想可能是一只黑蟋蟀,因为它对于整个国际油价的影响,整体来看是微乎其微的,我们刚才背景片也为大家介绍了,卡塔尔现在的原油日产量是60万桶,那么大家想一信,沙特的原油的日产量是不到1000万桶,它只有沙特的十五分之一,从现在正在执行中的欧佩克的减产规定是3250万桶,占到整个欧佩克的体量五十分之一,而现在卡塔尔所接受的减产的配额是每天3万桶,占整个总的减产配额120万桶的四十分之一,看来看去还是一只蟋蟀。
从日常的民生食品和消费者非常依赖通过沙特这样的陆路的对于卡塔尔的出口通道,从这个角度来看,确实是对于沙特的这回断交,包括相应的这种物资上的封锁是比较忌惮的,这也代表着一定程度上卡塔尔不会有太多的任性空间,比如我拒不执行欧佩克的减产协议,甚至我会再撺掇几个小伙伴,是不是我们一起来通过石油增产的方式来对抗沙特,毕竟你现在的这种民生的供应还是很大比例来依靠沙特,可能双方还是会坐下来谈,同时有进一步沟通的可能,所以说,我们看对于国际油价的影响,还是会受到一定的遏制。
《央视财经评论》主持人周运:这个国家虽小,但非常富裕, 2016年它的人均GDP世界的排名是相当高, 2016年时卡塔尔的人均GDP接近8万美元,在2014年的时候,曾经在油价很高时,超过10万美元,关键这个还是按照他全国的200多万人口来算的,但是外来人口很多,本国人口只有好像不到30万,如果这样算起来的话,更是富的流油。
从卡塔尔本身受到影响来看,这些日用品不能另谋出路吗?比如说海上的运输,特别对岸的伊朗能不能对他提供一些帮助?
董秀成(中国石油大学教授):从这个国家的实力来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也就是说,国家比较小,人口也比较少,但是有钱,也比较任性,所以才受到这种制裁的惩罚,从经济来说,影响不会太大,一部分,他对外贸易不仅仅是海合会内部,它是一个全球贸易的概念,其他的日用品,可能来自于其他地方,可能价格会高一些,成本会高一些,不如从沙特、从陆上直接过来要便宜,但是从他自身的实力来看,我认为他完全没有问题来应对,没有任何问题来应对这种局面。
王冠(财经评论员):另外一方面,从沙特角度,我们要考虑断交是手段还是目的,目前来看,更多的认为是手段,目的是希望他能够往回回归,回到我们这个海合组织的一个大家庭,而不是说就此咱们真的一刀两断。
美国原油产量持续增加 国际油价呈下行走势
5月25号石油输出国组织在维也纳召开第172届大会,宣布欧佩克和以俄罗斯为代表的非欧佩克国家一致同意,将现存减产协议延长9个月至2018年3月,并维持每天180万桶的整体减产规模不变,然而消息一出,国际油价却出现大幅下降,25号收盘时,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交获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46美元,收于每桶48.9美元,跌幅为4.8%,7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2.5美元,收于每桶51.46美元,跌幅为4.6%,此后的一周,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累计下跌超过4%。
在欧佩克忙着减产的时候,美国原油的产量却在增加,在截至6月2号的一周时间里,美国石油活跃钻井又增加了11座,达到733座,连续20周增加,创2015年4月以来的新高,而去年同期,美国石油活跃钻井数为408座,过去8个月,美国石油产量增加约9%,达到每天930万桶,预计2017年美国原油产量将平均每天增加44万桶,2018年每天再增加65万桶。
美国媒体报道,欧佩克的限产保油价举措遭遇了美国页岩油产量大幅增长的现实,美国企业投入重金,改善页岩油的开采技术,结果是即便每桶原油价格为50—55美元,页岩油仍有钱可赚,而三年前,美国页岩油的盈利门槛还在每桶70美元左右。
《央视财经评论》主持人周运:这次中东乱,对于油价好像影响不大,反而油价还会下跌,这一次卡塔尔这个断交的事件会成为一个转折吗?
董秀成(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过去我们通常讲,只要有风吹草动,国与国之间出现矛盾和地缘政治事件发生,可能就会引起油价的变化,尤其是抬高油价。这一次,油价的反应是先涨后跌,先涨,大家是觉得这是发生大事了,思维惯性,可能投资者觉得可能有危机,所以说就涨了,但是为什么要跌,关键是看这件事情,它是跟其他的地缘政治事件区别,这个事情实际上是海合会内部的,应该说海湾六国内部之间这种矛盾,而且人们预判它不会发生这种大规模的冲突。
不会对油气的供应中断产生问题,而且卡塔尔本身产量很小,他的这种减产的配额,其实这时大家最担心的什么,如果他们出现矛盾了,欧佩克减产协议能不能执行,如果不执行,油价就下跌。所以说为什么油价跌,大家觉得可能卡塔尔跟沙特之间出问题了,下一步包括欧佩克跟欧佩克减产协议是不是要执行,万一不执行,那油价下跌。
《央视财经评论》主持人周运:既然都已经这样了,抛弃减产协议不说,反而增产,卡塔尔有可能做出这样的动作吗?
王冠(财经评论员):目前来看不会,他整个产量的起点非常小,只有61万桶,刚才我们已经为大家介绍了,但另外一方面,我们要看即便你这块的供给,比方说出现了什么变量,美国随时能顶上,咱们刚才背景片也为大家介绍了,我们看最新的美国活跃的钻井平台已经达到了700多座,这个实际上和去年同期相比翻了将近一番,而现在美国的原油的日产量已经达到了930万桶了,这和沙特差的已经不多了,已经很接近了。
董秀成(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另外一个它减产配额本来就很小,整个减产配额是120万桶每天,他只有3万桶,就算他增产能有什么影响,没什么影响。
陈一佳(路透社财经评论员):近期我们确实看到这个油价的波动是非常振荡,非常剧烈,比如在昨天,我们一度其实看到在欧洲和亚洲市场的原油的价格是逐渐上涨的,但紧跟着多个中东国家宣布和卡塔尔断交,紧接着在美国市场原油的价格就开始出现下滑,现在正在交易的原油的价格还在进一步的出现走软,北海布伦特原油的价格现在一直是保持在50美元以下进行交易的。另外美国轻质油WTI现在是在47美元的上方进行交易,其实我们从5月24号开始就关注到原油的价格在连续出现走低,这一波的走低,分析其在背后的原因,最核心的因素,还是在于一个供大于求的问题,具体几个事件。
首先我们来说说,卡塔尔的断交的事件,那是因为现在卡塔尔的产量,其实是在欧佩克国家当中是最小的国家之一,但是因为现在的局势可能会影响到刚刚达成的减产延长的协议,所以市场变得非常的紧张,而且围绕这一份协议的不安定因素还有很多,比如说俄罗斯石油公司还刚刚向媒体透露,他们在紧密的关注美国的石油生产,如果觉得减产的效果开始消失的话,他们随时就做好准备,要开始增产,这让市场也是有一种紧张的情绪存在,而其实大家对于现在减产的效果有很大的怀疑态度,认为并不能够有效的提振现在的油价了,这也是为什么由于在刚刚过去的5月底,在维也纳的会议没有拿出更大动作的一些行动以后,油价就开始出现猛烈的下跌。
最后背后的最关键的原因还在于美国的产量抵消到了减产的作用,我们看到美国的产量一直在增加,美国能源署预计在2018年的时候,美国的产量能够达到48年的新高,5月份的产量,年比增加了125.5%,油井的数量是增加了125.5%,同时我们看到原油的产量和去年低谷7月份相比是增加了10.8%,而且预计到明年的话,整个的减产会造成美国的产量不断的出现冲高,而上个星期,特朗普又宣布美国要退出巴黎协定,这让市场也是认为是一个美国要增加原油开采的一个重要的信号,所以对于原油来说都是不利的,所以上个星期开始,我们看到包括像高盛、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等等同行都相继调降了他们原油的目标价格,就是这个原因。另外一个原油交易员他是认为上个星期美国的股票和债券市场都出现了大涨,其实也是造成原油价格缺乏动力的一个因素,如果美元持续走软的话,有可能在短期会对于原油价格带来一定程度的支撑。
董秀成(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因为欧佩克曾经控制过油价,因为它的产量能够达到世界石油产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这个时候你有充分发言权,随着这种其他非欧佩克产油国的产量增加,地位下降了,也就市场份额下降了,现在不到四十几,不到一半了,你就说对市场的左右能力已经没有了,真正的,我们讲左右石油市场属于是非欧佩可成员了,尤其是美国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的机动产油国了,为什么叫机动产油国,随着油价的变化,它的产量在不断的变化,油价高,产量上来,再给你拉下来,油价低,有些我关停了,他变成一个机动产油国了。
王冠(财经评论员):某种程度上来看,全球经济的重心和坐标已经过了石油时代了,我们从两个视角来和大家进行一下论证,我们想想在儿童节这天,国内最受人关注的财经新闻是菜鸟和顺风的互撕,互相切断的不是石油管道,是数据管道,然后到第二天子夜十分,国家邮政局紧急出面说我们来开会,你们要赶紧把数据管道对接上,两家快递的巨头和数据处理公司的巨头在争夺的是数据处理的制高点,某种程度上数据确实取代了石油。
另一方面,全球现在数值最大的三家公司,第一是苹果,小八千亿美元,然后还有两家超过五千亿美元的,分别是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还有是微软,就现在我们从全球的经济发展来看,石油非常重要,但它肯定不代表未来。
董秀成(中国石油大学教授):我觉得是这样,就说沙特阿美上市这个事,从沙特自身的角度来说,他希望是维持一个比较合适的油价,当然油价越高,对于他上市越有利,而且他融集的资金可能就比较理想,所以我个人认为,从沙特这个角度,他一定是千方百计的维持油价,所以说,限产也好,包括采取其他一些措施也好,包括跟非欧佩克资源国的合作也好,我个人认为这是他今后一段时期,他的一个必然选择。
《央视财经评论》主持人周运:俄罗斯都已经松口了,我说跟着美国的产量决定是不是要增产,如果按照现在这个中东局势发展下去的话,油价继续跌的话,是不是反而有可能促进这些海合组织,还有欧佩克成员,互相更快的来达成一种妥协,给这个事一个尽快的画上一个句号。
董秀成(中国石油大学教授):这两者之间应该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但是油价如果继续跌,维持不了现在的水平,那我相信欧佩克的成员国之间他都着急,他一定会在维也纳继续开会商讨对策,商讨对策,唯一的办法就是我减产,我现在的比如说减产配额不够,我继续下降,这就是他的选择。
王冠(财经评论员):换一个角度来讲,卡塔尔为什么心心念念花血本要办2022世界杯,迪拜为什么要修全世界最高的帆船塔,因为他们比谁都焦虑,石油现在已经不是全球经济的中枢和最重要的坐标了,需要转型,包括我去年去埃及是在卡塔尔多哈转机,坐的就是卡塔尔航空,其实你看这些石油国家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了,只不过说和我们现在说经济调结构一样,如何又希望保住我传统的石油领域的来源,同时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这个角度来讲,可能我觉得他们自己要看的整个的战略的路线图,实际上是比我们这些旁观者要更清晰的。
《央视财经评论》
制片人:赵悦
本期编辑:张倩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