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财经

九成无法进食末期病患会被插鼻胃管,欧美却大多拒绝,为什么?

时间:2017-06-10 14:13:23 来源:Dr王

尽管「安宁缓和条例」对于非癌症的末期病人已经适用了一段时间,但是对于病人、家属和医师来说,挑战仍然非常大。最近常常想起,约一年前照顾的一个病人——余爷爷。

九成无法进食末期病患会被插鼻胃管,欧美却大多拒绝,为什么?

余爷爷的洗肾生活

余爷爷是一个88岁的慢性肾衰竭病人,已经洗肾洗了10年了。刚开始洗,那时体力还不错,每周三次固定到某洗肾中心报到,就可以维持着不错的生活质量。但是好景不常,从大约四年前开始,余爷爷的体力每况愈下,从可以自己走,到拿拐杖,到坐轮椅,到只能躺在床上,不过二年多的光景。同时,余爷爷也被医师诊断失智症,到后期已经不太能说出流畅的句子,只能说出一些单词:「好」、「吃饭」、「肚子饿」。

到了最近半年,状况更是愈来愈严重。因为都躺床上,家人不太了解照顾技巧,所以余爷爷的尾骶骨出现了褥疮,常常流血。因为失智症的症状,爷爷晚上常常大喊大叫,使得照顾他的儿子和外佣疲于奔命。因为进食量愈来愈少,身形整个消瘦下来,以至于洗肾的时候常常会掉血压,也让洗肾室的医护人员很伤脑筋。

有一天,洗肾室郭医师和爷爷五十多岁的儿子说:「爷爷这样下去生活质量真的不好,有没有考虑停止洗肾?还是我们请安宁的医师来评价一下?」

于是,我第一次看见余爷爷,是在洗肾室里。他正在接受洗肾治疗,我走到病床前,看见一个几乎是快要皮包骨,瘦弱的老人,蜷曲在病床上,洗肾机发出咿咿的声音。

九成无法进食末期病患会被插鼻胃管,欧美却大多拒绝,为什么?

我跟儿子自我介绍,说明来意,本来想说可能是一个困难的沟通情境,没有想到儿子出乎意料地表达善意:「医师,我也知道爸爸很辛苦,但是这样就不洗我也很放不下,我们先减少洗肾次数好不好?」

我同意这样的做法,给他们一点时间。于是便达成共识:洗肾由原来的三次改成二次。后来,爷爷也住进了安宁病房。

只是,他真的吃东西愈吃愈少。有一天查房时,他儿子说:「医师,我们帮爸爸放鼻胃管好不好?他真的吃很少,我很担心。」于是,我走到病床前,握著余爷爷的手,问他:

「爷爷,你都没有吃东西,我们在鼻子放一条管子给你喝牛奶好不好?」爷爷摇摇头。

看到爸爸摇头,他儿子赶紧冲过来跟老爸说;「爸!你都没有吃耶!这样怎么会有体力?放个管子,好不好?」他说服了好久,令人惊讶的是,爷爷后来点头了。

于是我们帮爷爷插上了鼻胃管。

隔天,我又去查房,发现爷爷的鼻胃管不见了,我赶紧问:「怎么了?」

护理师才说:「爷爷半夜一直拔管子,在清晨时还是不小心被他得手了。」

儿子在旁边很自责的样子,说:「唉!都是我不好,上个厕所,管子就被他拔掉了!」

我拍拍他肩膀,安慰他:「没关系,爸爸不喜欢,我们就不要勉强,可以试着从嘴巴吃一点布丁类的食物,比较好吞。」他点点头。

九成无法进食末期病患会被插鼻胃管,欧美却大多拒绝,为什么?

离别

约莫一个礼拜之后,爷爷血压愈来愈低了。我跟他儿子说:「这样下去洗肾也没有什么帮助了,我们就洗到这里,好吗?」他点点头,流下泪来,哭着说:「唉!我也知道会有这一天!」然后,又给爷爷吃了一口布丁,爷爷张着眼睛很大,眼神空洞地看着他儿子。

又过了一周,爷爷的呼吸开始变得很喘,使用了吗啡才稍微好些,到这时,爷爷完全无法再进食任何东西了。我跟护理师点点头,彼此都知道,爷爷即将要离开了,没想到,他的儿子说了一句让我们很惊讶的话:

「医师,帮爸爸放鼻胃管好不好,我真的很怕他会这样饿死……」说完,二行眼泪就这样留下来。

我拍拍他的肩膀,跟他说:「这真的很难吧!」他愈哭愈厉害,只好转身到病房外面走廊。

过了没多久,他回来了,他走到爸爸身边问他说:「爸!你都没有吃,我们再放个管子,好不好?」爷爷没有表示,没力气了。尽管我们试图同理儿子的心情,也说了很多关于现在的状况不适合再放鼻胃管的理由,他仍然坚持要帮爸爸放鼻胃管。

放了鼻胃管之后,爷爷就开始挣扎,但是他没有力气把管子拔掉了,只好不停扭动头部。过了二小时,儿子请我们把管子拔掉。

隔天,爷爷过世了。

九成无法进食末期病患会被插鼻胃管,欧美却大多拒绝,为什么?

鼻胃管的迷思

中国是一个「民以食为天」的地方,所以几乎有九成的无法进食的病患都会被放上鼻胃管,反观欧美,则是有接近九成的病人都不会选择鼻胃管,为什么?可能是因为很多人有以下的迷思:

迷思一、一定是因为营养不好,没有体力,病才不会好!

这是非常常见的观念,然而,对于末期病人而言,他们体力的衰弱往往都来自于本身的疾病逐渐恶化,如癌症、糖尿病、肾衰竭等等。再多的营养进去,其实身体也无法吸收。甚至反而太多营养和水分会造成身体多余的负担,产生全身水肿、腹水等等,使得病患更不舒服。

迷思二、没有放鼻胃管,病人会因为没有进食提早走掉

国外的研究已经有证实,有没有放置鼻胃管和生命的长短其实没有必然的关系,反而我们应该更注重的是病人自己的选择和生活的质量。

迷思三、鼻胃管是除了经口进食以外最好的营养给予方式

还有另一种更不会让病患感到不舒服的方式:胃造口,也是在胃部置放一条管子直接灌食,这个方式不仅会比较舒适,同时在照顾上也比较方便,但是因为一般民众仍觉得这样的方法比较具侵入性,所以通常抱持着排斥的态度。

其实,鼻胃管是一个很棒的发明,让暂时无法由口进食的病人(如外科病人)能够短暂地借助管子持续得到营养。毕竟,由肠胃道吸收营养,依然是比较优先的选择。只是很多时候,它可能被滥用了。

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应该在健康的时候,想一想当我们有一天无法经口进食时,我们是不是想要那条管子?也许有的人希望持续进食,而有的人不喜欢那样的管子,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我们要把我们的选择告诉我们的家人,以免到那一天来临,我们接受的医疗不是自己想要的。

余爷爷过世那天,他的儿子办完手续,准备离开医院之前,特地到安宁病房来,跟我们医护团队一鞠躬,说:「谢谢你们。」他的头好低、好低……。面对至亲离别的哀伤与纠结,是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完全体会的吧。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科普365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2015-2017
ICP备案号:京ICP备10002591号-6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