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财经

孩子你都不陪,你创业还有什么意义?

时间:2017-06-10 20:59:18 来源:娘娘说

欢迎来到娘娘说,说养娃的科学和哲学

娃爸田太医: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三甲医院儿童神外主任医师

娃妈周娘娘:清华妈妈,前新华社记者,女性创业者

文/娘娘说

作者/辣妈菲也

1.被绑架的职场妈妈

正在创业期的小艾,周五晚上见了个客户,谈下一个大单回到家里,还没来得及分享当天战果的喜悦,迎来的却是丈夫的一张黑脸:

“孩子你都不陪,你创业还有什么意义?你想累死我妈吗?”

小艾一句话也没说,独自抱起孩子回卧室给孩子讲故事哄睡去了。

论陪孩子这件事,小艾绝对是问心无愧的。

工作日的大部分时间,她都是一到下班时间就往家里赶,差不多折腾到十一点把孩子哄睡了,自己再把当天未完的工作忙完;周末和节假日,更是全天候带娃包场,给老人放假。对别人来说,周末是休息日,对小艾来说,周末却是“高强度加班日”。

孩子你都不陪,你创业还有什么意义?

反倒是喜欢指责她的丈夫,一年365天,差不多有300天不回家:周末要上在职MBA,平时要加班、要准备考试、要见客户、要见朋友、要健身、要修手机、要逛街买东西……即使在家里,他也是大部分时间闷在书房,不让孩子打扰。

2.甩手掌柜

这位男士的确算得上丈夫界的一朵奇葩,但是在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用陪伴孩子来绑架女性的,又何止他一个?

现在网上特别喜欢流传《陪伴孩子成长,有的事情真的不能等!》、《陪伴孩子耽误了你的时间,然而你却耽误了孩子的一生》、《有时间陪伴孩子,才是人生最大的赢家》这类文章。那么,谁来衡量这个“陪伴”的标准?

从量上来说,一周七天,工作日陪4个晚上,留一个晚上给自己,周末陪1天半,留一个下午给自己,算不算足够的陪伴?

从需求上来说,1岁的孩子和10岁的孩子,需要的陪伴时间能一样吗?

1岁以内的孩子,吃喝拉撒睡离不开妈妈;10岁的孩子,早已有了自我独处的乐趣,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你还以陪伴之名寸步不离?

从质量上说,你是7x24小时陪着,但是一般都把孩子扔游乐场里,或是丢个IPAD给孩子玩,自己在旁刷手机。

还是,虽然不是所有时间都用来陪伴她,但是一旦陪孩子,手机一定丢一边,陪着孩子画画。哪怕满身都是颜料;陪孩子阅读,发挥所有智商把绘本讲得绘声绘色;对孩子永远和颜悦色、充满耐心,让孩子永远感觉被爱包围?

3.另一种舆论绑架

现在还特别流行《她养了三个孩子还做出千亿企业》《一个日本妈妈生了五个孩子还读了哈佛》这种文章,然后煞有介事地介绍这些妈妈,“每天凌晨三点就起床”;“无论多累都要咬牙坚持下去”……

唱这些道德颂歌、造出超级光环的人,有多少是自己身体力行、深受其苦的人?

生了孩子,我们也是弱女子啊,再怎么背负妈妈的光环,也有疲惫,低落,沮丧的时候,也需要学习、社交、玩乐的空间啊!

永远围着孩子转,每天没时间打扮自己,蓬头垢面,毫无自己生活和社交圈子,没有自己的事业和爱好……我们一路名校读上来,职场上拼搏厮杀,就为了最后生个孩子变成这死样子?

4.陪伴孩子的就只能是妈妈么?

在孩子小的时候,可能因为母乳的关系,天然地对妈妈更为亲近,而一些爱偷懒的爸爸也就顺水推舟当了个甩手掌柜,家里再有个妈宝男始作俑者的勤快婆婆,一把手把所有该爸爸做的育儿事情都包办了,孩子没有机会跟爸爸亲近,于是形成了“爸爸偷懒—孩子不亲爸爸—爸爸更顺理成章地甩手”的恶性循环。

而随着孩子的成长,爸爸陪伴孩子的重要性甚至也越来越超越了妈妈。

与细腻温柔的妈妈性格不同,爸爸们的性格豪放粗犷、视野开阔,能给孩子形成多层面的性格互补,也能带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培养孩子更宏观的视野。

并且事实上,“陪伴孩子”在许多妈妈们的身上,都可以说是尽心尽力身体力行的,这些“不陪伴就XX”威胁论的枪口,倒是可以对着爸爸们多开点火!

孩子你都不陪,你创业还有什么意义?

5.对于孩子,我们要做个什么样的妈妈?

我想,应该是一个“能够主宰自己命运”的妈妈。

一个进步而开放的社会,就是尊重它的成员的自我选择——如果我愿意做个全职主妇,就不要总让“掉队落伍”的言论来恐吓我;如果我愿意做个职场辣妈,也不要总是拿着“陪伴魔咒”的愧疚感来绑架我。

例如,菲爷本人就发明了一个叫做“周三自由日”的制度:每周的这一天,我可以不用着急回家,无论是跟三五知己相约喝点啤酒吃顿麻辣小龙虾,还是约上各领域的朋友交流一下行业与商业思考,亦或是找家环境好的餐厅,一个人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敲完早就酝酿好选题的文章……然后带着满满的享受感与收获感回家,瞬间就满血复活了,然后又可以鸡血十足地面对接下来的工作与带娃了!

孩子你都不陪,你创业还有什么意义?

而如果你是一个“我的人生只为你而活”的妈妈,孩子也就言传身教了人生的“依附”价值观——转变到她的成年人生后,可能就演化成“只为找个男人而活”。

还有,你在所谓的无私奉献中流露的哀怨忧伤,也成为她的人生包袱——她总觉得亏欠你、有负罪感,无法身心充满阳光地大踏步往前走。

而只有当你在自我发展中成为一个自信、积极、乐观的女性,成为孩子眼中仰慕的妈妈,你的这些正能量特质也会传递给她,成为她一生中珍贵的财富。

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以一个金光闪闪的榜样,传递给她活出精彩人生的力量。

她也会在言传身教中明白,我们有时候缺失了的一些陪伴,都是为了给她贮藏更多更有价值的人生财富。

作者介绍:辣妈菲也(spicymom2014),从神经大条、没心没肺的文艺青年,变身三头六臂、金光闪闪的妈妈;从通信业世界500强海外骨干,变身回国女性创业者;从科学育儿、正面管教到麻辣毒舌的管窥婚姻、女性觉醒;愿我像一个人格鲜明的闺蜜,一路陪伴你左右。

欢迎来到娘娘说,说养娃的科学和哲学

娃爸田太医: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三甲医院儿童神外主任医师

娃妈周娘娘:清华妈妈,前新华社记者,女性创业者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投稿合作| 法律声明| 返回顶部

主办单位:科普365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2015-2017
ICP备案号:京ICP备10002591号-6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