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买基金亏了14万?买银行理财必须懂这两点
南京的林女士,过去一直在工商银行买保本型理财产品,到期后,在银行理财经理的推荐下,认购了一只银行代销的股票型基金,共45万元。
没过多久,女士急用钱想提前赎回,却发现不仅没赚钱,还亏损了14万本金。
一气之下,女士将工商银行告上法庭,最终,法院判决银行赔偿女士的全部损失。
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在银行买理财产品,没想象中那么安全,一来可能遇到南京林女士遭遇的情况,二来银行本身也会销售高风险的产品。融360小编一一道来。
很多人都默认银行理财是无风险的,其实不然。按照产品的发行主体来区分,银行理财产品可以分为3类,银行自营产品、银行代销产品、银行托管产品。我们先来说说南京这位女士遇到的情况——买银行代销产品遭遇“飞单”。
如果这类银行代销产品出现亏损的情况,由发行机构或投资者承担,银行不担责。
但是,如果代销银行或理财经理在代理销售的过程中,存在违规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飞单”,那么银行和理财经理需要承担相应的违规销售责任,赔偿投资者的全部或部分损失。
具体来说,违规的行为包括销售误导、故意隐瞒产品风险、未经授权销售产品等。
南京林女士遭遇就是飞单,工商银行理财经理在推荐银行代销理财产品时只宣传高收益,却不提存在风险。
法院在判决中,认定理财经理不但没有清晰告知风险,而且存在不当推介,即把高风险的理财产品销售给稳健型的投资者。
这又涉及到我们要讲的另一个点,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分类。
按照风险等级来分类,银行理财产品一般可以分为R1~R5五档,风险等级由低到高。R1级风险很低,一般可以保证收益或者保本浮动收益,R2级风险较低,一般是比较安全的非保本浮动类理财产品,但是R3级以上就不能确保本金及收益了。当然,随着风险升高,一般对应的收益也高。
第一次去银行买理财产品时(必须在银行的网点),银行会让投资者做一份风险评估测试,以此来判断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从低到高依次为保守型、稳健型、成长型、进取型、激进型。
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只能买对应等级的或该等级以下的理财产品,比如说,南京林女士,她是稳健型投资者,那么她能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只能是R1或R2级别的,理财经理推荐时,也只能推荐R1或R2级别的理财产品。
工商银行推荐给她的股票型基金,风险明显超出了林女士能够承受的安全范围,所以法院判定理财经理不当推介。
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有很多种,为啥理财经理偏偏推荐给林女士这款?
据融360小编了解,代销理财产品的佣金一般比本行产品高,差额可能达上百倍,理财经理可能会为了绩效工资重点推荐这款产品。另外,银行有时会代销本行参股基金公司的产品,这种情况下,银行也免不了要重点推荐。
骗局无处不在,可以到微信公众号:融360财秘(rong360licai),回复“防骗”,查看【最实用的的防骗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