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工龄,还有这5个因素决定了你养老金有多少!
养老金是有地区差异的。因为全国各地区的养老金政策,社会平均工资都不一样!所以不能笼统地说一个具体的数字,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
那么什么决定了养老金的多寡呢?在说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说养老金的组成部分与计算公式。
养老金由3部分组成:退休时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工龄计算,96年之前参保人员)
基本养老金=全省上年平均工资*缴费指数(最低养老金基数0.7-最高养老金基数2)*缴费年限(最低15年,最高40年)*1%
个人养老金=个人养老金账户/(男139,女174)
过渡养老金=(社平工资+指数缴费工资)÷2×96年以前工龄×1.3%。
显然,从以上公式就能得知,影响养老金的多寡,有以下5个因素
1、个人的养老金基数
养老金的基数与领取额度有直接关系。
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基数与企业是不一样的,两相对比,前者的养老金是后者的3倍。
2、缴费年限
按照计算公式,缴费年限越长,将来领取的养老金就越多。
3、领取养老金城市的平均工资水平
养老金的发放跟当地的人均收入水平挂钩,一线城市的养老金较高,但消费也高,有的比三四城市每月多1000多元。
4、养老金缴费
深圳一档社保费用一个月只需要交800多,北京要交1300多,上海1400多。
5、个人养老金入账比例
这个就是当地社保局的规定,全国从5-10%都有,越多的前进入养老金个人账户,将来可支配的养老金就越多。
其实,不用想太多,养老金总归不会低的,因为与当地社平工资挂钩,保障一般的生活是没有问题的。
养老金又上涨?涨多少主要看这三点……
养老金问题始终牵扯着国人的神经。在此上海市市最先调整完成养老金并到位的城市。紧接着,全国各省纷纷公布养老金调整方案。广东、湖北、吉林、陕西等9个城市公布方案,究竟涨多少主要看这三点。
一、适当倾斜。高龄退休人员、艰苦边远地区企业退休人员多涨一点。
1、对于2016年年底前年满70周岁不足75周岁、年满75周岁不足80周岁以上的退休人员,在参加普调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发25元、35元和45元。
2、对于2016年底钱年满79周岁不足75周岁、年满75周岁不足80周岁以及年满80周岁以上的退职及领取定期生活费人员,除了参加普调,每人每月分别增发15元、25元和35元。
二、普遍定额调整体现公平化。
定额调整就是每个人先增加相同的金额,陕西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46元;广东每人每月定额加发55元;吉林每人每月增加42元;湖北按退休、退职时间点划分三挡,每人每月分别增加55元、45元、35元。
3、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原则。
个人缴费年限15年及15年以下部分,缴费年限每满一年,每月增加1.7元;15年以上至25年以下部分,缴费年限每满一年,每月增加2.7元;25年以上的部分,缴费年限每满一年,每月增加3.9元;缴费年限月增加额不足25.5元的,按25.5元增加。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延迟退休几度冲上舆论,实际上已成定势,只是始终捂着迟迟未公布。不管延迟退休与否,都会设定缓冲期。2017年多地养老金方案的公布,固定调整中兼顾了多缴多得,是比较公平的。希望能够尽快落地。
来自:广东中公公务员2017-08-09、广东招警考试2017-07-26
公务员考试考前一月申论备考指南
复习第一步:了解自己的能力水平
经常有考生说,我认识一个人,没看书,没上任何辅导班,申论考试得了70多分。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
首先,我们必须要认识到每个人的能力和基础的差异。不可否认,有些考生裸考确实能考出好成绩,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阅读能力很强。例如,我们普通考生,阅读1000字的文章,可能会耗时5分钟,然后合上材料,要求口述材料要点。基本上回答的都是无关紧要的内容。而某些考生虽然只说出100字,但“字字玑珠”,每个字都是要点。这是与我们十几年的学习经验甚至教育环境相关的能力,虽不可强求,但可以尽力弥补;
其次,要了解自身的复习进程。有的考生为了复习申论,考前1年甚至2年就开始准备;有的考生考前半年开始准备;有的考前一个月,有的考前一星期,还有的考前三天甚至裸考。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处于进程中的什么位置。
再次,要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申论考试大体上可以划分为5大题型,分别为:归纳概括、提出对策、综合分析、贯彻执行和申发论述。这五个题型每个人都有“擅长”,有“害怕”,因此,在复习之初,必须要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有所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各个击破。
最后,要了解考试相关信息。目前大多数省份采用的是150分钟,三道小题,一篇作文的模式。个别省份也会有特殊情况,因此考生们一定要了解考情,这是不能忽略的工作。
复习第二步:打牢基础
申论的基础没有其他,就是阅读。在短时间内,能否从大量材料中捞取所需要点,这是必须要反复练习的能力。在考前一个月,利用大概10天左右的时间,大量阅读社会热点新闻,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国家相关政策理论,并从中概括提炼出申论阅读所需的四大要素:现状、原因、影响、对策,并把这些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才算基础合格。
检验合格的方法:用大约材料篇幅四分之一的字数,把材料中的四大要素概括清楚。如材料1000字,能用250字左右不超过300字的篇幅将材料中的四大要素总结清楚,就算本阶段合格。
复习第三步:分题型练习
申论分为四种小题型和一篇作文,在复习第三步中,需要利用10天的时间分题型练习,例如:2天归纳概括,2天提出对策,2天综合分析,2天贯彻执行,2天作文。综合起来小题每个题型要练20道左右,作文大概要写2-3篇。
这个阶段的本质就是把基础用于实践,认识题型,熟悉出题方法,形成自己的答题思路。这个阶段追求的是“质”而非“量”,一定要把每个题目弄明白,搞清楚,再进行下一道题的练习。
复习第四步:做真题
这个阶段已经进入考前实战状态,一定要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做题,整合出自己的最优答题时间安排,查漏补缺,排除弱项,增加自信。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三点:一是严格遵循考试时间安排,绝不放宽要求;二是保障每天一套真题,不能偷懒;三是不仅要做题,更要把题弄明白,弄清楚。
公务员考试考前一月行测备考指南
一、良好心态
考前一个月复习阶段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复习感觉不错的同学不要骄傲,最终考场上才能见分晓,按照之前的节奏把握好最后一段时间的复习,让自己笑到最后;感觉还有很多不会的同学也不要气馁,一个月说长不长,但是说短也不短,可以选择自己看教材复习,也可以选择上短期培训辅导班,请辅导老师帮助学习、提高复习效率,上完辅导班一定要及时巩固、吸收,做好最后的冲刺阶段,这些都做好了,考试肯定能坦然面对。
二、合理安排每天学习时间
相信备考的考生手边一定有很多复习资料,可能每一种复习资料总是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真正有一本资料能够从头到尾认真研做的很少。那么此时就需要大家沉下心,选出一本资料,看看共多少页,算算多少天,平均到每天的任务中,今日事今日毕,在计划中认真完成这本复习资料。
三、真题演练
行测考试不仅是考生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较量,更重要的是技巧与时间的较量。合理规划做题时间至关重要。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大家考前一个月进行6次真题演练,其目的有两个:一、熟悉考试的模式,提前找到考试的状态,以便走进考场后能轻松地面对考试。二、在真题演练中,自己感受时间安排,合理规划做题时间,从容应对。
四、专项突破
在每次做题过程中,注意分专项掐表计时,即对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这五个专项分别计时,分别计算自己平均每道题目的做题时间及各专项的得分率。通过这样的统计,认清“做题快且得分高”、“做题慢但得分高”、“做题慢且得分低”、“做题快但得分低”的专项分布。对于“做题快且得分高”的专项,在这最后的冲刺阶段,可以保持自己的做题思路,每天有一套题涉及,保证不生疏就可以;对于“做题慢但得分高”的部分,应当多关注做题技巧及方法,有针对性地复习,在保证正确率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对于“做题快但是得分低”的部分,可以利用最后一个月的冲刺时间复习知识点,每次演练中总结正确率低的原因,是不是因为概念模糊、思路不清晰导致的,回归基础知识,专项复习,提高正确率;而“做题慢且得分低”和“做题快但是得分低”的部分,平时真题演练中就要懂得学会放弃,不要过于计较个别几个题目的对错得失,要注重整体的做题速度和质量,因为行测考试不是看做了多少题,更重要的是做对多少题,我们要学会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自己肯定能得分的题目做完、做对,提高总体的得分率。
五、营养均衡、适当锻炼
考前一定要注意饮食规律,不可暴饮暴食,亦不可因焦虑造成营养不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竞争强大的考场上,第一个竞争的项目就是身体,没有健康的体魄,怎能有后来的拼搏。适当补充脑部营养,适时地安排好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这一点女生应该特别注意,很多女生平时运动就不充足,更何况压力这么大的冲刺阶段,最容易忽视。中公教育专家希望大家一定要记住,运动是大脑清醒的最好方法,累了,抬起头来歇一歇,出去走走,呼吸新鲜空气,甩甩胳膊、动动手指,忙里享受生活。
公务员考试临考注意事项
考前提醒
一、早餐一定要吃,不宜过饱,以热食热饮为宜。
二、提前到达考场,携带好随身物品,不要丢失或落在交通工具上,打车要索取发票。要注意安全,不要抢、挤,不要与人发生口角。尽量心态平和。
三、9点到11点保持头脑清醒,可以选用提神饮料。
四、行测考完之后,如自己感觉不好,要不要继续?答案是要,因为自己的感觉是不客观不准确的。自己觉得难,别人也会觉得难,这个时候比的就是谁能坚持到最后。
行测作答策略
1、关注总题量,不要漏题。
2、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分配好每部分的作答时间。确定答题顺序,中公教育专家一般建议由易到难,速度由快到慢,争取把能拿的分都拿到。
3、学会放弃。有些难题或篇幅较长的题不要“恋战”,一般能把握住100题就可以。
4、涂卡时建议答一部分涂一部分,避免最后集中涂卡出现失误,涂卡时5个一组,比较节省时间。
5、如何“蒙答案”
(1)整块题目选择放弃,全部蒙C
(2)少量题目放弃,根据已答蒙未答,哪个选项少蒙哪个。
申论作答策略
1.先看题干再看材料,材料需要整体把握,科学把握阅读时间,保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确保答完。
2.概括需要多写要点,多用序号。
3.对策需要明确问题,结合材料。
4.分析需要理解题干,多用连词。
5.贯彻需要理解题干,巧借题干。
6.论点在题干材料中,高频高档词汇。
7.标题需要准确新颖。
8.分论点首句要写清,开头结尾多用连词。
公务员考试申论:审题审出“大道理”
纵观近几年申论考试的作文命题,不难发现一些规律和趋势。第一,以命题、半命题和话题式作文为主。第二,题干中明确要求写作议论文。第三,题干会给出一句话或一个事例,并要求结合对此的理解来作文。之所以命题会如此细致命题,是因为想通过题目给广大考生一定的暗示,防止大家出现本质性和方向性错误。那么如何通过审题有效的抓住和破解命题人意图?这便成为广大考生作答的前提和基础。
审题审明中心话题。中心话题是一篇文章的“脊梁”,是文章的主线。而申论文章的中心话题一般需要做到与题目要求、与材料保持一致,即与命题人的思想高度统一。唯有如此,才会避免偏题情况的出现。
审题审出文章结构。文章写作中心话题确定后,广大考生的关注点便会转移至文章构思,即文章整体呈现何种逻辑结构、每部分该写作哪些内容。这些问题通常会让很多考生挖空心思,左右纠结,最终百思不得其解,但不知不觉,时间已所剩无几,只能匆忙下笔。类似情况会严重影响最后的成绩。因此,务必要避免。究竟如何能够快速建立作答思路?依然可通过仔细审题来确立。结合给定材料,以“保护救助流浪儿童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这一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这道题目是话题作文,即命题人给考生指定了文章写作的中心话题,即是为考生指明了写作方向。这个规定的话题也就成为破解这道题目的关键。题目中要求以“保护救助流浪儿童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为话题,这其中既规定了要围绕保护救助流浪儿童进行作文,也对文章写作结构给出了提示,即两个主体的责任。换言之,文章中要有一个部分或一段写政府在保护救助流浪儿童中的责任;还要有一部分或一段写作社会对流浪儿童的保护和救助。这两部分完成后,文章的结构不完整,题目中还有一处重要的信息不能忽略,即“和”、“共同责任”。也就是需要在文章接着单独阐述政府与社会两个主体如何共同承担保护和救助流浪儿童的责任。以上才是完整的作文的主体部分,是通过审题构建起的文章结构。
审题审出论证方法。由于申论文章写作一般要求文体为议论文,因此,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就必不可少。中心论点通过仔细审题能够把握。而论证方法同样可以通过审题进行选择。以申论作文为例。“资料十”写道“他们都是不起眼的‘小人物’,但是,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身上也闪耀着人性最耀眼的光芒。他们也是支撑中国的最坚实的脊梁!”请以《“小人物”也是支撑中国的脊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此题为命题作文,规定题目为广大考生指出了写作中心话题,即“小人物”也是撑起中国的脊梁。具体分析时便需要强调“小人物”对中国的重要作用。但是仔细审题会发现,题目中“也是”应当引起关注。何为“也是”?即除去传统意义,也就是参照对象以外的。这个参照对象是什么?可以是广大考生头脑中的“英雄”,也可以是与之相对的“大人物”。如果能够思考到这一步,在具体写作过程中便可以选择二者进行对比,反驳原来根植于大多数人头脑中的“英雄情结”,进而突出“小人物”的重要作用。也可先论述“大人物”,再围绕“小人物”进行写作,再通过二者关系的对比,进而得出“小人物”虽“小”,却是最广泛的群体,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