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大学生1万元贷款竟变20万巨债,严惩可恶的“校园贷”!
经视大调查曾报道,个别网络贷款机构违规在校园中发放贷款,甚至出现暴力催收等违法现象。今年6月,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也联合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大监管整治力度,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可经视大调查记者最近调查发现,个别机构仍在违规针对大学生发放贷款,长沙一位大学生为了归还网络贷款平台上的一万元贷款,最后居然背负上了20万元贷款。
去年四月,长沙理工大学的学生小张接到高中同学的求助,称创业急需用钱,想借用他的身份信息在网络贷款平台上进行贷款。
之后,那位高中同学竟不见了踪影,由于自己无力偿还,又不敢告诉父母,小张开始以贷养贷。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需要归还的贷款就从1万元变成了20万元。为了还款,小张开始使用更多的贷款软件来申请贷款。
而一旦小张无法按时还钱,贷款方就会疯狂地给小张通讯录里的同学、辅导员等拨打催款电话,甚至威胁小张的父母。
从事校园贷的网贷机构是如何让大学生们一步步深陷“校园贷”之中的?
记者走访了长沙市几所学校,发现校园里仍然张贴着一些贷款的小广告。这些广告宣称不需审核免除手续费,以零门槛和下款快的特点来吸引大学生。
而通过微信放贷的机构,仅周利息就高达35%。那么,这些微信放贷背后的,究竟是些什么公司?记者随后要求当面贷款,对方指引记者来到位于长沙县星大花园20楼的长沙旺晟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记者被介绍给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员。对方称,他们会主动帮助大学生伪造信息包装身份,以便成功贷款。
因此,一旦学生们无力偿还这些高息贷款,不但金额会成倍增加,贷款公司也会以电话轰炸等方式催收。此外,学生们的个人信息也会被催款人公开发布到网上。
记者发现,这些网络贷款平台在继续向大学生们放贷的同时,还大量招收大学生做中介人。
大学门想要通过网络平台贷款,就必须提供自己的身份信息,甚至包括手机服务密码、学信网账号及密码、本人手持借条及身份证的照片等作担保,这给贷款人的信息泄露带来极大的隐患,小刘告诉记者,她就深受其害。
本来已经还清了贷款,小刘和她的亲戚朋友却总是莫名其妙收到催收电话。受到困扰的小刘,最终只能注销银行卡并报了警。
湖南省青年联合会常委邹昕伦认为,大学生们要提高自己的金融知识。
长沙金融业联合会秘书长表示,金融行业也会探索新的模式,把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做到位。
针对“校园贷”存在的诸多风险和危害,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然而,消除违规校园贷款,还需要各监管部门联合发力,同时大学生也应提高自身认识,合理规划自己的消费。
图文丨经视大调查新媒体部
欢迎网友在各客户端免费订阅经视大调查“企鹅号”、“头条号”、“凤凰号”、“一点号”等,同步推送经视大调查新闻。欢迎并感谢各新媒体客户端、微信公众号友情合作。本期编辑:思思
值班编辑:罗嫣
电话:0731-88008800
编辑微信:etv8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