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口中的“野蛮人”,原来背后还藏着一段历史!
关注「盛景商业评论」,挖掘更多精彩内容!
[ 在轰轰烈烈的前海人寿增持格力股票事件中,董明珠曾怒斥前海人寿为“野蛮人”,并指出其用经济杠杆来发财,认为这是对实体经济犯罪。]
来源 | 盛景商业评论
作者 | 许檬檬 编辑 | sunny
国人对于“野蛮人”的认知,可能大多数来源于那场万科股权的“万宝华”之争。可对于“野蛮人”使用最为频繁的,还是董小姐。据统计,在整个 2016 年,董明珠在资本市场与“野蛮人”共有 10 次交锋。
每次交锋,董小姐都对野蛮人进行重新的“描述”,并混杂着强烈的道德控诉。而在如今的财经新闻报道中,“野蛮人”一词的使用率更是相当的高。
▼
……
在这些报道中,似乎大家都在用“野蛮人”一词指代一群人,这群人令人生厌、心生恐慌,似乎他们的到来之时即是丧钟鸣响之日,“野蛮人”到底是怎样的一群人?“野蛮人”这一 bigger很高的财经词汇背后又有怎样的含义呢?
“野蛮人”的由来
“野蛮人”这个词最早来自于罗马的一段历史。公元410年8月的一个晚上,一直被罗马人鄙为“蛮族”的西哥特人,在阿拉里克的率领下攻入了罗马帝国的首都“永恒之城”。
▼
【 西哥特人洗劫罗马城(油画)】
西哥特人烧杀抢掠,罗马城内外,战马嘶鸣,哀嚎冲天,烈烈大火烧了3天3夜,“野蛮人”将罗马帝国800年的文明荣耀踩在脚下后,毫不留恋的扬长而去。
1000多年后,“野蛮人”在美国的商业世界复活。那些为收购而生的华尔街资本家,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杠杆收购热潮中,站到了美国实业界的城门外。
这场收购热潮在攻占雷诺兹-纳贝斯克集团时达到了顶峰,“野蛮人”这个特定称呼正是由此而得,《门口的野蛮人》讲述的正是美国80年代杠杆热潮中最疯狂的这起并购案。
▼
【 1990年出版的《门口的野蛮人》被评为20本最具影响力的商业书籍之一。】
《门口的野蛮人》的作者用纪实性的报道记述了RJR纳贝斯克公司收购的前因后果,再现了华尔街历史上最著名的公司争夺战,这本书也被评为20本最具影响力的商业书籍之一。
“野蛮人”共同点: 野蛮入侵 只占不治
后来此书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再出版,人们也习惯管像书中KKR(美国头三名的PE,KKR发明了大量举债来收购目标公司,自己只需要出很小份额的资金,其他的都是各种类型的债务)一样恶意收购的主体叫做“野蛮人”。这些家伙身上有些共同的特征:
一.野蛮入侵
“野蛮人”的始祖是谁?西哥特人。
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呢?西哥特人是罗马帝国境外,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的日耳曼蛮族的一个部落,他们被更北面的蒙古种的匈奴人挤压,在公元376年越过多瑙河入侵罗马帝国。作为一个游牧民族,他们建立的国家西哥特国是第一个得到罗马帝国承认的蛮族王国。
他们拥有世界所有游牧民族所共有的强大争斗力量——健硕的斗士、强壮的马匹和适合打猎与战斗的冷兵器,再加上夹杂在罗马帝国与匈奴两个强大力量之间,生于忧患,必要自强。
因此,西哥特人练就了一个本领——打仗!这就好比生活在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的老司机,不自觉中学会了入侵,用资本市场的规则“恶意+杠杆”出其不意来个并购。
万科和宝能这场并购,就好比打个辩论赛,正方万科还没结辩就被反方奇袭击败,取消了发言的资格,让人窝火。
二.只占不治
被收购的孩子幸不幸福,关键在后妈。后妈如果厚道会视你如己出,母慈子孝,皆大欢喜,譬如吉利与沃尔沃。 但更多的“野蛮人”却如西哥特人一般,烧杀抢劫后拍屁股走人,管你多少年的文明,抢够了就走,谁让游牧民族天性爱自由!
只占不治,这点也正是董小姐最愤恨“野蛮人”的地方,作为一个对中国制造业有着半辈子情感的实业家,她怎能容忍一个资本家在她的地盘玩资本游戏?
2016年12月5日,董明珠在其自媒体上直截了当的以《董明珠:资本如果成为中国制造的破坏者,他们会成为罪人》为标题,刊发了此次论坛上有关前海人寿增持的看法。
文章中强调,真正的投资者是通过投资实体经济发展来获益的,这也是她所坚持的。她重申:“格力电器作为一家制造企业,不会因为别人的资本变化而影响到自己,未来将持续专注在打造创造性企业的方向上。如果成为中国制造的破坏者,他们会成为罪人。”
文章还援引了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的讲话。这被解读为“董小姐对野蛮人的犀利反击”。
12月9日晚,前海人寿发布声明称,将不再增持格力股票,并会在未来根据市场情况和投资策略逐步择机退出。
野蛮人 ≠ 强者
资本规则全世界都一样,中国并购还要看国情!董小姐赢了,但很多公司在面对“野蛮人”并没有那么幸运。
被欺凌者≠弱者。在研究“野蛮人”历史时,笔者发现诸如中国、罗马、英国等强大的国家都有过被欺凌甚至占领的历史,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能将这些伟大的国家与弱者划等号,只能说明在某一历史阶段这些国家的制度存在缺陷。
同理,野蛮人≠强者。真正商业上的强者是即懂得占,也懂得治,就好比中国历史上的女真,就好比收购老司机李书福。
▼
……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条历史规律放在资本市场也许同样适用。拥有强大制造基因的格力,就如一个璀璨的民族国家,也许有一天也会被其他国家占领,但是格力人血液中的制造细胞,却已经成为一种集体记忆,融在中国的制造业历史中。
就像,今天的我们在研究中国商业历史时,不会忽略哈啤、双汇、南孚这些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