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网

互联网巨头加码烧钱夺小菜贩生计?业态进不应被视为洪水猛兽

发布时间:2020-12-03 14:49:34 来源:时代周报 责任编辑:caobo

有自媒体作者前脚刚描述完菜贩的辛酸,后脚就开始歌颂起卖鸡蛋的老奶奶用“传统的方式”活着是种美好。

这几天,一篇名为《“不讲武德”的互联网巨头正在用资本夺走无数卖菜小商贩的生计,这是不道德的,必须反垄断》的文章刷屏网络。

近期,互联网巨头加码烧钱下,该文作者体验了一把社区团购有多实惠,还列举了A家的土豆比B家一斤少了1分钱。

紧接着,作者开始担忧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的菜贩们,并花费不少笔墨来阐述菜贩的艰辛。“这么冷的天,还刮着风飘着雨,那些或推着小车或蹲在露天里卖菜的小摊贩,以及那些租了菜市场的摊位或者租了门面房卖菜的小生意人,他们起早贪黑地辛苦守候,在互联网巨头疯狂补贴的攻击下,是不是很快就会成为一场空?”

“天不亮他们就要去菜市场进菜,菜进回来还得分拣打理,然后就在那里守候着顾客,很多菜一天或两天如果还卖不出去就得倒掉。”文章写道。

每一句都是悲天悯人的情怀,每一句也非常动情,加上配图是老年商贩摆地摊卖菜,看到这里,读者很难不产生怜悯之情。

接下来就开始痛斥资本与民争利了。可为了强调资本的恶,凄风苦雨卖鸡蛋的老奶奶,在作者笔下又变成了“美好”的画风?

难道老奶奶是“任人打扮的”老奶奶,一会是生活辛酸的小商贩,一会又变成了美好的民间商业传承人?

而且,如果按作者的逻辑,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是不是都应该让互联网巨头无生意可做,回到菜市场买菜,才算不被“资本的恶”所裹挟,就此成为大善人?

文章最大的槽点还在于作者痛斥互联网巨头——“他们为什么尽往这些低端行业冲,难道他们除了赚钱,没有更大的理想吗?”

认为卖菜是“低端行业”、是“俯下身子”,才是对小商贩最大的歧视。

卖菜绝不是一件小事,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日常的菜品消费都与自身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从生意的角度来看,卖菜更是困难又非常值得尝试的大生意。生鲜消费频次高、损耗大,是一个巨大而富有潜力的市场。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生鲜市场交易规模约2.04万亿元,生鲜电商行业交易额为1620亿元,线上渗透率约为7.9%。

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个演变过程中,的确有部分菜贩的工作岗位会受到影响。同时,我们亦应看到,诸多群体也正从这个大潮中受益。

随着互联网巨头开始直入产地进行直采,原产地滞销的产品有了流通的渠道和发展的空间。有偏远地区的茶农就曾表示自己获得了相应的工作机会,月收入也得到大幅提升。

业态的进步从来就不应被视为洪水猛兽。

互联网只是工具,通过科技去优化与提升传统行业的效率,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当资本大举进入尚未被开发的卖菜行业,不但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效率、减少生鲜损耗,将很多人解脱于每日买菜的繁琐之中。长期来看,这也推进了供应链的深度布局,通过规模降低成本,压低菜价,乃至进一步推动国内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不过,该文作者的标题倒是说对了一句话——必须反垄断。

2020年开年以来,随着疫情的催化,互联网巨头们的确一个个像下饺子一样进入卖菜竞争,使出浑身解数跑马圈地。任何一个巨头都有着鲜明的目标,占据更大的盘子,成为卖菜界的NO.1。

在资本眼里,我们每个人都在被教育着如何买菜。它们用一次次的补贴、一个个的地推,助推我们养成线上买菜的习惯。

在未来,在卖菜的领域,如若真的出现了NO.1,然后呢?

先进的商业模式未必能使普罗大众从中获益。如若市场走向寡头林立,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选择的权利,那么压低的成本未必会带来更低的菜价,只可能会带来巨头更高的利润。

到那时,要担心的可能不是菜贩的生计,而是你我的饭桌了。

从监管层面来看,1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提出对平台经济领域开展反垄断监管,要坚持营造公平竞争秩序、加强科学有效监管、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维护各方合法利益的原则。

从你我的生活层面来看,消费者有线上需求的同时,线下需求依然存在,线上生鲜未必不能和菜市场共存。

与年轻人追求速度的购买需求相反的是,拥有足够空余时间的老年人更加喜爱亲手挑选手中的菜,与菜贩拉拉家常。今天你多照顾我生意,明天我多送你一根葱,这种弥足珍贵的人情味,未必真的会消失。

社会不断演进,无数职业在消亡后又顺应变化重获新生:剃头挑子摇身成了Tony老师,拉洋片的演变成电影放映员,江湖郎中消失、私人医生出现。一切变化只是顺应时代,互相成就的结果。

总而言之,需要警惕的仅仅只是资本的垄断侵蚀公众利益的可能性,而非反对业态升级换代。

时代周报记者 陈婷

标签: 互联网巨头 小菜贩

上一篇:“百亿补贴”是真金白银的补贴吗?电商专家为你解疑答惑
下一篇:直播带货“全网最低价”是如何炼成的?该停止忽悠消费者了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