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息网

岁末年初话创新② |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北京外资研发中心政策释放红利

发布时间:2023-02-14 09:46:23 来源:北京市科委 责任编辑:caobo


(相关资料图)

外资研发机构是中国研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输出高水平研发创新人才、带动优化产业链创新链、提升创新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作为外资研发机构进入中国的首选地之一,北京集聚了一批国际知名科技企业设立的研发机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生命科学与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等领域。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先后推出对外交流与创新能力开放合作的规划、政策和措施,大力加强国际技术合作,在引进外资研发机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3月,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与市商务局牵头,联合19个部门共同印发了《北京市关于支持外资研发中心设立和发展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从人才服务、科研激励、知识产权、营商环境、属地保障五大方面提出了20条措施,加快促进外资研发机构在京聚集发展、扩产壮大。

各方聚力 释放外资研发政策红利

针对外资研发机构发展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北京市不断释放政策红利,加强政策宣讲,推进营商环境改善,促进外资研发机构在京发展。

为了进一步对外资研发机构释放更明确、更开放的政策信号,《规定》从人才服务、科研激励、知识产权、营商环境、属地保障五大方面提出了20条措施,传递出北京扩大开放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的决心,引起在京外资研发机构的积极响应。

瞄准痛点 外资研发政策精准发力

实施外资研发激励计划,对在北京新设和加大研发投入的外资研发中心予以激励,明确根据外资研发中心的类型和投入,分别给予“不超过研发投入2%和1000万元”及“不超过平台投入5%和500万元”的资金支持,促进外资研发中心开展研发活动。

支持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励有较强研发实力和平台效应的外资研发中心按照高精尖原则,申请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利用自身品牌增强对创新人才的吸引,打造形成创新人才蓄水池。

在优化流程服务上切实提供便利化,明确将外资研发中心登记注册、人才保障、税收等相关政务服务事项统一进驻市级政务服务中心,通过场景化服务,实行“一窗”受理模式,切实减轻外资研发中心在北京发展过程中的程序负担。

高效务实 外资研发政策落地实施

2022年6月,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启动的首批“外资研发激励计划”先后支持诺和诺德、空客、日立等6家外企扩大研发投入。截至目前,已认定英特尔、阿斯利康、日立、ABB传动等29家外资企业为北京市首批外资研发中心,近七成集中在信息技术、医药健康、人工智能等高精尖产业领域,2021年度总研发投入超20亿元。

标签: 研发中心 对外开放

上一篇:
下一篇: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