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扎克伯格面临的铺天盖地的舆论压力么?
用户个人隐私泄露,大数据挖掘用户习惯,假新闻横行,甚至干扰到选举...尽管扎克伯格奔走于美国和欧洲的听证会自证清白,但拥有23亿用户的Facebook(脸书)还是摆脱不了骂名,扎克伯格本人也被人冠以“扎男”的称号。
从公众讨论的平台转型成更注重私密性的社交软件。
今年3月7日,“痛定思痛”的扎克伯格在他自己的脸书主页发布了一封公开信,宣布了Facebook今后的改革方向:
小扎在信中表示,在过去15年间,脸书一直努力帮助人们与更大的广阔世界连接。但如今人们更渴望的是熟人之间亲密的社交互动,并且更加注重隐私安全。Facebook的功能也将随着人们的需求变化,着重强化一对一或者小组成员间的对话功能。
此外,扎克伯格也表示希望在未来的Facebook加入移动支付、电商等功能,从而摆脱现在依靠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
熟人社交、群组对话、移动支付、电商......扎克伯格的改版设计,让很多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另一款十亿级用户的社交软件。
有网友直截了当地表示,“你的未来改版设想...怎么就像是抄微信啊。”
美国的科技媒体更不客气,“Facebook想当下一个微信!”
遥想十几年前,校内网(人人网)从版式到界面风格照搬Facebook一度爆红,如今Facebook却不得不反过来借鉴抖音和微信的产品设计。难怪福布斯杂志惊呼:中美互联网产业竞争,攻守之势异也!
小扎公开信宣布转型计划
扎克伯格在信中写道:
“在过去的15年中,Facebook和Instagram(图享,已由Facebook控股)帮助人们在网络空间与更多人交往,发表意见或者分享兴趣,这种众声喧哗的场面相当于现实中的市中心广场。
但如今人们在数字世界里越来越渴望私密的连接,这相当于在自家的起居室里和三五好友密谈。当我畅想互联网的未来时,我相信以隐私为中心的通信平台将替代今天的开放平台。
今天我们已经看到,私信、短故事和小群组是用户增长最快的在线交流领域。许多人更喜欢与一对一或几个朋友进行沟通的亲密关系。人们更加谨慎地记录他们所分享的内容,而且我们都希望能够安全地进行网络支付。”
在业务模式上,扎克伯格也表示,将尽快为用户提供安全高速的支付服务,并且探索企业办公、电子商务等应用场景。而在用户隐私保护上,他承诺将不惜代价提供加密的对话渠道,确保Facebook自身无法调阅和存储用户的私密对话,并且“阅后即焚”功能允许用户及时销毁对话记录。
虽然远景听上去很美好,但网友们似乎并不买账:
有人说道:“你已经是全世界最富裕的社交巨头了,请告别广告轰炸和隐私贩卖的生意吧,请把2004年脸书初创时期的初衷找回来:那就是将人们聚到一起,让地球村变得更小。”
还有“不给面子”的网友质问,“为什么我们在脸书不能屏蔽你?”
要学微信,先去掉广告
公开信发出后,纽约时报犀利地指出,扎克伯格为未来的社交网络勾勒出的愿景,其实早已被微信变成现实了:微信可以让人们通过一对一的文字、音频或视频通话互相发送信息。用户还可以在微信上组建多达500人的群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华尔街日报认为,Facebook对商业性和政治性广告的过度依赖,不仅影响用户体验,也让脸书容易陷入各种争议。对比Facebook用户在时间线上看到的铺天盖地的广告,微信用户每天的朋友圈里一般只有一两个广告,非常节制。
在2019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甚至解释过为什么微信坚持不设置开屏广告。
“如果你跟微信是最好的朋友...你不希望你跟最好的朋友说话,先看他脸上的广告,然后取下来再跟他说话。”
微信允许人们在应用程序内购物、玩游戏、支付水电费和订外卖。微信从许多服务中都能获得佣金。同时,在其支付系统应用非常普遍的情况下,微信的个人理财产品规模也不可小视。根据腾讯理财通大讲堂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腾讯理财平台管理的资金量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拥有超1.5亿用户。
而根据Facebook去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2018年最后一个季度的广告收入为166亿美元,同比增长30%,投放的广告单数同比增加了34%。在去年第四季度,Facebook所有营业收入为169亿美元,也就是说广告收入占比高达98.2%。
扎克伯格则希望,脸书未来能开发出移动支付、应用内购买等收入来源,淡化广告金主的影响。
美国企业学习中国互联网经验
2018年11月,Facebook宣布推出一款全新的短视频软件Lasso。
Lasso界面示例
不过,业内人士的点评可不客气,“这个软件基本上就是想模仿Tik Tok(抖音海外版),Facebook想假装能跟上青少年的潮流而已。”
然而现实十分残酷,就在Facebook发布这款软件的时候,Tik Tok在iTunes的下载量已经冲到全美第五名。而根据一项市场调查数据,在美国18-24岁的青少年里,只有5%表示会通过Facebook搜索流行音乐或者娱乐视频。
福布斯杂志则认为,Facebook唯一的转型机会,在于趁微信在美国立足未稳的时候赶紧“跑马圈地”。
在目前,受限于银行合作关系以及支付牌照等影响,全美网民中只有约2%曾经使用过微信支付。只有在华人社区或者与中国有过来往的美国人回想起使用微信支付。如果Facebook能快速拿下美国、欧洲纷繁复杂的支付牌照,才有机会求得一线生机。
不过,福布斯杂志也承认,从过去十年间全球互联网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美国科技企业在创新活力上逐渐落于下风。所以,当Facebook这样的巨头也开始学习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和产品设计,也不足为怪了。
标签:
新闻排行
图文播报
科普信息网 - 科普类网站
联系邮箱:85 572 98@qq.com 备案号: 粤ICP备18023326号-39
版权所有:科普信息网 www.kepu365.cn copyright © 2018 - 2020
科普信息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